首页 百科知识 纳米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纳米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时间:2023-03-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纳米技术从实验室研究向产业化应用迈进的关键时期,苏州工业园区确立了以纳米技术引领全区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对纳米技术企业实施三年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经认定为优先鼓励的纳米技术产品,按其当年度销售额的2%给予奖励,用于提升企业研发创新,单个企业累计奖励总额最高可为1000万元。
纳米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_苏州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探索

一、基本情况

纳米技术对新兴产业发展有重大的引领带动作用,被全球公认为21世纪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之一。在纳米技术从实验室研究向产业化应用迈进的关键时期,苏州工业园区确立了以纳米技术引领全区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园区已建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最具竞争力的纳米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

苏州工业园区敏锐地抓住战略机遇,2003年启动建设首个纳米技术产业项目——中科纳米苏州产业化基地。2006年,中科院、江苏省在园区共建国内首个纳米技术领域的国家级研究所——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同时规划建设生物纳米科技园。2010年,园区正式将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列为园区的“一号工程”,将纳米技术产业列为园区的“一号产业”,旨在通过纳米技术的“点金手”作用,把园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生态环保等新兴产业聚拢起来,形成“拳头”效应。争取到2015年实现纳米技术应用产业产值超200亿元,辐射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超500亿元;到2020年,纳米技术应用产业产值超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建成国际一流的纳米技术创新重大基础设施和国内第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纳米技术应用与产业化基地。

二、主要做法

为加快纳米技术产业化步伐,园区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纳米技术产业生态圈发展模式。全力推动以纳米科技为纽带的领先技术、创新产品、高端人才、产业资本、支撑平台、创业载体等六大产业要素的聚合,广泛带动纳米技术及其关联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和创投机构、中介组织、政府部门等主体围绕纳米技术产业发展,形成聚合效应。

(一)建立健全产业发展运行机制

成立苏州纳米技术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从宏观上把脉产业发展方向。聘请省内外高校纳米专家到园区担任科技特派员,指导产业发展。成立国资公司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重点开展基地建设、资源整合、项目育成、平台开发、品牌塑造、成果推广等业务,加快纳米技术产业化进程。

(二)抓好创新载体和研发平台建设

园区先后投入40亿元,已建成纳米大学科技园、生物纳米园、纳米城(一期)、纳米所及育成中心,面积约110万平方米。以后还将投入60亿元,新建150万平方米的纳米城,形成“创新—孵化—产业化”一条龙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建立纳米科教协同创新中心,推动高校、研究机构、企业间建立多元化合作机制,广泛开展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目前,园区已建成柔性制造、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生物医用材料等20多个创新研发实验室,以及纳米加工、纳米测试分析、产学研联合创新等公共平台,面向区内乃至全国开展专业服务。此外,园区还在建设纳米产业技术研究院、纳米真空互联试验站,支撑重大科研攻关,抢占纳米技术发展国际制高点。

(三)强化金融机构和中介组织服务

园区出资4亿元设立创投引导基金,引导或跟进创业投资,跟投比例最高可达100%。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用于科技之星、科贷通、助科嬴等创新金融产品的风险补偿。设立天使基金,专门投资重点领域高端环节的初创期项目。成立担保公司,为区内中小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开立信用证、发放债券和票据贴现等各种筹资担保。引进国内首个“千人计划”创投中心,设立了国内最大、总额600亿元的国创母基金;引进金融类机构373家,资金规模达500亿元,成为国内VC/PE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此外,组建了中小企业服务联盟、产学研服务联盟、技术创新服务联盟等专业组织,开展融资担保、产学研合作、人才培训、政策咨询、项目管理、产业沙龙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依托中科院纳米所成立了纳米技术生物安全评价中心,建立纳米技术产业化联盟标准体系,积极推动纳米技术企业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

(四)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设立纳米技术研发与创新专项资金,每年不低于1亿元,主要用于纳米技术领域的研发与创新,国家、省、市计划的科技项目配套以及纳米技术创新公共平台的建设。设立纳米领军人才专项资金,每年不低于1亿元,重点支持有重大引领作用的旗舰型产业化项目。对纳米技术企业实施三年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经认定为优先鼓励的纳米技术产品,按其当年度销售额的2%给予奖励,用于提升企业研发创新,单个企业累计奖励总额最高可为1000万元。设立纳米技术人才专项资金,每年不低于5000万元,用于引进和培养纳米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支持其在园区开展纳米技术领域的创新创业工作。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资金,对积极参与专利申请的企业和个人予以奖励,鼓励企业建立内部专利数据库。

三、主要成效

(一)产业规模增长迅速

苏州工业园区目前已拥有纳米技术企业340余家,2014年纳米产业产值达204亿元,同比增长48%。2015年,园区的纳米产业产值达280亿元左右。纳米新材料、微纳制造、能源与纳米光电子等优势领域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苏大维格、南大光电、科纳等已成功上市,晶方半导体等多家企业进入上市程序。

(二)优势领域逐步形成

在MEMS、激光、LED、印刷电子、微纳柔性制造、纳微米球、纳米碳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小核酸药物、锂离子电池、水处理、纳米靶向给药、装备与测试设备、光伏等10多个子领域的上游环节基本形成优势,其中在MEMS、LED、纳米功能新材料与纳米复合材料、微纳制造等领域初步形成产业集群,并在部分领域掌握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产业核心关键技术。

(三)创新资源加速集聚

已有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美国代顿大学、苏州大学等近20个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园区设立与纳米技术相关的研究机构,建成纳米材料与器件、微纳制造、高性能陶瓷纤等相关领域实验室及工程技术中心30多个。累计申请纳米技术相关专利1500多个,其中发明专利300多个,同比增长32%。

(四)高端人才引领发展

5年来,园区相继规划建设了纳米城、纳米大学科技园、纳米大科学装置(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MEMS中试平台等一批高水平载体平台;成功引进了中科院纳米所、电子所、兰化所以及中科大、西交大纳米学院等50多家知名科研和教育机构;累计集聚纳米领军人才创业团队220多个,其中千人计划团队64个,全国MEMS领域、氮化镓领域中80%高端人才团队齐聚园区。园区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国家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科教结合苏州纳米技术产业创新基地等,成为全球八大微纳米技术产业集聚区之一。

(五)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德国、日本、韩国、以色列、俄罗斯、捷克、塞尔维亚等国纳米技术产业同行都与园区建立了合作关系,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代顿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以及英国牛津大学等在园区设立了研究院,新加坡、芬兰、荷兰等国以及IBM、索尼等世界500强公司也纷纷进驻园区开展研发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等。由园区承办的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发展论坛及纳米技术成果展(CHInano)已连续举办三届,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国际影响最广的纳米技术品牌大会。

四、启示作用

产业集群成长中的政府角色对于高新技术产业而言,因市场新兴性、技术前沿性等诸多因素,不能完全依赖于市场的自发行为,政府有必要通过规划引导、政策集成、体制创新等方式,成为产业发展的支持者、组织者和推动者。苏州工业园区纳米技术产业发展的成功实践,为各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必须根据地方经济特点科学选择发展方向

产业集群的形成不是人为选择的结果,而是在区域已有条件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需要以良好的区域根植性为基础。苏州工业园区之所以选择纳米技术产业,主要基于园区的产业基础、人才优势以及和周边错位发展的考量。因此,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就必须认真分析当地可利用的区位、资源、交通等比较优势,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和集群定位,突出特色,扬长避短。

(二)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必须努力营造产业聚集的“生态圈”

着力构建产业生态圈,打造亲商安商的软环境,是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纳米技术产业发展的集中体现。当前,各地对产业集聚的硬环境建设比较重视,但对产业集聚的软环境往往重视不够。因此,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客观上要求政府积极推进职能转变,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增强服务意识,规范行政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努力营造良好的软环境支持系统。

(三)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必须大力推进协同创新

苏州工业园区锁定纳米技术产业发展的上游、高端、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精心构筑了产学研金介政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模式,从根本上保证了产学研用的流程衔接和相互促进。实践表明,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就要突破传统的科技创新模式,构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中介组织、政府部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链,以协同创新的乘数效应,形成整体创新优势。

(四)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必须注重区域品牌建设

苏州工业园区把纳米技术产业作为“一号工程”,在海内外广泛宣传推广,努力打造“东方慧谷”品牌形象。现在只要提及纳米技术产业,业内人士就会想到苏州工业园区。由于区域品牌具有公共产品性质,有助于提升产业集聚的价值和竞争力,为集群内所有企业所共享,所以政府应是区域品牌的缔造者和维护者,没有任何企业和组织能替代政府这一角色。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产业培育和成长的过程中,政府行为的介入是必需的,但也要把握分寸,审慎使用。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制度供给和公共服务,而不应干预具体的生产经营,片面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随着产业集群的逐步成熟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政府行为也要相应调整。总的趋势是,政府要从“保姆”向监护者转变,把产业集群创新主体的角色逐步让渡给企业或者行业协会。

思考题

1.苏州工业园区纳米技术产业发展的路径是什么?

2.你认为苏州工业园区的纳米技术产业发展可能面临的瓶颈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