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家听说过产业制高点这个词,我们通常所说的产业制高点是指产业最前沿的技术,如果在这方面取得了优势,那么在未来的产业发展过程中,就将处于主动地位和优势地位,相应地,其他国家就要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就如高通与我国目前的手机制造商的关系一样,大钱由你赚,别人出力气还要给付钱。很明显,谁都想在这样的竞争中居于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在前沿技术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差距并不大,部分技术大家起步几乎都一样,在这个领域,发展中国家是最有希望超过发达国家的。要知道,在传统技术领域,前面我们也提到,受到发达国家专利池及标准等的制约,发展中国家企业要在这些领域反超发达国家企业,是一个耗时长、难度大、成本高的工作。而在前沿领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如果发展中国家起步早,完全有可能与发达国家实现技术同步,在某些领域甚至有可能实现领先。当然,发达国家肯定要想方设法尽力保持住自己在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所以在前沿技术领域也会投入很大的精力,毕竟如果在这个领域马失前蹄,则意味着他们的核心利益就要受到损失。所以在产业的前沿技术领域,许多国家都在努力攻占山头,谁也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
(一)抢占产业制高点:以美国的信息产业为例
我们以在上一轮技术革命中美国的信息产业发展情况,来展示一下该如何占据产业制高点以及占据产业制高点后的好处。美国的信息革命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雏形,在此之后,美国历届政府根据信息产业的发展情况,不断予以扶持。例如,在1991年布什总统向国会提交的《国家的关键技术》报告中,就明确对20世纪90年代美国信息技术发展提出了总要求,并在同年颁布《高性能计算法案》。而在1992—1996年间,实施了《高性能计算与通信计划》,以便进一步扩大美国在高性能计算与通信技术方面的优势地位。1993年克林顿总统制定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行动纲领》,明确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等等。美国是世界上出台信息产业政策最多的国家,这也是保证其信息技术领先国家的措施之一。
当然,要取得信息技术产业制高点,仅仅政策支持是不够的,研发投入也就是技术创新投入绝对不能少。笔者没有找到美国在信息技术产业投入的具体数据,但是我们可以从美国的研究经费投入指标来一睹端倪。据统计,2000年美国高技术产业投入的研发经费高达2653亿美元,占世界研发经费总支出的41.7%。研发的高投入产生的结果便是美国在相关领域的发明专利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例如美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占全世界的比重达到67.4%,生物技术达到57.1%,药品达到59.8%。当然,美国信息产业能够发展,还要归功于美国发达的风险投资产业、税收优惠和完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就风险投资而言,在美国信息技术产业高速发展的时期,美国的相关创业者背后,几乎都有风险投资的影子。创新者只要有足够新奇且有广阔商业前景的技术,就有可能获得风险投资的资助,其创业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当然这些创业的失败风险很大,这些风险投资怎么盈利呢?很简单,就是多投资几个项目,分散风险,例如投资10个项目,即使有2个项目成功,那么也可能获得远远高于初期投资的金额,就能保证发财。说白了,就跟保险的盈利模式一样,依靠概率去赚钱。
美国占据信息技术产业的制高点之后,带给美国的好处是巨大的。据统计,1991到2000年的10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3.5%以上,失业率则保持在较低水平。而宏观经济能够取得如此发展,与信息产业所带来的新经济革命息息相关。据统计,1999年美国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4280亿美元,占GDP比重达到了8.2%,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性产业。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信息产业不仅仅成为推动美国持续经济增长的拉动产业,而且在技术创新方面保持了极高的新陈代谢速度,不断有新类型的领军企业出现,带动信息产业不断向前发展。从新经济兴起到目前为止的20多年时间里,美国,微软、苹果、谷歌、脸谱、特斯拉等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挖掘着新的市场领域,引领着产业创新的潮流。
其实,美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可以带给我们好多经验和启示。一是要想在产业制高点中占据有利位置,国家在产业引领、政策扶持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即使是像美国这样号称市场经济高度发达、政府对经济干预较小的国家,在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起的作用也不容小视。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在新兴产业培养方面具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不具有的特殊体制优势,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这一点,在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对新兴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力争在群雄并起的时代能够获得一席之地,以便在未来产业竞争中获取优势。二是创新的环境不可或缺。如适应创新型社会所需要的金融环境,保证创新企业能够在发展的各个阶段获得足够的资金,不至于因为缺乏资金而夭折。同时,要特别强调技术创新的保护问题。这一点我们将在以后特别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二)新一轮产业革命中的产业制高点在哪里?
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信息技术革命之后,到目前为止,大家都公认新一轮的技术经济周期已经到来,但是在这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界定和划分方面却存在争议。就是说,到现在为止,这一轮的产业革命还没有像信息技术革命一样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因而如何界定这次技术革命其实不同专家是有各自看法的。例如,有的专家认为“以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耦合为核心的生物技术”将成为这一轮技术革命的主要技术,有的专家认为“基于互联网的通信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系统融合发展”的相关技术与产业将成为本轮技术革命的主推动力。可以看出,除了不同专家偏袒各自的行业之外,本轮技术革命中,其实是多种不同领域的技术都具备较强发展潜力,未必像上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中,是由信息技术独领风骚的。
其实,我国在占据新一轮产业革命中产业制高点方面已经采取过行动。2010年,国务院曾经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立了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等7个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重点加以扶持。这几个产业的选取,其实是在考虑当时全球技术前沿基础上,结合经济发展趋势而圈定的几个最有发展潜力、最有现实发展可能性、对未来经济发展最具决定作用的产业。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技术、新的产业模式不断涌现,这就导致我们必须不断调整“产业制高点”所囊括的技术或产业范围。
从最近几年最新产业技术动向来看,有几种技术是特别引人注目的,如人工智能、数字制造、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其中基于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的德国工业4.0模式很有可能会对传统的制造业产生革命性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