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地雷战》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胶东抗日根据地的抗日军民运用地雷与侵华日军进行斗争的故事。由于地雷造价低廉,对于武器弹药缺乏的八路军和抗日游击队来说,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武器,因此,在敌后各抗日根据地都广泛开展了地雷战。当时还有一种叫法,叫做“爆炸运动”。
投笔从戎,爱国学子让“土炮仗”变成“真地雷”
冀中抗日根据地地处大平原,被日军重点驻兵的三条重要铁路包围着,又靠近日军统治中心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成为开展敌后游击战最为艰难的地区。
1938年春,面对日军的疯狂“扫荡”,八路军急需枪支弹药,在这种条件下,冀中抗日军民被逼出了“地雷战”这个战法。缺少武器装备的民兵决定自己制作炸药,不过因为材料的限制,制造出来的炸药杀伤力并不大,常常是地雷一响,从里面跑出来一个“灶王爷”。为什么说跑出来个“灶王爷”呢?就是把日军炸得全身发黑,哇哇怪叫,但就是炸不死他。
当时的中国北方庄稼汉对地雷知之甚少,而八路军中也极其缺少制造地雷的专业人员。为解决制造地雷的技术和原料的难题,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想到了科学家,于是他找来了冀中军区二分区参谋长张珍。
张珍原名张学渊,曾在辅仁大学化学系当过教师,认识不少北平、天津的爱国技术专家。他秘密潜回北平,找到辅仁大学同学孙鲁,动员他和自己一起寻找科学家到抗日根据地工作。孙鲁回到天津老家,在英租界找到熊大缜(熊大正)。熊大缜是中国物理学事业的泰斗级人物叶企孙的得意门生,他得知八路军准备开展地雷战并且需要科技人员协助后,决定放弃去德国深造的机会,推迟婚期,到冀中抗日。在叶企孙的鼓励和帮助下,熊大缜带领一大批北平爱国学子,通过北平地下党进入冀中根据地。
熊大缜送给叶企孙的照片(右为照片背面的题字)
叶企孙
熊大缜受到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的赏识重用,不久被提升为冀中军区供给部部长,着手筹建技术研究社,开展烈性炸药、地雷和雷管的研制工作。
在熊大缜的领导下,冀中根据地的炸药厂也不断壮大,到后来竟建成了两座拥有2000多名工人,能制造大批量地雷、手榴弹、复装子弹和能修理各种枪械的大型兵工厂。
1938年底,在唐县北大悲村,聂荣臻接见了熊大缜,对技研社和炸药厂大加赞赏,并嘱咐要尽力扩大规模,争取更多的知识分子到根据地参加工作。
不久,八路军搞到一批氯酸钾,为解决翻晒氯酸钾自爆的难题,熊大缜潜回天津请教导师叶企孙。叶企孙不仅派阎裕昌(化名门本忠)前往冀中解决了问题,还派学生突破日军封锁线运来电表、白金丝等必要物资,并设法筹集款项购买急需的军用物资运往冀中。门本忠、汪德熙等一批专门从事地雷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的出现,使“土炮仗”变成了“真地雷”。
冀中军民有了地雷如虎添翼,打得日军心惊胆战,草木皆兵。日军的《华北驻屯军肃正作战指要》中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指导日军应付地雷战。美国著名记者哈里逊·福尔曼在看了冀中的地雷战后说:“围困日本人的一个常用方法,便是在据点附近安放成百上千个地雷。”“一个人有相当大的勇气,才能面对敌人可怕的现代化武器想出这些‘微不足道’的抵抗方法。”
就地取材,地雷成为民兵的优良武器
地雷的威力,让根据地的抗日军民增强了消灭敌人的信心。于是,就有了推广行动。1940年夏,冀中第七分区率先开办了爆炸人员训练班,内容包括群众武装的作战特点和作战方式,爆炸物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并组织学员研究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爆炸物。
1941年6月,中共冀中区党委举办了爆炸展览会,介绍了第七分区的经验。为推动爆炸运动在冀中区的广泛开展,各村成立了爆炸小组,专门从事爆炸物的制造,研究地雷的使用方法,对敌开展爆炸活动。各县建立了制火药的工厂,有翻砂厂的县专门制造雷壳,有条件的村也自制火药。1942年4月25日,中共北方分局在《关于人民武装工作的指示》中肯定了地雷战的作用,提出:“不论山地与平原,地雷都可为民兵的优良武器,因此地雷战的经验必须总结,地雷战在战术上必须发扬。”
在中共北方分局号召下,晋察冀所属各抗日根据地都积极开展了爆炸运动。在北岳区,先后培训了400名爆破手。在冀东区,迁安县建立了地雷生产基地,凌(源)青(龙)绥(中)办事处在绥中水泉沟开办了地雷工厂,并举办训练班,培训了50余名地雷手。
为推广地雷战,行唐县民兵编写了《地雷制造手续》教材
日军惧怕地雷不敢走大路,只好由山路绕行
日军在写“地雷注意”的标志
由于敌人封锁,根据地制造地雷的原料极为有限,当时最让人们纠结的是上哪儿去找那么多造地雷所需的雷壳。起初,八路军军工部打算推广铁壳地雷工艺,但工程师们发现,大部分基层单位缺乏安全的铸造条件,于是改为就地取材。有一本民兵爆破教材这样介绍雷壳的选材:“铁壳当然好,此外铁壶、酒瓶、醋坛、罐头盒子、木头、凿孔的石头等等,无一不可用。”实际上,地雷的杀伤作用主要由内置炸药爆炸产生的高速碎片决定,但碎片是什么材质不重要,高速度才是产生杀伤力的关键,只要是能装火药的密闭容器就能当雷壳。造雷即便如此“将就”,抗日军民还是遇到“原料不足”的问题。
实践中,住在山区的群众发现漫山遍野的石头最适合拿来造地雷,不仅原料取之不竭,而且石雷伪装性好,于是石雷迅速成为根据地民兵最常用的爆炸武器。利用山里的石头做成地雷,常常杀得日军措手不及。大伙儿还给这种石头雷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天女散花”。当时有民兵爆破英雄编了顺口溜:“一块青石蛋,当中凿个眼。装上四两药,安上迸发管。黄土封好口,弦子拉外边。事先准备好,四处都能安。鬼子来‘扫荡’,石雷四处响。炸死大洋马,留下机关枪。保卫老百姓,保卫公私粮。石雷真顶用,大家赶快装。”
在制造地雷的过程中,根据地军民逐步进行了分工。青壮年都参加了青救会、青年抗日先锋队等民兵组织,白天劳动生产,晚上打铁制造钢钎。挑选搬运石块,还有验收石雷也是青年民兵的活,老人们则负责碾制炸药和制造引信迸发管,年轻的妇女和儿童经常是一边放哨,一边给石雷掏洞。石雷战之前妇女放哨都是拿针线活,后来全都改拿钢钎敲石头。山上山下沟里沟外,叮叮当当响成一片。
在使用方法上,一是创造了多种用途的地雷,有用土炮发射的抛射雷、跳雷(落地后反跳起一米左右爆炸的杀伤雷),有吊雷、水雷、蹚线雷、鼠夹子雷、压簧挑线雷、子母雷、仙人脱衣雷(地雷包有两层皮,外层不起作用,揭开内层即爆炸)等等;二是创造了许多用雷方法,如“迎头痛击爆炸”“纵深爆炸”“技巧爆炸”“真假埋雷法”“路标刺激法”等等;三是将地雷战广泛地与破袭战、地道战、村落防御战、伏击战、碉堡围困战结合起来,发挥了巨大威力。
晋察冀边区民兵配合主力部队作战时,在日军必经之路上埋地雷
由于土造地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民兵可用,男女老幼皆可掌握,因此,在广大的抗日根据地迅速形成了群众性的爆炸运动。真是村村制火硝,乡乡碾炸药,处处造地雷,到处是开展地雷战的壮观景象。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地雷战,弄得敌人心惊肉跳,寸步难行。
面对日军的残酷“扫荡”,河北抗日军民大摆地雷阵,痛歼来犯之敌。1942年5月,日军1500余人进入太行山区,试图消灭八路军总部。八路军以游击集团坚持内线斗争,机关和主力部队转至外线打击日军。留在根据地的八路军游击集团和民兵在日军必经路线上积极埋雷,频繁袭击,使日军“求战不得,求守亦不得”,被迫撤出战斗。此次反“扫荡”,抗日军民进行大小战斗800余次,杀伤大量敌人。
此后,抗日军民无论进攻还是防御,均在路旁、田间、水井、村口、地道口、屋门上、缸内、鸡舍、猪圈等敌人可能经过、到达以及抢掠之处广设地雷,使敌人处处挨炸,心惊胆战,狼狈逃走。还有不少地区的民兵,在敌人碉堡据点周围和外出必经道路上遍布地雷,使敌人遭到围困,不敢外出骚扰群众,以至被迫退走。
善用地雷,使他们成为爆炸英雄
在爆炸运动中,河北省各根据地涌现出许多埋雷能手和爆炸英雄,最著名的是阜平县五丈湾村的李勇和新乐县北李家庄村的李混子。
李勇是阜平县五丈湾村的民兵自卫队队长。1943年5月,获悉日军计划奔袭晋察冀首脑机关根据地阜平的消息后,李勇受命带领游击组掩护群众转移。他迅速集中民兵,确定布雷点,在敌人必经之地埋下了子母雷和连环雷,炸死日军8个,炸伤25个,击毙日军小队长1名,打伤2名,开创了北岳区地雷战一次杀伤日军数量最多的先例。在同年秋季的反“扫荡”中,李勇和他的战友们利用地雷战共杀伤日伪军364人,炸毁敌汽车5辆。1944年2月,在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会上,李勇被授予“晋察冀边区爆炸英雄”光荣称号,并获一级战斗英雄奖章一枚。晋察冀边区文艺工作者还编写了《李勇对唱》《爆炸英雄李勇》《李勇要变成千千万》等歌曲,歌颂他的英雄事迹和带头作用。
晋察冀边区民兵英雄李勇
1943年初冬,另一位爆炸英雄李混子带领爆炸组研制出炸日军火车的大威力地雷,并很快炸毁一列日军的火车,炸死7名日军。之后,根据敌情变化,又发明了姻缘雷、压簧抛线雷、硫酸雷、进时雷、压发雷等多种形式的地雷,使平汉铁路多次中断。1945年8月,李混子出席冀中第七军分区召开的爆炸事迹展览会,以在对日反攻作战中炸毁敌火车头3个、车皮19节,炸死炸伤日军73名的战绩被评为爆炸英雄,他所率领的爆炸组曾获得绣有“敌人遇见骨碎,火车遇见翻身”字样的锦旗。
边区军民爆炸运动的蓬勃开展,使日军闻之丧胆。日军独立第三旅团第六大队代理大队长菊池重雄曾在日记中写道:“地雷战使我将官精神上受威胁,使士兵成为残废。尤其是要搬运伤员,如果有5个人受伤,那么就要有60个士兵失去战斗力。”他还写道:“地雷效力很大,当遇到爆炸时,多数要骨折大量流血,大半要炸死。”地雷战给日伪军造成巨大的伤亡和心理震撼,伪《新民报》因此惊呼:“踏进匪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直到抗日战争结束,日军也没有找到对付抗日军民地雷战的反制方法。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雷战这种神奇巧妙的游击战法,对于配合八路军主力作战,粉碎日军的“清乡”“扫荡”“蚕食”,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李混子爆炸组召开战斗总结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