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昌图县总工会
昌图县位于辽宁最北部,地处辽吉蒙三省(区)交界处。下辖39个镇(场),425个行政村,总人口104万,其中农业人口82.8万。区域面积4317平方公里,耕地420万亩。粮食年均产量35亿斤左右。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昌图几年来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着力建设换热设备、新型能源和农产品加工三大基地,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十分迅猛,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社会文明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2013年以来,辽宁省总工会实施“六个专项行动”的战略决策,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辽宁老工业基地千万职工的心田。当“六个专项行动”的春风吹进了以“天下粮仓、能源大县、换热之都、生态新城”闻名遐迩的昌图县,县总工会凭借高度的政治敏感和“心系职工、服务大局”的责任意识,认真落实省总工会的战略部署,以“加强组织建设、服务职工群众、促进企业发展、实现工企和谐”为工作主线,深入推进“六个专项行动”,取得了累累硕果。
一、职工之家——工会会员的美好家园
昌图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两新”组织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及时把新职工吸纳到工会组织中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各级党委和工会组织的一项紧迫任务。县总工会全面统筹、积极运作,通过上下协调、具体指导、大力推进,全面加强了各级工会组织建设。按照边建厂边建会的原则及时跟进组建工会组织,做到落地一家企业,成立一家工会,实现建厂与建会同步、活动与生产共融。到目前全县共建立各级工会组织622家,共有会员76328人。镇级总工会建设全面加强,全县33个镇场新建立了总工会,39个镇场都配备了副科级专职工会主席,使得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加强了,镇一级的工会组织地位提高了,工会干部的权威性、说服力增强了。全县实现了镇建总工会、机关事业单位建会、农民工建联合会三个100%,非公有制企业和社区工会组织实现了全覆盖。去年以来重点突出了工会联合会、行业工会和工会规范化建设,在工业园区、八面城镇和五大中心镇组建了工会联合会,由有关职能局牵头,分别成立了金融、建筑、交通、医药等行业工会,各工会组织达到了有组织机构、有办公场所、有工会标牌、有独立账户、印章及各项活动制度,在重点规模企业配备了职业化工会干部。工会组织建设的全面加强,使工会工作有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广大职工的诉求有人管了,职工的权益更有保障了,党的温暖和各项惠民政策通过各级工会组织这一畅通的渠道,实实在在地送到了广大职工的心坎上。职工们说:“有了工会组织,我们就有了自己的家。有了这个‘大家’作支撑,后顾之忧没有了,工作起来更有劲了”。也正是由于各级工会组织建设的全面加强,夯实了昌图工企和谐之基。
二、爱心行动——托起服务帮扶的蓝天
走进昌图县城,站前街西南矗立的工会大厦格外醒目,它既是昌图县总工会的办公场所,更是为全县职工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职工服务中心。这是一个集办事接待、职工维权、技术培训、就业指导、帮扶救助、成果展示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机构。爱心和温暖在这里汇聚,同时源源不断地流向工厂、矿山,深入到广大职工群众的心田。根据昌图县县大人多的实际,特别是各大城镇困难职工比较集中的实际,县总工会对基层帮扶站建设格外看重。通过会议部署、实地指导、资金物质支援等工作措施,这些城镇陆续建立了社区帮扶站,使为职工和困难群众实行帮扶救助工作有了依托、落到了实处。如今,当你步入八面城及五大中心镇以及老四平工业园区所辖的22个社区,你就会看到那里的服务帮扶站都挂上了醒目的牌匾,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困难职工档案、人员配备、物质储备等一应俱全。通过县总工会的积极引导,这些帮扶站很好地履行了困难救助、技能培训、法律援助、职业介绍等职能。2013年以来县总工会帮扶中心会同县人社局专门举办了电焊技能培训班,培训职工2000余人次,经培训的电焊工成为昌图劳务市场的一个知名品牌,很受省内外企业的欢迎,实现了100%的高就业率。2013年以来县总工会共投入资金近十万元用于武装帮扶站建设,县政府将困难职工帮扶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按上级政策资金1:1配套。“十二五”以来,县总工会累计争取资金1200多万元,为服务职工群众奠定了财力基础。其中金秋助学资金180多万元,补助贫困生600余人;实施光明行动,全县共有近千名职工接受免费视力检查,免费白内障康复手术400多人,为职工群众争取医疗补助300多万元;女职工专项补助资金近50万元,为400多名女职工办理女职工安康保险;农民工文化活动广场建设资金40万元;五年来,职工服务中心、镇场工会、社区企业帮扶站累计向困难职工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用品500多万元,救助困难职工15000多人。这些活动成为工会组织“叫得响、办得好、见实效的精品工程”,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昌图镇的九个社区服务帮扶站建设,走在了全县各地的前头。每个站都挂上了职工扶贫超市的牌匾,室内米、面、油、家电等各类生活用品摆放整齐,一应俱全,柜台上还陈列着社区困难职工名册,发放审批单和明细表,墙上悬挂着组织机构和发放制度。职工爱心超市起源于昌图镇滨河社区,开始由总工会、机关工委组织全县干部职工自发捐赠生活用品,一次捐赠物品总额达23万多元,形成了长效机制,架起了党群的连心桥,搭建了弱势群体的救助站,深受职工群众的欢迎。在县委的领导下将这一做法推广到昌图镇九个社区和八面城及五大中心镇22个社区,并形成了长效机制。实现了爱心进超市,温暖入万家。
目前,昌图县已经形成了以县总工会帮扶中心为龙头,以工业园区和六大中心镇为主体,以各镇、场、县直帮扶站为载体,以社区帮扶站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帮扶网络。
三、职代会建制和工资集体协商——职工政治、经济权益的保险绳
为体现职工意志、推进企业民主管理,昌图县积极推进职代会、厂务公开和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建设。到2012年底,全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全部建立了职代会、厂务公开、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制度;非公企业建立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制度340家,建制率达85%;159家公司制企业有80家建立了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建制率达50%。
经济利益是广大职工的最大关切,维护好职工的经济利益是工会组织的首要任务。昌图县总工会把每年的3月确定为全县工资集体协商月,集中力量解决职工的工资待遇问题。县总工会组成四个调研小组,深入十二家规模企业,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走访等形式,深入调查工资集体协商情况,发现了一些诸如工资标准偏低、工资增长与企业效益增长不同步等倾向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县总工会把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增长共决机制作为实现工企和谐的首要任务,在具体工作中则实行分类指导,突出解决主要矛盾。根据各企业经营、效益状况提出不同的工资指导线,引导工会组织协调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对生产经营效益较好的企业,突出协商工资水平、增长幅度和福利待遇,对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突出协商工资支付保障。
为做到典型引路,县总工会经过多方协调、精心筹备,于2012年3月21日在辽宁唐人神曙光农牧集团召开工资集体协商现场会,部署工资集体协商和各项合同的签订工作。由于现场会准备充分,程序细密严谨,指导性、操作性强,为大范围推广奠定了有力基础。经过会后的巡回指导、检查督促,全县企业陆续开展起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发展势头看好。现在全县340 家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实行了工资集体协商,占企业总数的15%。曙光集团、盛德集团、铁岭九星集团有限公司在签订集体合同的同时,将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作为主要条款写入合同,确保职工工资随着企业效益的增长不断提高,职工月平均工资达两千元以上,县中心医院职工月平均工资达3700多元。曙光集团、盛德集团除保证职工正常工资增长外,每逢重大节日还给职工发放米、面、油、和肉类食品,营造了拴心留人的企业环境。
四、维权保障机制——和谐劳动关系的安全网
昌图县从健全机制和组织体系入手,全力构建源头防范网络,实现了县、乡镇、社区、企业工会、行业工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全覆盖。县总工会设立了维权中心、八面城镇和五大中心镇设立了维权站,各企业设立了维权监督员,构筑了职工维权的三道屏障,做到了组织落实、制度上墙、规范有序、活动经常、维权到位。同时建立了工会、劳动人社局、司法局三方劳动争议调处互动机制、事故隐患排查机制,做到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工会重点负责职工维权,劳动人社局重点负责劳动仲裁,司法局重点负责法制宣传、提供法律援助。全县建立了一支由25人组成的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随时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几年来,县、乡镇两级工会共接待职工来信、来访1210人次,依法依规解决职工的合理诉求。仅为农民工讨薪一项,就追讨回农民工工资600多万元,涉及农民工千余人。
五、规范劳动用工——职工健康安全的保护伞
党和政府历来把职工健康和生命安全当做头等大事,昌图各级工会组织作为职工切身利益的维护者、代表者,更是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加强与各类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经常检查,严格执法,及时发现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切实排除隐患,规范劳动用工,为广大职工撑起一把巨大的生命健康安全保护伞,使他们在工作环境、劳保待遇等方面不断得到改善;高危企业的安全隐患常年处于可控状态之中。
为促进劳动用工规范化,昌图县从全面推行劳动卫生专项合同签订入手。全县89家建会工业企业有71家签订了劳动卫生专项合同,占总数的80%;未签的企业正在促成当中。
为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和重点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每年年初,县委、县政府都同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实行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为安全生产提供组织领导保证。车间班组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性细胞。县总工会在企业中广泛开展了创建安全车间、安全班组活动,使各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安全生产制度日益完善,安全生产行为更加自觉,安全生产形势越来越好。
为使企业真正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县直相关部门每季度搞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这项大检查已成为常规性工作。而每逢开展“安全生产活动月”时,这种检查就会力度更大、要求更高。由于工作到位,企业的安全形势保持在较好水平,连续几年没有发生重大健康安全事故,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了有效保证。
六、文化体系建设——昌图的文化粮仓
职工文化体系建设是昌图县的一项创新性工作,它的有力推进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全面提高了职工素质,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支撑。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已经形成“党委领导、工会牵头、政府给力、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职工文化体系建设新格局,涵盖了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和职工大舞台建设三个方面。企业文化建设重点抓好职工书屋和文化载体建设。县总工会不仅提出指导意见和验收标准,而且投入资金10万元,为部分职工书屋购入各类图书和电教设备。全县共建职工书屋60个,其中标准化书屋11个。曙光、县中心医院、万恒等单位还设立了职工活动室、阅览室,建设了乒乓、羽毛、篮球等场地,使职工的文体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职工文化的重点放在打造职工俱乐部上。俱乐部是昌图职工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和精品工程,县总工会为此投放了了大量人员、精力和财力。经过精心打造,目前职工俱乐部呈现出四个鲜明特点:一是规模不断扩大,人员不断增多。俱乐部由开始时的一个文艺团体,500多人,扩展到文艺部、体育部、农村部、文联部四个部,67个文艺团体,13700多人,并逐渐由城镇延伸到农村,参与活动的人员由离退休职工扩大到在职职工,几乎涵盖了所有人群;二是从节目内容到节目样式覆盖面宽,教育作用大。既有文艺演出,又有体育展演,既有送戏下乡,又有集中汇演,既有传统戏剧,又有自编自演的节目,多角度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人际关系、社会现象,或颂扬,或鞭挞,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启迪和教育;三是活动坚持经常,演出长盛不衰。除县内城乡的各类演出外,各文艺团体还经常参加省、市文艺调演,到敬老院、武警部队和各企业等单位开展慰问演出,活跃了城乡的文化生活;四是亮点纷呈,硕果累累。职工业余俱乐部的创办,起到了陶冶情操、凝聚人心、提升人气,促进和谐作用;而职工俱乐部为广大群众奉献的一个个精神产品和她造成的积极影响,也成为昌图的一个文化品牌,让人们有口皆碑。职工俱乐部被省、市总工会评为工会工作创新工程,先后20次在全国各大主流新闻媒体进行深度报道,同时获得全总颁发的3各奖项。
职工大舞台建设是近几年昌图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工程。它由县总工会负责牵头指导、协调运作。县乡党委政府发挥了坚强后盾和保障性作用。经过近二年来的努力,目前昌图的职工大舞台已经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县委、县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专项投入资金300多万元,为39个镇、场修建高标准乡村职工大舞台,分3期建设,现已完成30个,部分乡镇配套建设了文化广场,总投资5000万元。八面城镇结合城镇建设,投资1200万元,新建了占地3万平方米的韩州文化广场和职工大舞台,广场修建了音乐喷泉,成为辽北独一无二的一流文化广场。乡村职工大舞基本覆盖到全县所有的镇、场。为了确保大舞台建有所用、用得其所,县总工会指导各乡镇建立大舞台使用维护制度措施,建立乡镇一级的职工俱乐部,并要做到有组织、有制度、有活动。每逢大舞台启动之际,县总工会都要组织县职工俱乐部的文艺团体前去助兴演出,这对扩大职工俱乐部的影响、激活农村乡镇的文化生活,起到了推动、促进的作用。
“六个专项行动”好比浩荡的春风,吹遍了昌图城乡大地;好比久旱的春雨,润泽了广大职工的心田。全县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通过推进“六个专项行动”,播下种子、孕育希望;他们也正在开始收获果实,成就梦想。在“六个专项行动”的推动下,昌图的工企关系必将更加和谐,企业必将更快发展,一个富裕、文明、幸福、美丽的新昌图,必将早日伫立在辽北这块多情的土地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