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没有得过且过

没有得过且过

时间:2023-03-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中的王先生并不是不知道完成这份报告的重要性,也不是没有完成这份报告的能力,可结果为什么一直拖到最后一天才草草地把报告勉强完成?当然,这样暂时得来的舒适和满足,带有很大的伪装和欺骗性,因为被拖延的工作还是要完成的,如同案例中的王先生,不得不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去把报告赶完。
没有得过且过_再见,拖延症

王先生是一家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平时的工作压力很大。某一个星期一的早上,老总交代给他一个任务:下周一公司要召开例会,届时需要他提交一份详尽的市场分析报告。当老总把这个任务交给他去做时,他已经能明显感觉到这对他有多么重要了。这份报告不仅关系着王先生年底的绩效考核,还关系着日后他在这家公司的个人发展态势。

走出老总办公室,王先生的脚步显得异常沉重。倒不完全是因为有多大的压力,还因为这是一份很繁琐也很累人的工作,为此他不但要加班去搜集大量相关的资料,还要进行整理、汇总、分析。一想到自己即将就要忙得焦头烂额的样子,他一个头都有两个大了。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就在他坐下来准备开始工作时,又一想:还是再好好考虑、再好好规划一下吧,毕竟这是一份很重要的工作,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在接下来的几天当中,他也总是对自己说:等考虑成熟一些再开始……

就这样,直到周日,也就是最后一天,王先生才感觉到事情不能再拖了。于是他不得不连续工作了十多个小时,才勉强把报告完成。可是,对于完成这份报告的质量,就连他自己都觉得不满意。结果可想而知,当他周一把报告递给老板时,老板粗略看了几眼之后脸上显出来那不满的表情,他知道自己今年的绩效考核分数算是完了,自己的个人发展前景也很可能因此变得渺茫。就这样,他再一次尝到了拖延给自己酿成的苦果。

案例中的王先生并不是不知道完成这份报告的重要性,也不是没有完成这份报告的能力,可结果为什么一直拖到最后一天才草草地把报告勉强完成?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就这个案例来分析一下。

站在王先生的立场上,他当然希望自己能够排除万难,做一些繁琐的工作,然后很好地把这份报告完成,交给老板之后能得到老板的赏识和认可。他有这样的想法是很正常也很合理的,而且实际上他也有这个能力把报告完成得很好。可最后为什么会是那样一个结果呢?其实就是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还有一些类似这样的想法:

“这个任务实在太繁琐太累人了,需要长时间加班,这是我无论如何也无法忍受的。”

“或许,就算我排除万难,任劳任怨地把报告完成了,交给老板,老板也不一定就会很满意,与其这样,还何必去受那份罪呢!”

“很好地把报告完成,老板很满意,年底的绩效考核很不错,自己在公司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这当然好。可为此自己就不得不忍受一段时间的痛苦,老天爷太爱折磨人了!”

像王先生一样,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里,其实都存在着一种对现实问题逃避式的想法。例如面对着桌面上堆积如山的文件,就想:反正这些文件今天也处理不完了,还是先好好休息一下再说;看着工作日程表上排得满满的需要去完成的工作,头就昏昏的,心里不免泄气:算了,还是等明天再一口气把这些工作都处理完吧……

这种对现实问题逃避式的想法,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种惰性心理。我们太想让自己的需求在一瞬间就能得到满足了,太想让痛苦能很快就过去了,然后舒适和快乐取而代之。可是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个人心理的这种需求根本无法得到满足,于是这种惰性心理就转而化之为拖延。在这种拖延里,我们能暂时让自己体验到那种舒适和满足,如同案例中的王先生,拖延使他可以暂时不去进行那份繁琐又累人的工作。

当然,这样暂时得来的舒适和满足,带有很大的伪装和欺骗性,因为被拖延的工作还是要完成的,如同案例中的王先生,不得不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去把报告赶完。人总是为了获得短暂的舒适和欢愉而去经受更多的痛苦和折磨,其起因却是由于我们的惰性心理:逃避痛苦、希冀快乐、倾向于追求立即的满足。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着惰性的心理,因此在潜意识当中也都认为生活是不应该太艰难的。于是当这些艰难出现在面前,我们又不能一下子将其解决的时候,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逃避式的拖延。只是这样的拖延,却往往带给我们更多的艰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