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小微企业融资类服务券的思考

小微企业融资类服务券的思考

时间:2023-03-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依照国务院、浙江省政府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的要求,温州市于2014年8月率先启动小微企业服务券项目。其次,服务机构根据小微企业实际需求来提供服务,实现了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对接,政府、中介机构、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因此政府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职能和手段也发生了转变。小微企业融资类服务券是服务券在融资领域的应用延伸。
小微企业融资类服务券的思考_2015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为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效率,增强小微企业整体竞争实力。根据《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浙江省政府购买服务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等要求,在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下,温州市作为浙江省首个试点,尝试以向小微企业发放服务券的形式,对小微企业购买由服务机构提供的签约服务项目给予资金补贴,并取得显著的成效。本节拟从温州市发行小微企业服务券实践经验入手,在分析此项政策的价值基础上,详细论证在浙江范围内推行小微企业融资类服务券的可行性。

一、小微企业服务券在温州市的实践

小微企业服务券是财政资金用于补助小微企业购买相关专业服务的有价支付凭证。依照国务院、浙江省政府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的要求,温州市于2014年8月率先启动小微企业服务券项目。该服务券分纸质券和电子券两种,申领过程可在“温州中小企业在线”上完成,发放范围为温州市区范围内2013年新上规企业及2014年上规培育对象,额度为2500元,该服务券的使用范围是认定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员工培训、法律咨询、财务诊断等服务领域。截至2014年12月,温州市有573家企业成功完成申领,申领率高达95.7%,共产生589笔服务券消费,涉及529家企业、43家服务机构,其中服务券支付金额130.97万元,实际合同金额237.12万元,服务券支付金额占比达到了55.2%。

二、服务券制度的政策价值

(一)服务券能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传统公共服务提供模式下,政府提供形式单一,补偿机制不健全,缺乏竞争性及费用制约机制。其中,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扶持主要采取直接提供服务、直接给部分企业发放补助、通过扶持中介机构服务小微企业3种方式,弊端是使绝大部分投入经费都流入到了无实际服务需求、但有一定公关能力的企业,而真正有需求的企业,却因种种原因,得不到政府资金的扶持,导致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大打折扣。小微企业服务券则是把财政资金直接向企业需方投入,改变了经费投入方式,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资金浪费,降低了经费在流转过程中的实际消耗,让同等数量的财政资金在竞争机制的激励下转化出更高的效益。

(二)服务券能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通过服务券方式,政府角色在发生变化,政府已不再是单纯的服务提供者,而是更好地承担起管理职能。在服务券制度中,首先,小微企业可根据自己实际需求,选择中介服务机构和服务内容,自主性更强,真正发挥了市场主体作用。其次,服务机构根据小微企业实际需求来提供服务,实现了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对接,政府、中介机构、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因此政府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职能和手段也发生了转变。最后,政府在服务券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通过平台操作,进一步实现流程简洁清晰,数据公开透明,这易于政府进行监督管理,也方便社会公众对政府履职进行监督。

(三)服务券能体现政府的政策导向

服务券制度不仅给予企业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也凸显出政府的政策导向。一方面,在发放对象上,政府可依据政策意图,圈定服务券享受对象。温州市把首批服务券的发放与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工作进行结合,规定企业为“小升规”培育对象是发放服务券的必要条件之一,鼓励更多企业主动要求列入“小升规”培育对象,从而推动“小升规”工作。另一方面,在服务内容上,政府积极引导并重点支持服务机构整合服务,鼓励服务机构着重从提高小微企业经营者素质、促进企业规范化运作、提升企业经营及市场拓展能力等方面提供服务,为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提供社会化的支撑。

(四)服务券能鼓励小微企业规范化经营

小微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管理层家族化、朋友化,导致企业经营不规范,科技投入明显不足。目前尽管市场上有不少的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财务、税务外包公司等机构,但存在收费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小微企业很难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公司。这造成小微企业是在自发演化的状态下生存发展,规范化管理的“基因”很难在小微企业中生成,并导致部分小微企业发展成中型企业后仍然处于非规范状态。针对上述情况,政府通过服务券制度把服务能力强、企业评价高的专业服务机构推荐给企业,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享受专业服务的成本,刺激了企业引进专业机构服务的意愿,最终将推动小微企业规范经营和管理。

(五)服务券能促进服务机构良性竞争

社会化的服务机构是影响小微企业成长质量的重要因素,但多年来,服务于小微企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并没有发展起来。部分中介机构服务项目过于单一、服务质量较差,难以满足小微企业的实际需求。温州市试点的服务券项目,一方面,通过打造开放式平台,服务机构零门槛进入,保证各服务机构竞争的公平性;另一方面,政府利用平台对中介机构设立约束机制。促使了服务机构为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努力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与质量,逐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真正让小微企业获得规范的融资、人才、技术、法律等支撑服务。

三、浙江省实行小微企业融资类服务券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小微企业在产值、就业等重要指标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对浙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甚至是生存的主要障碍。近年来,虽然相关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改善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但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在资金紧缩、成本上升、小微企业发展陷入困境的背景下,融资类服务券推行是小微企业融资制度的一种创新,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小微企业融资类服务券是服务券在融资领域的应用延伸。符合申领条件的小微企业获得融资类服务券后,在后期进行融资时,可作为现金抵扣融资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中介机构凭一定期限内收到的服务券向财政结算资金。从温州市服务券实施情况看,服务券制度已取到显著的成效,所以融资类服务券可在温州市服务券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发行对象、配套管理、服务流程、跟踪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融资类服务券有以下优势。

(一)减少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由于小微企业固定资产较少、担保抵押物不达标、财务制度不完善以及整体信用度不高等,金融机构为补偿额外无法预测的风险,对申请贷款的小微企业,其利率一般会较基准利率上浮,而且还会有一些附加费用,如财务咨询费、管理费等,导致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显著升高。面对融资难困境,在重压之下,有的小微企业甚至走上了“民间高利贷”的不归路,使得其融资成本异常之高。据浙江省经信委最新调查数据显示,52.81%的企业表示融资综合成本折合成年利率达到了6%—10%,在银行贷款中,49.26%的企业被收取利息以外的保险费等其他费用,20.28%的企业被附加以贷转存等条件。在小微企业融资类服务券制度中,小微企业可通过在线申领,在企业发生融资时,按照事前规定的比例进行相应费用抵扣,一定程度上可缩短小微企业的融资时间,减少其资金成本投入。

(二)改变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

目前,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贷款风险补偿保障,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贷款风险补偿模式单一。政府对银行及担保机构进行直接贷款风险补偿,对贷款产生的实际效果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依据,易诱发部分银行短期内片面追求新增贷款数量。二是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来源和时效受限。补偿资金大多直接来源于地方财政,缺乏市场化管理和运作,且尚未形成长效性运作机制,不利于对中小企业融资形成稳固支持。三是贷款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银行和担保机构之间贷款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彼此无法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加之,一旦发生代偿事件,政府出资的贷款风险补偿金补偿范围和程度有限,加剧了银行和担保公司间的非良性合作机制。发行融资类服务券就是由原来投入供方的机制,转变为投向需方,中介服务机构从企业融资行为中获取融资券,得到适当补贴。这种创新方式确保了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并促进了金融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

(三)助力“小升规”政策的实施

“小升规”是浙江推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全面推动“小升规”工作,需要从财政资金、强化融资、公共服务等方面为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相关配套支持,其中,目前对小微企业最具时效性的支持就是强化融资。融资类服务券制度和“小升规”政策相结合,一方面,政府与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可共同筛选目标企业。主要筛选对象是“小升规”培育企业和规上企业,激励小微企业向“小升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政府通过融资类服务券购买服务,可全面掌握融资服务的内容、企业需求以及实施的结果。为下一步向小微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奠定基础,并助力上规企业发展,扶持政策落到实处。

(四)增强小微企业寻求融资服务的主动权

在以往寻求融资的过程中,从自身原因看,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弱、财务制度不完善、信用记录不完整以及对融资信用的重视不够等问题,从而导致企业与金融机构及其中介的谈判能力较弱。从外部环境看,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银行贷款定价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单个的小微企业极为不利。而融资类服务券项目可以通过捆绑谈判,为小微企业争取利率优惠,并帮助小微企业从中选择适合的金融机构。此外,良好的信用是核心竞争力。政府通过严格设定持券条件来筛选企业,无疑能帮助小微企业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也有力增强了小微企业寻求融资服务的主动权。

(五)提升融资机构的服务水平

目前,银行等金融机构是小微企业较为理想的融资渠道。但由于信贷风险过大、交易成本高以及资金量不足等问题,银行等金融机构普遍存在惜贷现象。通过融资类服务券,一方面,服务机构可零门槛进入平台提供服务,无形中引入了竞争机制。由于持券的多寡直接关系到补贴金额的多少,金融机构为争取更多的持券份额,将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和质量,以获得企业的青睐。另一方面,政府可利用平台对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费用、内容、质量等进行监督管理,尤其是小微企业对服务的评价反馈进行评估分析,引导各金融机构逐步开发适合小微企业需求的产品及服务,帮助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四、浙江省实行融资类服务券的基本设想

(一)融资类服务券的服务功能

融资类服务券是政府尝试提升资金利用率的方式之一,针对一批优质小微企业,有的放矢地提供资金补贴与服务。融资类服务券有以下主要服务功能:第一,融资类服务券能提高财政资金的效率,通过增强小微企业自主选择权,减少了政策扶持的盲目性,并确保了小微企业获得扶持资金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第二,融资类服务券能有效帮助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引导其拓宽融资渠道,从而提高小微企业的资金利用率;第三,融资类服务券能增强小微企业规范化经营理念,成为助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工具;第四,融资类服务券能激发金融服务机构的积极性,并引导金融机构改进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为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牵线搭桥”,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融资类服务券的管理者与发放对象

融资类服务券的管理者,可由经信委相关部门牵头,联合财政部门形成监管合力,浙江省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中心依托浙江经信数据服务平台负责项目运作。融资类服务券的发放对象,可确定为“小升规”培育入库和规上企业。并根据各级政府需要扶持的企业进行筛选,或结合一些正在推行的项目,比如“助保贷”等。

(三)融资类服务券的操作流程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指定负责融资类服务券的管理部门,对符合资格并有融资需求的企业进行在线申领审核。持有服务券的企业可选择入驻平台的融资服务机构使用服务券,在机构完成服务后,对所有提供服务的机构进行评价。管理部门对融资服务机构进行考核评价做出反馈并决定下一年度计划。其中,申领额度可根据服务项目设定上限比例;申请次数是一个年度内可多次申请,并规定申请上限。

(四)融资类服务券的服务标准

在服务项目上,所有进驻平台的服务机构要对服务项目进行清晰描述,尽量对项目服务标准定量、定性、度量,并交由管理部门存档,以备考核对照使用。在服务定价上,管理部门需对各服务机构提交的服务标准及对应价格进行对照衡量,制定统一标准,并在平台上对外公开。此外,服务机构要有明确的服务定价,如不能明确具体内容的不准予议价。

(五)融资类服务券的绩效评估

一方面,是对中介机构的评价。根据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标准,经管理部门整合备案后,对照各维度设置平台考核系统。一段时期后,管理部门对考核评分进行汇总和反馈,并及时调整下一时期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是对整个服务券政策的绩效评估,可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对融资类服务券实施效果进行绩效评估。

五、推广融资类服务券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经费来源问题

足够的经费是成功推广融资类服务券的必要条件之一。经费短缺将导致服务机构无法及时足额兑换所承接的融资类服务券,这将严重打击服务机构的热情和积极性,并大大降低政府的公信力。目前,温州市服务券资金共150万元,分别来源于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00万元和温州市政府投入50万元。实际发放服务补贴券资金共143余万元,小微企业平均领用并支付服务券额度约2500元。共有529家小微企业,43家服务机构享受到了补贴,享受此补贴的小微企业数量占温州市上规培育企业总数的35.31%。如果在浙江范围推行融资类服务券,需要一笔固定的资金,有必要将此项经费开支纳入财政预算。通过对计划享受的对象进行总体统计,测算数量与平均额度,以此推算预算总额,保证融资类服务券制度实施的连续性。

(二)金融服务机构的进入与考核机制问题

温州市服务券制度采取的是服务机构自愿零门槛进入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提高了中介服务机构的积极性,但也为不良机构提供“搭便车”的机会。就融资类服务券项目,涉及到企业资金,如遇不良机构将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所以有必要对入选到平台的融资服务机构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还须对入驻机构建立适用的考核机制,通过小微企业对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多维度评价,监督部门利用评价结果对服务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如建立不定期的反馈和改善计划,并作为融资类服务券兑换以及下一年度服务资格的参考标准等。

(三)发放额度问题

一是要选择收费规范和没有隐形收费的中介服务机构,二是要通过服务项目的收费范围和额度确定融资券面额。既保证小微企业申领服务券的积极性,又不会让小微企业在费用上完全依赖服务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