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府行业组织推出版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教育部审时度势,于2015年4月13日,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在开放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指导思想、重点任务、组织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和要求。此项政策的出台为高校新闻出版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和保障。2015年10月26日,教育部先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对新闻出版类的9个专业方向进行了更名、合并处理。《办法》和《目录》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新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为出版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利好环境,也为行业人才培养政策的出台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支撑。2015年4月,为贯彻国家《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制定出版融合发展人才培养规划、“产学研”联合人才培养、建立出版融合发展人才资源库等人才培养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方向。
在国家顶层设计的指导下,出版行业各组织、各单位统一思想认识,将各项政策措施积极落实完成,对于新闻出版业人才队伍建设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在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2015年10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同负责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如期进行,据统计本年度共有19603人了参加初级、中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作为出版行业准入机制,十多年来为行业选拔合格的出版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行业人才继续教育方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展了多层次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2015年总局教育培训项目计划(新闻出版方面)开展了140个各级各类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包含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新闻出版岗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管理业务、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和其他培训共6部分。继续教育的开展为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更新知识理念、完善知识结构、拓展和提高能力的平台,更好地促进了出版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在高校出版专业教育方面,2015年11月,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按照国务院学位办要求,对首批获得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安徽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复旦大学、河北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13所高校进行了专项评估。本次专项评估针对出版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完备性进行检查,包括培养定位、招生选拔、资源投入、师资队伍、课堂与实践教学、学位论文、质量保障、培养效果等方面,13个出版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均评估合格。本次评估,对我国的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为下一步继续开展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015年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14年确定的出版学、编辑实务、传播学、出版营销与管理等8门课程为出版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启动了出版专业教材编写工作,同时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拟定了《出版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草案。举办了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来自全国的50多位专家就媒介融合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出版学科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培养合格的出版传媒人才进行了交流和学习。此外,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还主办“全国高校数字编辑大赛”活动,举办出版专业课程研讨会,组织学界专家参加“中日韩雕版印刷国际研讨会”等活动。
(二)企业搭建高端平台,实现出版科研与人才培养融合发展
人才工作的发展是出版企业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的重要推动力。我国出版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积极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开展科技研发工作。根据中国博士后网站统计,截止到2015年年底,已有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江苏凤凰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人民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14家出版单位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相关高校联合培养人才。
表1 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出版单位一览表[3]
2015年以来,传统出版单位转型升级路径更加清晰,大型出版集团及上市公司积极采取打基础、建平台、抓项目、招人才等方式来开展改革行动。在单位内部选拔具有较好能力素质和竞争优势的博士后人才进站开展出版企业战略课题研究,以项目为抓手推进转型升级、融合发展进程;对外,通过建立对外合作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各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全面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力资源,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时代出版传媒公司于2009年获得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资质,多年来先后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签署了博士后联合培养协议,并深入开展合作。时代出版传媒结合当下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趋势并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建立了以文化产业、高科技产业与新媒体为主的三大研究方向,博士后在此范围内先后就传媒科技、内容开发、政策法规、产业战略、移动阅读等内容开展研究工作。在博士后工作站的智力支撑下,企业近年来取得了以“时代E博”全媒体数字出版运营服务平台、手机出版内容互动平台、无纸化出版(电子书包)等为代表的一批高端项目和科研成果。2012年,时代出版传媒首次作为全国文化企业以出色的竞争优势、研发实力、基础设施、核心技术、人才队伍等入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立促进了时代出版传媒培养高端复合型人才与开展出版科研创新的结合,增强了传统出版企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的战斗力。
(三)高校出版教育稳步推进,学科发展日渐成熟
在出版业融合发展、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的新时期,行业和社会对高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出版专业学科建设、出版理论研究等方面有了更加强烈和丰富的需求。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出版教育已经发展成为包含编辑学、出版学、图书营销学等内容的独立学科体系,形成了一定的办学规模。全国已有80多所院校开设编辑出版本科专业,13所院校获得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5家开设数字出版专业;全国1080所院校开设了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在校生23万。在办学地域上,出版专业分布广泛,以华东和华中地区为主。在师资力量方面,出版专业教师的职称结构合理,教授及副教授职称人数占到专业教师中的61%。
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培养出版人才的重要基地,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出版学科的发展。2015年出版专业教育把握新形势,围绕新常态,根据出版行业、出版岗位、出版学科自身的内在逻辑和实际特点开展教学工作,思路更加清晰,步伐更加稳健。各高校审时度势,在传统编辑出版学科发展的基础上纷纷设立与数字出版相关的专业方向和专业课程,并依靠自身的技术背景和学科特色设立了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确立了人才培养方向;积极开展产学研教学,以产学研合作开展科研项目的形式促进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在师资建设方面,通过与出版企业建立“实践基地”“实验室”的方式在关键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培训和锻炼了青年骨干教师。2015年,上海理工大学为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出版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上海张江数字出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功申报了上海市市级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更突出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对研究生的多学科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提出更高的要求。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的成功申报完善了上海理工大学的出版学科体系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进一步缩小了出版理论与出版实践之间的距离。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依托出版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的行业资源,加强产学合作,优化师资队伍,建立了以行业专家和专职教师为主的“双导师制”;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突出专业硕士的实践性和技能,开设了出版物编辑与制作、数字教育出版实践研究、数字专业出版实践研究、数字大众出版实践研究等课程,让研究生在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够更趋于实际应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方式上,注重课堂教学中理论讲授与实践指导的结合,通过现场教学、参观实践、案例分析、情景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