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4-2至图4-7可以看出,银川平原湿地生物量分布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在空间上均呈现出中部和西南部地区较高、东北部低的分布规律。从不同类型湿地来看,四类湿地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总体上都呈现一致的空间分布规律,河流湿地生物量空间变化最为明显。
从各市区的分布来看,2000~2014年,银川平原中部的银川市金风区、兴庆区、贺兰县和灵武市湿地区生物量等级较高,高等级分布区出现在贺兰县和银川市兴庆区的黄河沿岸以及最南端的青铜峡库区;低等级分布区主要在北部的大武口区和惠农区。沼泽湿地生物量高等级分布区在贺兰县、兴庆区、永宁县、青铜峡等湿地区较集中;河流湿地生物量高等级分布区在吴忠黄河湿地区、黄沙古渡湿地区、青铜峡库区湿地区较多;湖泊湿地生物量高等级分布区在贺兰县、金凤区和灵武市的黄河沿岸湖区较集中;人工湿地生物量高等级分布区在贺兰县、兴庆区比较集中。结果表明,银川平原湿地植被生物量的稳定性中部较高,总体自东北向西南呈现增加的趋势;东北部地区的湿地植被生物量低且年际变异性大,而中南部地区的湿地植被生物量高且年际变异性小。出现这种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银川平原湿地主要成因是黄河干流的引水灌溉,绝大部分湿地依赖于引入黄河水或通过其渠道、农田渗漏为地下水的补给,以及黄河河床水流对地下水的侧向补给,环境均一性较差,导致生物量空间变化较大[100]。河流湿地年均生物量较低,这主要与河流湿地的成因有关。河流湿地土壤的形成不断受到黄河水泛滥改道和尾闾摆动的影响,且河岸边植被根系不发达,因此生物量较低[100]。
表4-3 银川平原不同类型湿地植被总生物量等级统计
表4-3-1 银川平原不同类型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等级统计
表4-3-2 银川平原不同类型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等级统计表
总体来看,银川平原湿地生物量分布格局呈现以下几点特征:
2000~2014年,银川平原湿地生物量较低等级所占面积先增加后减少,较高等级和高等级的斑块面积先减少后增加。2000~2010年,生物量在较低等级分布较多,2005年较低等级斑块所占比例最大;2010~2014年,较高等级和高等级的斑块面积呈现增加趋势,2014年较高等级斑块所占比例最大。
2000~2014年,银川平原湿地生物量等级经历了不均衡—均衡的发展过程。2000年,生物量等级分布不均衡,2005年不均衡程度加大,2010年逐渐变得均衡,2014年较高等级和高等级斑块面积增加,生物量等级分布比较均衡。
2014年,生物量等级分布的斑块状和条带状格局基本消失,低等级的生物量斑块呈现明显的缩小化,高等级生物量斑块变大。河流湿地生物量的变化最显著,湖泊湿地生物量分布格局变化较小,变化较稳定。
从空间分布来看,北部湿地总生物量年际变化较大,中部湿地总生物量变化较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