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元素
南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郡,三国东吴永安三年(260年)建县,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南安市文化积淀浓厚,文化传承上,历来是既有发展,又有创新。宋元两朝,南安又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南安市占地面积2036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150万,是福建省的第一人口大县。1994年撤县设县级市,行政区划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的海外侨亲众多,称得上闽南侨乡,因此南安与海外的交往交流频频。这一方面带动了南安的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南安市文化建设向着多元主题发展。
南安地处东南沿海,依山临海,沿海的石井镇与台湾金门岛的距离只有6海里,自古与台湾交流频繁,经济文化诸方面有着典型的沿海特色。地理上属丘陵地带,有山有水,一年四季气候宜人,最高温度38℃,最低温度0℃。当地居民善于思考,思维细腻,处事精明,性情温和,视野开阔,思想开放。
南安市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历史上涌现的名人较多。有名的有明代理学家、思想家、回族学者李贽,明清两朝的重臣洪承畴,民族英雄郑成功,还有共和国的开国功臣叶飞上将等。南宋理学家朱熹也在南安留下了足迹。这些历史名人,为南安的文化铸就了一个个丰碑,推动着南安历史文化的不断开拓和发扬光大。
南安的名胜古迹众多,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竣工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蔡氏古民居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16座,被誉为“闽南大观园”。蔡氏古民居建筑布局奇特,实用性强,结构极为精巧,砖雕、木刻、泥塑及石雕巧夺天工,透、浮、平等雕刻手法,将禽兽、花鸟、鱼虫以及山水人物等雕饰得惟妙惟肖,篆隶行楷等书法各具风味,整个建筑群具有古香古色的闽南传统风格。蔡氏古民居代表的不光是建筑学,建筑文化,它包括力学、审美、装饰艺术、防盗、防水、防火和通风采光,是多种文化的集合体,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是南安珍贵的文化遗产。
除了蔡氏古民居,南安还有独具浓厚文化氛围的休闲式主题文化公园——郑成功陵园,有理学家朱熹长期居住讲学的朱子祠以及天心洞、飞瓦岩、白莲寺等,有被称作“天下无桥长此桥”的五里桥,其中郑成功陵园和五里桥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当然,南安溪尾大桥桥头的一尊大型郑成功塑像,既叫南安人引以为自豪,也是南安人的精神象征。这些珍贵的人文景观,是南安人独有的文化资源,吸引着中外游客,提升着南安的文化品位,推进着南安的经济文化建设事业健康而快速地发展。
二、南安人个个猛
南安人重情谊。据说“南安人”是在“五胡闹中华”时期,从中原一代迁移过来的。在南迁的路上,他们风雨同舟,相依为命,感受了乡情的温暖,同时也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并将这一理念代代相传,成为传统。
南安人能挣钱,很有挣钱的头脑,现如今南安出来的创业者们已经遍布五金、电子、家私、包装材料、制伞、塑料玩具、箱包手袋、纺织制衣、服务娱乐等行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辽阔的神州大地上到处都留下了“南安人”的足迹,世界每个角落都有“南安人”的声音。在拥有财富的同时,他们富有高度的爱国爱乡热情,掏钱为家乡捐资助学,投资办厂。
因此,只要一提起南安人,总会有这样一些词形象地形容他们:勤劳,聪明,敢闯敢拼,团结互助,热情,豁达,乐善好施……这些优秀品格和善经商的特性,也和同心人无相上下,是同心和南安的相通之处,共性所在。
“南安人个个猛”源于一段不光让南安人骄傲的历史。
远在明末清初,郑成功率兵收复台湾时,将士中以南安人为最多。南安人个个作战勇猛,一马当先,冲锋陷阵,便有了“南安人个个猛”之说。
因为这段历史,现代历史学家称海内外有三个南安。一个是福建本土的南安,有140多万人;一个是台湾的南安,有150多万人;另一个是东南亚的南安,有130多万人。不管他们身处何地,他们的血管里永远流淌着同一种血液,一脉相承着“南安人”的执着和刚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