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清真大寺位于宁夏同心县老城区豫海南街,临近清水河,是宁夏历史最悠久的一座清真寺,是中国十大古老清真寺之一,是“丝绸之路”旱路上的—个重要驿站。
同心清真大寺始建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风格。寺院的建筑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主体建筑群,建在一座高7米的包砖土筑的基座上。基座东西长60米,南北宽58.3米,占地面积近3500平方米。主要建有礼拜大殿、邦克楼和南北厢房,建筑面积2870平方米。下部建筑群有寺院门、照壁、券门洞和沐浴室。礼拜大殿坐西面东,位居中轴线,由前殿、后殿和门前的抱厦组成。前后殿能容纳近千人同时礼拜。
门前抱厦进深2间,面阔5间,由四根高5米、直径为41厘米的立柱支撑,柱坊之间饰以云纹挂落。柱头斗拱一朵,拱板上端镂雕植物和阿拉伯文图案,下端镂雕传说中的八仙人物宝器图案。在清真寺建筑中汲取道家文化和传统建筑文化元素,实为少见。廊檐下悬挂着红色文化亮点“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会会址”的木匾。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相得益彰。
抱厦两侧砖雕,工艺精湛,内涵深邃。左壁上以青竹和荷花对列两边,中间镶有直径为1米的圆环,环内镂刻文房四宝,砖雕以外用朱砂书写“金玉其心芝兰其室,仁义为友道德为师”佳句;右壁上的砖雕图案,以菊花和梅花对列两边,居中是1米圆环,砖雕以外用朱砂书写“朕进唐兵移在西域,更换回军来至中国”的对联。两侧的春竹、夏荷、秋菊、冬梅四条幅,融入一年四季的含义。抱厦内大殿正门装有16扇高3米、宽0.7米的木制隔扇,隔扇装饰8种不同式样的格眼,格眼设计采用中阿合璧的风格。
前殿进深5间,面阔7间,殿内立四根高5米、直径为41厘米的明柱,中间采用挑梁减柱的技艺,用四根直径为30厘米的悬柱(又称垂柱)套榫卯而成,四角用斜梁搭接。前后殿歇山连通处,用两根高4米、直径41厘米的明柱支撑,下设巨大门槛,如又进一重门。
后殿进深4间,面阔3间,殿内也立有四根高6米、直径41厘米的明柱,中间却无挑梁减柱。整个大殿前阔后窄,空间上给人以向内收紧的感觉,引导礼拜者聚焦西壁正中阿訇领拜的地方。在后殿南北山墙上,还辟有两扇小侧门,以备应急疏散之用,前后殿南北墙体上都设有圆形木格窗,便于通风和采光。
殿内十大立柱有抱柱楹联五幅,自内而外分别是:
第一幅:尔来礼拜乎?须摩着心头,干过多少罪行,在此鞠躬叩首。谁是讲经者?必破除情面,说些警吓话语,好教人入耳悚神。
第二幅:真教衍西方,发微阐幽,但愿谨遵天命;大道传东土,开来继往,唯望恪守圣行。
第三幅:昭事必诚,方是追源抱本;致斋以敬,惟期忍性动心。
第四幅:生天生地并生万物,仰真主之大生,生生不已;化人化神兼化百灵,溯至圣之妙化,化化无穷。
第五幅:天命不敢违,道完五功方见独—真光;人心尤宜尽,理通三乘得开百年暗幔。
同心清真大寺楹联据说有很多,历代墨客和达官显贵都留有墨宝,注明官职和姓名,因战乱和多次修缮,有很多楹联丢失,现在除第四幅留下落款“候选巡政厅陕西长安县附贡生俊民乌日章敬题”外,其余无从考证。
大殿屋顶为歇山式,正脊中心挂着琉璃瓦,两端鸱吻离耸,饰以脊兽,大殿四角垂戗脊檐牙高翘,如展翼翅,做工精巧,气宇轩昂,是不可多得的古建筑之精品,大殿抵御了1920年海原大地震,体现了建筑力学与美学的完美统一。
出大殿南北两侧建有厢房,构成传统的三合院,东面放开。南北厢房均为5间带檐廊的硬山配房,进深6米,外加2米橹廊,檐下悬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基地”“宗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牌匾。北厢房供阿訇讲经、休息之用,南厢房供满拉(学生)居住之用。南北厢房与大殿之间均以两面八字墙接连,两面墙上均辟有一小门。北面小门门楣上砖雕如意托起一本打开的书页,刻有“进退有度”四字,强调一个“度”。南面小门门楣上砖刻“出入是门”四字,言简意赅,寓意深远。两个小门上方均出檐挂瓦,檐上有大朵大朵的砖雕参花,出污泥而不染。小门将寺院分隔成内院和外院。南厢房中间辟有一过道大门,专为迎接贵客或重大节日时通行而设。
邦克楼又称唤礼楼,建在外院高台券门之上,属方形亭式二层砖木结构阁楼建筑,高14.2米,边长8米,四面各立四根廊檐柱,中间还有四根通天柱支撑,四周用水磨青砖砌成空心方体,19级木梯直通二楼。邦克楼原建三层,海原大地震第三层受损斜倾,后拆除,落顶第二层,就是现在的二层形状。
券门洞正面之上壁面,是一组以花卉和阿拉伯文图案为主的砖雕。居中门洞之上砖雕“清真寺”三字,左门洞之上雕“洗心”二字,右门洞之上雕“忍耐”二字。同时设置砖雕阿拉伯文书法,“洗心”两侧阿拉伯文的意思是:“在礼拜的地方,诚心诚意的穆斯林犹如水中之鱼,游弋自如。”“忍耐”两侧阿拉伯文的意思是:“在礼拜的地方,阳奉阴违口是心非者似笼中之鸟,惶恐不安。”券门洞北侧,高台座突出部位,有一条30米长、南北走向的通道,通北边沐浴室。南入口的台座壁面上,镶有两块沙石匾,分刻“遵道”“循教”字样。
门前照壁为砖雕仿木结构,建立在券门洞西面,距券门洞10米,其宽9米,高6米。照壁所用青砖,雕磨精细,古朴简约。中堂立面上,雕一幅《月藏松柏》图,苍翠的松柏间,一轮圆月若隐若现,山涧清泉,流水淙淙。汲取古典文化中王维的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意境。两边的条幅上,砖雕隶书“万物遍生沾主泽,群迷普度显圣恩”,以我国特有的对联文化形式,点明伊斯兰文化的核心理念:“认主独一,赞主赞圣。”在周边的花饰中,雕刻道家文化中拂尘、葫芦等八件法器,以物代人,融会“暗八仙”文化。在对联遣字用句方面,又兼容了道、佛、儒文化元素,是多元文化融合的统一体,充分体现了文化无国界的真谛,也见证了回汉各民族团结进步的历程。照壁背面,正对着大寺院门,题有中、阿两种文字的“同心清真大寺”。照壁两边的八字墙面上备有一圆圈,圈内烫金阿拉伯文书法,其意分别是:“确实,近在真主跟前最喜的教门是伊斯兰教。”“确实,清真寺是唯独安拉的,在寺内你们不要呼吁别的物什。”
历史上,同心清真大寺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修葺,其中三次分别在明万历三年(1575年)、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和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两次修缮。第一次于1983年春天开始,至1985年秋完工,历时两年多;第二次是200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暨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70周年而修。
1936年10月20日—2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回族自治政权——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会在同心清真大寺隆重召开。出席大会的各界人士及代表有三百余人。22日,代表们一致通过提名马和福等37人为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选举原豫旺堡区回民自治政府主席马和福为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主席,羊路乡驼骆崾岘村农民李存德为副主席。大会决定启用刻有党徽、五星和中文、阿拉伯文的政府印章。见证了红军帮助筹建回民自治政府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他的世界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中特别强调,“这是我在宁夏看到的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1936年11月上旬,红军三大主力齐聚同心城,在盛大的联欢会后,回民自治政府主席马和福引导三军首长朱德、彭德怀、贺龙等参观了同心清真大寺,很多开国将帅在这里留下了宝贵的足迹。
这一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摇篮,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胡锦涛等都亲临视察过,更为这座古老的清真大寺增添了辉煌的一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