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韦州八大景之一美誉的韦州温泉在今同心韦州盐兴公路与惠平公路交会处,占地100余亩。这里有30余处泉眼,泉水温度四季保持在5℃以上。温泉水质略咸,人不能饮用,但可用于灌溉或牲畜饮用。因为含有多种微量矿物元素,有保健养生作用,当地居民常用泉水洗澡,医治皮肤病、关节疼痛等疾病。历史上,该处水美草肥,曾是匈奴、突厥、党项等少数游牧民族相争的地方,是古丝绸之路上久负盛名的避暑胜地。退耕还林(草)以前,由于气候变迁、环境恶化和当地群众无节制地放牧、采挖甘草,破坏了温泉表层植被及泉眼,造成水面急剧缩减,生活在此的鱼、鸟、蛇、蟾蜍等野生动物数量逐渐减少,一些被列入国家保护名录的动物一天天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如今,这里的温泉未完全干涸,冒水的泉眼只剩下13个,比以前减少了一半多。
据史书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温泉,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就有详细记载:“肥水又东北出峡注于高平川。水东有山,山东有三水县故城,本属国都尉治,王莽之广延亭也,西南去安定郡三百四十里,议郎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治此……三水县东有温泉,温泉东有盐池。”
隋唐时期,韦州温泉就是远近闻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泉水大量从地下涌出,在周围集聚成了一个很大的湖泊。到了明朝,温泉已成为韦州至灵州和原州“七百里旱海”中一处名闻遐迩的风景区。
明《万历朔方新志》记载,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三边总制黄嘉善看到温泉泉水环绕其间,树木荫郁,湖光山色,温润婉秀,环境优美,就令其部下操手(官职名)卢文善将温泉扩大其基,建亭凿池,成为制府行边暂息之所,这个暂息之所就在离温泉不远的沙丘之间,现在遗迹尚存。那是一座古城堡,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80米,门向东开,城堡用当地特有的白僵土夯筑而成。在古堡西北不远的地方,有一处土墩,残高约9米,土墩上也散落着残砖断瓦,这就是明代的暖泉亭,土墩就是该亭的台基。暖泉,即温泉。
一些从固原到宁夏城(今银川市)、灵州和花马池(今盐池县)的官员,多在韦州温泉歇息观光,赋诗作文,明代许多官吏路过韦州温泉时都有诗描绘韦州温泉的盛景。
宪臬(按察使的别称)周樊相《癸丑过暖泉亭》诗云:
一泓澄碧玉,累石俨亭明。沁骨清形色,流光人杜蘅。
另一位宪臬刘尚朴《暖泉暂息》诗云:
驱车历旱海,此际水泓然。脉涌昆仑石,温生忝谷泉。
籧芳清眼界,柳榭媚风眼。为念荷戈士,投醪惠百川。
由此可见历代韦州温泉的美丽风光。
今天的韦州温泉,虽然少了亭台楼榭、树林葱茏,但有泉、有湖、有沙丘、有芦苇、有飞鸟游鱼,迷人的湖光山色,俨然一个“小沙湖”,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