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明代陶成的巨幅力作

明代陶成的巨幅力作

时间:2023-03-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讨论的《竹石水仙山茶图》即为陶成的一宏幅力作,此作正与乔亿的评价相佐证。《竹石水仙山茶图》为水墨纸本,纵342厘米、横100厘米,款属“云湖山人陶成”,下钤“猷享”圆形朱文印和“嘉辅堂印”长方形白文印。而《竹石水仙山茶图》为现在发现的陶成存世最大幅的精品力作,虽未署年款,然据其老辣且奔放之笔墨,并参照其《蟾宫月兔图》和《北观图》之风格,应当作于成化末至弘治初这一时期。
明代陶成的巨幅力作_《竹石水仙山茶图》_衡水学院书画艺术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 : 全2 册

刘新岗

陶成,字孟学,一作懋学,后更字敬学,号云湖、云湖山人,尝自署云湖仙人。江苏宝应人,成化七年(1471年)举人。陶成为明代中前期以“诗书画三绝”盛名于世的奇才,他生性疏狂、不拘小节、放荡不羁,有米南宫、郭忠恕之风而豪荡过之。其艺术活动主要在成化、弘治年间,画芙蓉最著名且为世人所珍。陶成晚年因坐谪而被戍边,虽时间不久,然放归后即离世。关于陶成,明中晚期及清代画史多有记载,如徐沁《明画录》言其“多才艺,诗文奇卓,书兼四体,画备六法,山水多青绿,浓丽蔚拔,以发其牢骚之意,勾勒竹与兔、鹤并佳”;《图绘宝鉴续纂》称其“资质聪颖,工诗词,精书法,篆隶行楷皆佳妙。绘画才能极为广博,山水、人物、花竹、鸟兽,无不精通,笔意逼肖宋人”;《无声诗史》谓其“性情豪迈狂放,不为财势所屈,作品不易轻得”;而《四友斋丛说》则赞其“所画兔、鸭及坡草、菊花,妙绝一时”。此外,史书中还记载着陶成的诸多趣事,比如说他曾寓住于某君家中,见园中芙蓉绽开正盛,遂乘兴泼写勾点,绘制十几幅芙蓉送给主人,主人获赠佳作异常高兴,遂以珍贵银杯回赠,却不想陶成竟怒气大发,索回画作付之一炬;还有说陶成幼时从师学习诗文,于老师家中见师母遂画其肖像,见老师的女儿也画其肖像,虽皆形神逼真,然而他的行为惹怒了老师,遂将其逐出家门。却不想后来师母去世时,请来多位画像的艺人皆形神弗逮,远远不及幼时的陶成所画传神,最后还是用他画的那张作为遗像;又有一说陶成曾见银器工匠制作精美银器,遂仿效之,却不想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另陶成居京城时,囊中羞涩,又不肯为达官贵胄作画换钱,遂取素扇二三十把遍画题名,拿到集市上竟被市人争相购之,借此以自给;还有传说陶成晚年爱慕一丽妓,且亲手为其编织锦裙、汾烧雕刻金环,所织所汾皆“精类鬼工”。丽妓见所赠之锦裙、金环,喜出望外,遂与陶成结伴逃于隐遁之处等等。

早在清初,陶成的同乡乔亿(字慕韩、乔崇修子。国子监生,江苏宝应人。)就曾对其作品作这样的评价“云湖先生画多巨幅,松竹花石高与纸齐,往往笔力苍挺,气象峥嵘。”本文讨论的《竹石水仙山茶图》即为陶成的一宏幅力作,此作正与乔亿的评价相佐证。《竹石水仙山茶图》为水墨纸本,纵342厘米、横100厘米,款属“云湖山人陶成”,下钤“猷享”圆形朱文印和“嘉辅堂印”长方形白文印。此图取园苑一隅,于长满贴地苔草的土坡之上,傲然矗立着一方瘦削婀娜、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太湖石以大笔横写,或奔放迅疾、或方笔峭利、或曲线流劲、或枯笔飞白,墨色以浓墨为主,并且巧妙地利用浓淡干湿和留白分出湖石之阴阳面,寥寥数笔,浓淡得体,看似漫不经意地勾斫点皴,但湖石秀灵的姿质却于笔底自然流出。一棵山茶树傍石根而出,苍干蜿蜒呈S形,形尽而随势出枝、添叶开花。对山茶树干及枝的勾勒,运用了书法中逆锋起笔的中锋笔法,笔意抑扬、骨力遒劲,树干蜿蜒的形态上面运用留白、飞白和墨点将树干的老疤及苍皮写出,颇有质感,且尽显干之苍劲并反衬枝之舒展,而圆阔的树叶随着枝条或疏或密地分布,湿墨成叶、浓墨勾筋,一派葱郁。朵朵山茶花绽开于叶丛之间,淡墨勾花、湿墨点蕊,愈显娇美。水仙簇拥破土而出,茎叶舒展延伸,花儿盛开,倍显清雅。湖石之后数杆秀竹挺拔而出,或因湖石而隐约,或与山茶而争翠。尤其是后面竹子的枝节或叶子透过石洞若隐若现,更使湖石平添了几分灵秀。陶成写秀竹,颇得元代李衍之法,自干到枝及叶全以双勾写出,从而使干的挺拔、节的梗脆、叶的尖锐一一尽得,既清健有力又自然潇洒。特别是繁茂的竹叶或昂扬或伸展,生动地表现出微风修竹的形态,更体现出画家对竹子的观察和了解。石前丛生水仙,茎叶修长且参差穿插,朵朵水仙花盛开其间。整个画面构图呈现出自左下向右上后向全幅展开的情势,生动而鲜活地描绘出花、树、竹历经严冬而受到阳光淋浴后蓬勃生发的景象。画面所选取的几种花卉寓有“群仙”(水仙)、“祝寿”(竹、瘦石)和“美满”(山茶)、“节节高”(翠竹)之意。

此作可谓画面构图饱满,意韵丰富,笔法沉着,用墨厚润,既体现出作者对笔墨的熟练驾驭能力,又洋溢着一种清新高洁素雅的情调。此图不设一点儿颜色,而纯靠水墨的浓淡干湿将花之艳、叶之郁、竹之翠、干之苍、石之坚和秀一一淋漓挥洒而出,充分诠释着中国画“墨分五彩”、“墨出六色”的特殊魅力。画的左上部有题诗:“芳华绝尘氛,映日玉光动。信有石上枝,亭亭疑待凤。”不仅点明和诠释了画面主题,而且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清高的节操。

陶成继承了宋代工笔和元代水墨的写意技法,并在造型的洗练、笔墨的放逸、情致的跌宕等方面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意趣,使其又有所发展。整张画用笔健拔劲锐,亦不失谨严精微,恬静平和中兼具苍润雄浑。这种随意点染的画法,使整幅画都充满了浑朴的气韵,恰当地表达了画家热爱生活的情怀。画中的竹石与山茶、水仙虽然简淡,却有一种动势和力量,使人感觉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体现出陶成绘画严整坚实而又洒脱奔放的独特风貌。陶成传世的画迹并不多,已知的有弘治六年(1493年)作《菊石戏猫图》轴、弘治九年(1496年)作《菊花双兔图》轴,均著录于《石渠宝笈》;《岁朝图》轴及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作《云中送别图》卷、弘治八年(1495年)作《蟾宫月兔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成化十二年(1476 年)作《松林策骞图》轴藏常熟市博物馆;《北观图》卷藏上海博物馆。而《竹石水仙山茶图》为现在发现的陶成存世最大幅的精品力作,虽未署年款,然据其老辣且奔放之笔墨,并参照其《蟾宫月兔图》和《北观图》之风格,应当作于成化末至弘治初这一时期。

款识

此图右下角钤有晚清鉴藏名家李嘉福的“石门李氏八砖楼印”和“笙鱼审定书画真迹”两枚朱文鉴藏印,原为李嘉福(1839~1904,字麓苹,号笙鱼,一号北溪,自署石佛庵主、语溪老民,浙江石门人,流寓吴县。)旧藏。李嘉福精鉴赏,收藏极富,擅画山水、花卉,并通篆刻。这张作品后随10箱字画做嫁妆为李嘉福女儿李隐玉陪嫁,李隐玉后来成为民国时期享有盛名的著名画家吴澂(1878~1949,字待秋,吴伯滔之子。其发妻方氏早故,续娶李嘉福之女李隐玉为妻,得见李家收藏字画日夕揣摩,技艺遂大进。)的妻子。吴鉴再传其子——当代著名国画家吴养木(1920~2009),直至2010年7月现于保利拍卖“吴氏三代暨家藏名家书画”专场。

行文至此,似应搁笔,然情不自禁且有喉梗之感,欲吐为快。那就是面对陶成如此佳作,近人所著的美术史竟不曾或很少提及“陶成”其人,显失公允。也许是因其“曲高”而“和寡”?“艺绝”而难入时流?还是因既不属当时棱角锐利的“浙派”又不属倍受时崇的“吴门画派”?尽管如此,明清的诸多美术评论家于陶成却有诸多赞誉,尤其是明代文学家、戏曲家李开先[1502~1568,字伯华,号中麓子、中麓山人及中麓放客,山东章丘人,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官至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于其《中麓画品》中力排众议,一反常态地将陶成与“浙派”戴进、吴伟列为一等,而却将沈周、唐寅列为四等,且文徵明根本未入列。显见有扬“浙派”而抑“吴派”之偏激,然陶成既非“浙派”又非“吴派”,而是一枝独秀,故将陶成列为一等也可谓偏激中的公允。别的姑且不论,仅就“勾花点叶”来讲,世人皆推 “青藤白阳”,岂不知先于二位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陶成已是二位之先行。

另外将与陶成同时期的、弘治年间的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程敏政[1445~1499,字克勤,号篁敦,安徽休宁人。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渊博著称于世。弘治年间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激赏唐寅之才学,弘治十二年(1499 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弹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而下狱,寻勒致仕卒。]所写《北观序》列文于诸君:

宝应陶君成懋学,蚤(通“早”)负大志,以经术取乡贡如拾地芥,其天才横发如天马之不可羁。识者疑其所出,或难中绳矩,而懋学当作意处反沙沙类处子拂士,一点画不苟,盖士之所负有不可知者。如此懋学以其暇日随笔作山水花鸟人物,往往逼宋人不说近代。五七言古律诗宛有思致,篆隶书亦高古,不逐时好。予心窃异之,曰:世乃有才子若斯人者邪。惜力不足以振之,而懋学亦崛然必思有以自振,虽居当路强有力者恒藐之不恤也。一日告予曰:成故尝登金山、眺吴门,纵舟西湖,观潮蒸江,思起古豪而上下之呼酒放歌,以尽东南之胜,不知者或目成为侠。今成数益畸谐益寡矣,然气则益振,自分非师成者不可以屈成也。闻自京师出居庸,逾上谷,入云中。其山雄拔,其水悲壮;其人勇而尚义,将往游焉。历访古战场及虏所出没成败,或得其详于退校散卒之口,其必有可喜可愕可颂可骂者,岂惟足以昌吾言,进吾之所能。成异日获不弃,进于南宫奉大对,当一纾胸中之奇,以自效于圣代,然不知者又将侠成矣。成岂恤是哉。予奉使南京,既归则有见之于上谷者矣。久之云已在云中,凡文武臣公开阃建牙其地者,争延致之,恒恐其去。然懋学性疏爽不可拘絷,虽甚相好者得其字什五,得其诗什三,得其画什一,然卒有不得者,其性然,非固以求售者也。间一还京师,久之又将北行。曰:成志未惬,将极登览以尽西北之胜,且告于其所还往。维时仲。关塞早寒,禾黍既登,草木渐变。吾知懋学抚流光而饫大观,其所畜益充,所发益工。清旷之怀益浩乎其不穷,岂以一世之荣悴为戚欣者哉。昔宋陈亮负才卓荦,俯视一世,虽遇朱子亦不为屈,其后卒魁天下。而论者以亮经济之策迄不得施为,深惜士固不可知也。矧懋学近更其字为敬学,益将敛华就实而慕为处子拂士,不独其所制作然也。则其所至又将有予不及知者乎。

诸君读后,定会对一位狂放不羁、才华横溢、不媚权贵、难随时流的艺术家陶成其人、其才、其艺当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动情之际,拙作小诗一首献丑于诸君,以期抛砖引玉:“明珠沉没叹陶成,三绝诗书画史名。继宋承元花俊秀,拂霄擎日岭峥嵘。身心舒卷孤云至,水墨包容万古情。道复青藤当下拜,云湖不竭祭先生。”

(此文发表于《中国书画》2010年第11期。)

吴伟(传) 四仙人图

设色绢本立轴 146cm×92cm

马宝山边题:此图气势豪放,构图奇逸,笔墨潇洒,惊为观止。无款无章,细审吴伟仙笔也。吴公喜酒,醉后作画多无款章。此其得意之作,宜慎保之。丁丑(1997年)夏,八十八叟马宝山拜题。钤印:衡漳马氏、宝山八十后作。

马宝山简介:1911~2004,河北衡水南谢漳村人,16岁便只身到琉璃厂当学徒,从事碑帖书画鉴定收藏近80载,与京城许多著名收藏家、鉴定家、书画家,如袁励准、宝熙、罗振玉、张伯驹、陈半丁、张伯英、惠孝同、衡亮生、张大千、齐白石、溥儒、徐悲鸿、启功、徐邦达等先生是朋友。他参与了当代文物界许多有价值的书画碑帖的鉴定与收藏,过手买卖了诸如孙过庭《景福殿赋》、颜真卿《裴将军帖》、元代张逊《双钩竹》、盛子昭《秋江待渡图》等大批名迹,从而奠定了他在这个行业中的响当当的地位。著有《书画碑帖见闻录》一书

出 版:1.《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103,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2.《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25,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吴伟(明) 寒江雪钓图(衡博本)

款识印鉴

绢本立轴 106cm×59.5cm

款 识:小仙

钤 印:吴伟

出 版:1.《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101,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2.《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23,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