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桐庐山水卷》

《桐庐山水卷》

时间:2023-03-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张復的这幅《桐庐山水卷》是以12米的长度描绘的富春江桐庐境内的两岸景色;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画的是两岸秋初的景色,以浅绛为主。因此,可以说张復的这件《桐庐山水卷》是继黄公望270多年之后直抵大痴堂奥的又一幅《富春山居图》,是当之无愧的明代《富春山居图》。
《桐庐山水卷》_明代的《富春山居图》!_张復六佳作赏析_衡水学院书画艺术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 : 全2 册

刘新岗

张復(1546~1631),字元春,号苓石、中条山人,太仓(今属江苏)人。自幼师从钱榖学习山水画,颇具出蓝之誉,而且上溯荆浩、关仝、范宽、郭熙、马远、夏圭、黄公望、倪瓒等宋元名家,各取其长,无所不逮。更能自运其生趣于蹊径之我,所作层峦叠嶂、掩映向背,俱有条理。晚年稍变已意,自成一家。人物以沈周为宗,且工致则过之,为晚明吴门画派之名家。

展现于诸君面前的《桐庐山水卷》,乃张復晚年的精品力作,是卷起笔于崇祯己巳年(1629年)十月,告罄于庚午(1630年)仲冬,历时十四个月。他以长达12米的巨卷形式描绘桐庐山川美景,徐徐展卷如同胶卷播放电影,在连绵不断中让情景流过眼前,有自然景致,亦有人文景观。以江流为脉络,沿江两岸峰峦挺秀,翠嵩重叠,百川下泻,平湖、峡川、飞瀑、流泉兼收并蓄,翠岗、溶洞相互掩映,连绵不断的山峦附载着葱郁林木、茂盛植被和亭榭宇塔等等,与逶迤的江水相互映照,真可谓“山峡明镜中,帆浮翠屏间”,自然与人文交织成“青清幽悠”的意境。目睹此景不由得令人想起乾隆朝大学士纪晓岚的那首《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久负盛名的“严陵八景”——二江成丁字、三墩毓秀翠、七里扬帆阔、八面层峦障、双塔凌云宵、千峰古榭奇、九井储清泉和双台垂钓处在此卷中亦或隐或现。桐庐山水之魅曾令无数人为之倾情,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范仲淹等历代大诗人几乎都留下了赞美桐庐山水的不朽佳篇。

此卷笔墨洗练,意境涵远,运用草篆笔法挥写,中锋、侧锋、尖笔、秃笔夹用,将长短干笔皴擦与湿笔披麻浑然一体,勾皴晕写,疏写缓染体现出气清质实且骨苍神腴,几十数峰、一峰一状,数百株树、一树一态,神韵超轶,体备众法,雄秀苍莽,极富变化。以洒脱又不失严谨的笔墨和自然又不失奇绝的构图,将万壑千岩、奇峰异境,浓缩于长卷之上,求得“坐看山色仰看云,列传古碑言难传”的悠然情趣,大气磅礴,蔚为壮观,可谓是张復以潇洒之笔,发苍浑之气,得自然之趣的代表性作品。尽管如此,时已八十五岁高龄的张復老人在作完此卷之时仍感意犹未尽,于卷后题识中写道:“是卷起自崇祯己巳十月,庚午竞仲冬止,此缘以衰病未能如命以尽余素,乞友翁老先生俯择刍荛,或属高手补收严陵以外竗景,便成千古佳话矣。”

此卷曾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由商务印书馆以《张元春桐庐山水手卷》为名珂罗版宣纸精印出版发行单行本,并分别著录于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术辞典》及改版的《中国美术大辞典》“张復”词条。商务印书馆出版时曾注明系李墨巢收藏此卷。李墨巢即李宣龚(1876~1953),字拔可,号墨巢,福建人。室名观槿亭、硕果亭,光绪二十年(1894年)举人,曾任桃源县知县,江苏候补知府。后辅佐张菊生主持商务印书馆。李氏工书、诗,早年曾与林纾结社,其一生收藏珍本、墨迹及名画甚多,供商务影印。另外,在《桐庐山水卷》的尾部左下角钤有一枚朱文“升安鉴赏永遗子孙”鉴藏印,此印乃晚清民国时期山东收藏大家吴懋修的鉴藏印。吴懋修(1867~1938),字升安,号砺山、怡云子、东海散人,山东莱阳孙受村人,光绪丁亥(1887年)邑庠生,所作魏碑体行书,体势放纵,直笔含曲意富张力,字虽独立而笔意呼应,润燥相间,浑然一体,颇有枯藤悬壁之美。曾著有《怡云亭诗草》二卷行世。1938年日寇入侵,其家藏书籍、字画、古玩俱毁于火。由此不难推知:张復的这件《桐庐山水》巨卷,当于1938年前或更早些时候,由李宣龚直接或间接得自吴懋修之手,才得以免于1938年与吴懋修家藏书籍、字画、古玩俱毁于火,天幸留下此卷,得以留传。

那么,为什么说张復的此《桐庐山水卷》是明代的《富春山居图》呢?

我们知道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它以7米的长卷图绘了富春江富阳至桐庐境内一带两岸秋初的美丽风景,堪称传世精品。时隔二百五十年后,它的藏者吴洪裕因酷爱这件《富春山居图》,临终前竟嘱家人当面将画焚烧殉葬,被他的侄子吴静庵趁他弥留之际于火中夺回残卷,从此这卷《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前面的51.4厘米叫《剩山图》,现藏浙江博物馆;后面的横636.9厘米叫《富春山居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身首异处、分离多年之后,于三年前才于台北合璧展出,更是旷古之传奇。首先,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以7米左右的长卷图绘的是富春江富阳至桐庐境内一带的美丽风景。而张復的这幅《桐庐山水卷》是以12米的长度描绘的富春江桐庐境内的两岸景色;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画的是两岸秋初的景色,以浅绛为主。而张復的《桐庐山水卷》描绘的盛夏时期的两岸景色,葱翠欲滴、青清幽悠。二者描绘的季节虽然不同但是地域相同。二者的设色虽略有不同但是笔墨技法上有很大程度的非常相似,因为张復是学黄公望的,而且晚明时期的吴门山水不学黄公望黄大痴的太少了,这是当时的风尚;还有,二者都是各自的晚年之作,气势苍雄,笔墨老辣,非常成熟;再有,如前所述,张复的这件《桐庐山水卷》也同样躲过了“火烧”一劫。因此,可以说张復的这件《桐庐山水卷》是继黄公望270多年之后直抵大痴堂奥的又一幅《富春山居图》,是当之无愧的明代《富春山居图》。

张復《秋山逸趣》图轴,采用高远式构图,以倒S型为轴线,自下而上,由近及远,绘秋山之景致。下端绘山根坡角、沟壑栈桥、一高士持杖行于桥上,对面有一书童似在恭迎,数棵劲松配以杂树分列于小河两岸,茅舍置于坡角松下,形成近景。中景则由半山陡岩和置于其上的连片茅舍,及两山相夹的山涧构成。远景则由近端直泻而下的瀑布以及所依的崇山峻岭构成,瀑布上方主峰耸立,云雾浮动,山势渐入高远,回环掩映,争奇竞胜。全图布局近、中、远景相连相应,一气呵成,自然梯次,毫无牵强拼凑之感。所作沟壑坡石、陡岩深涧、拱桥山路、崇山峻岭、茅屋草舍及树木植被,造型各异,姿态万千,掩映向背,俱有条理,颇有立体感和空间感。此幅水墨画,运以草籀笔法,皴笔不多,苍茫简远,气势雄秀,涵蕴深远,别有逸趣,颇具黄公望之神韵,难怪当代著名海派画家程十发于1993年为此作所题诗堂:“秋山逸趣。张元春仿黄大痴颇得神趣,明末山水画家不学大痴者鲜矣,可称一时风尚。”

而《湖山春居》扇页,则从另一个方面展示了张復的绘画艺术。此帧山水以平远式C型构图,近景绘浅滩栈桥、茂树数株,屋舍居于树下湖边,平静的湖水与左侧的湖畔连山构成中景,而水面延伸出去与远处的绵山则构成远景。近处的行人过栈桥和湖面荡行的帆船使整幅画面的灵动感骤升。图中多用淡赭,染以墨青墨绿,使树木植被生机盎然,绵山千姿百态,远景山、水、天浑为一体。静静的湖水伴着连绵的群山,于湖畔山脚筑屋而居,春天之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行船荡舟,何等雅逸!其境甚幽、其景甚佳,动静互应,静动相宜,足见画家的情怀与功底。从此帧的款识“壬戌新秋,为我玄先生,张復”可知,此帧《湖山春居》图作于1622年,张復时年77岁。

再观张復的《幽径听泉图》《江阁披襟》及《山水》扇面,联想到清代文坛领袖王世祯对张復的评价“吴中丹青一派,所见无过元春者”,再品其六件力作,山水、花鸟、人物俱精,手卷、立轴、扇面,形式多样,不难得出结论:王氏的评价是非常中肯的!

此文发表于《中国书画》第72至73页(略有增删),2010年第9期,中国书画杂志社

水墨绢本立轴 146cm×62.5cm

款 识:入门穿竹径,留客听山泉。中条山人张復

钤 印:张復之印(白文)、张元春(白文)

备 注:黄葆戊旧藏并题签

出 版:

1.《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156,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2.《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59,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张復(明) 幽径听泉图

张復(明) 秋山逸趣图

程十发题诗堂

水墨绢本立轴 133cm×41cm

款 识:仿大痴道人笔。中条山人张復

钤 印:张復之印(白文)、元春氏(白文)

程十发题诗堂:秋山逸趣。张元春仿黄大痴颇得神趣,明末山水画家不学大痴者鲜矣,可称一时风尚。癸酉冬月,程十发题于三釜书屋

钤 印:十发一程(朱文)

出 版:1.《书画鉴赏与收藏》,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

3.《中国书画鉴定通论》,人民美术出版社

4.《民间珍藏——中国书画精品选集》(古代卷)P16,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

5.《翰墨流韵——中国书画精品赏析》P83~P85,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

6.《中国书画精品赏析》P185,文物出版社,2008年出版

7.《中国书画》杂志P72~P73,2010年第9期

8.《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157,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出版

9.《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60,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展 览:《中国书画精品赏析大展》,北京中华世纪坛,2008年

张復(明) 江阁披襟

绢本立轴 59cm×97cm 1627年作

款 识:江阁披襟。天启丁卯长夏,张復时年八十有二

钤 印:张元春、中条山人

出 版:1.《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158,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2.《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64,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张復(明) 湖山春居

设色金笺扇面 17cm×49cm 1622年作

款 识:壬戌新秋,为我玄先生。张復

钤 印:復(上海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出版《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张復”词条1号“復”印取自此扇面)出 版:1.《民间珍藏——中国书画精品选集》(古代卷)第16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

2.《翰墨流韵——中国书画精品赏析》第83至85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

3.《中国书画》第72至73页,2010年第9期

4.《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158,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5.《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63,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设色纸本 16cm×47cm 1609年作

款 识:万历己酉秋日写,中条山人张復

钤 印:张復

出 版:1.《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64,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2.《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158,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张復(明) 山水

文嘉(明) 山水扇面

水墨纸本扇面 17.3cm×48.5cm 1566年作

款 识:丙寅十月为玉林作。文嘉

钤 印:文嘉休承

程景宣题诗堂。梁国华、鸣公题跋。

作者简介:文嘉(1501~1583),字休承,号文水,明湖广衡山人,系籍长州(今江苏苏州)。文徵明仲子。吴门派代表画家。初为乌程训导,后为和州学正。能诗,工书,小楷清劲,亦善行书。精于鉴别古书画,工石刻,为明一代之冠。画得徵明一体,善画山水,笔法清脆,颇近倪瓒,着色山水具幽澹之致,间仿王蒙皴染,亦颇秀润,兼作花卉。明人王世贞评:“其书不能如兄,而画得待诏(文徵明)一体。”詹景凤亦云:“嘉小楷轻清劲爽,宛如瘦鹤,稍大便疏散不结束,径寸行书亦然,皆不逮父。”

出 版:1.《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152,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2.《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52,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陈焕(明) 竹林七贤

纸本扇面 18cm×52cm 1575年作

款 识:乙亥秋仲摹赵松雪笔意,以应榴声五兄大人雅属即正。舜湖陈焕

钤 印:陈焕

出 版:1.《民间珍藏——中国书画精品选集》(古代卷)P17,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

2.《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173,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3.《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74,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作者简介:陈焕,明代人,生卒年不详。字子文,号尧峰、尧峰山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陈镒后裔。寄情翰墨,工画山水,取法沈周并得宋元气脉,

私淑侯懋功,侯早卒,焕能继其业。所画山水用笔苍秀茂密,动合法度,属对间清思扑人眉睫,以画著称于万历年间。从艺活动约在万历年间。

李世光 竹林七贤

金笺纸本扇面 17cm×49.5cm

款 识:竹林七贤,李世光写。

钤 印:东明

作者简介:李世光,晚明画家,生平事迹不详。潘正炜《听帆楼书画记》卷四载“集明人人物扇册十六幅”,其中第十幅为李世光《兰亭修禊图》,此册依次分别为:戴文进、王声、唐子畏、仇十洲、崔子忠、陈章侯、周东村、方宗、袁逵、李世光、李士达、尤求、张翀、钱贡、朱质、丁南羽所绘人物扇面。此《竹林七贤》与《兰亭修禊图》为同一题材。

张宏(明) 秋江待渡

宝道照颜色

葱玉审定

归安陆心源审定

归安陆心源字刚父印

惕安珍赏

鹤涧道人

张宏

设色纸本立轴 158cm×89cm

款 识:红树青山正落晖,城楼缥缈翚将飞。一江碧浪霞光照,呼渡中流尽欲归。张宏

钤 印:张宏、鹤涧道人

鉴 藏 印:宝道照颜色、归安陆心源字刚父印、归安陆心源审定、惕安珍赏、葱玉审定

作者简介:张宏(1577~1652),字君度,号鹤涧,明代著名画家,江苏苏州人。善画山水,重视写生,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秋壑深邃、有元人古意。画石面连皴带染为其特色。又能画写意人物,形神俱佳,散聚得宜,是明末吴门画坛的中坚人物。吴中学者尊崇之。另据史书称,张宏92岁尚健,仍在作画。他在文人山水画方面另辟蹊径,在继承吴门画派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到大山里去写生,师自然造化,创作出了富有生活气息的绘画作品,在画中体现出超 凡脱俗的精神境界。画面清新典雅,意境空灵清旷。工山水,吴中学者尊崇之。笔意古拙,墨法湿润,俨有前规,盖师沈周而未能超脱者也。

出 版:1.《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159,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出版。

2.《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65,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袁尚统(明) 渔家乐

梁章钜审定书画之印

愙斋鉴藏书画

二百兰亭斋审定

归安吴云平斋审定名贤真迹

设色纸本立轴 88cm×88cm 1635年作

款 识:年乙亥小春,宗高义恭笔墨之兴意。袁尚统

钤 印:袁尚统印、叔明

鉴 藏 印:梁章钜审定书画之印、愙斋鉴藏书画、二百兰亭斋审定、归安吴云平斋审定名贤真迹

作者简介:袁尚统(1570~?),吴(今江苏苏州)人。山水浑厚,人物野放,颇得宋人笔意。年至九十以上。传世作品有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作《远溪秋兴图》轴、清顺治三年(1646年)作《晓关舟挤图》轴、康熙五年(1666年)作《桃园洞天图》扇页,现藏故宫博物院;崇祯十六年(1643年)作《古木群乌图》轴、顺治十八年(1661年)作《枯木寒鸦图》轴[作此轴时年七十二,上有金俊明(1602~1675)题诗],该两画均藏上海博物馆。

出 版:1.《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162,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出版。

2.《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67,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恽本初(明) 枯木奇石图

绫本立轴 38cm×34cm

款 识:山静云深水流,风动数株古木。饶有奇情怪意,高人见之必当逸足于此。壬午秋笔,恽本初

钤 印:道生氏

鉴 藏 印:退思读画、藏山、梁鼎芬观、闲斋珍藏

作者简介:恽本初(1586~1655),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字道生,后改名向,号香山。崇祯六年(1633年)副贡,十七年(1644年)举贤良方正,授职中书舍人,不就,入清,隐居不出。工诗文,八股文更有名。精于山水画。晚年技法纯熟,笔墨精练,趋向于摹拟倪瓒、黄公望一派。明亡后,闭门不出,以书画韬晦。

出 版:1.《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163,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2.《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68,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刘世儒(明) 梅花

设色绢本立轴 135cm×71cm

款 识:一曲湖光照茅屋,几梢春信破烟林。相思欲觅江南使,日暮踌躇步水云。雪湖

钤 印:刘世儒印

作者简介:刘世儒,字继相,号雪湖(《明画录》作名继相,《历代画史汇传》误为二人:一刘世儒字继相,一刘士儒号雪湖),明代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善画梅,宗法王冕,学之不倦,走名山幽谷,访梅花之奇,尽得其情态,千花万蕊,疏密繁简,独具匠心,笔力几如拗铁,苍老幽致。尤工雪梅。王思任谓其行年九十,画梅八十年,盖纪实也。著有《雪湖梅谱》,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成书。《石渠宝笈三编》载有天启三年(1623年)作《先春报喜画梅图》。

出 版:1.《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176,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2.《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81,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朱鹭(明) 墨竹图卷

水墨纸本手卷 28.2cm×336.2cm 1618年作

款 识:戊午初夏写于影花龛中。西空居士鹭

钤 印:朱鹭(朱文)、西空居士(白文)

鉴藏印:古润戴植培之氏一字芝农鉴藏书画记(朱文)、戴芝农父秘笈之印(朱文)、鞠友(朱文)、汪津本印(白文)、律本长寿(白文)、律本(朱文,三次)

出 版:1.《翰墨流韵——中国书画精品赏析》P86~P88,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

2.《中国书画精品赏析》P204~P205,文物出版社,2008年

3.《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166,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4.《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75,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展 览:《中国书画精品赏析大展》,北京中华世纪坛,2008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