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力筋劲,沉着刚健,点画精到,主笔外拓,主次鲜明,字态亮丽,所谓“灵秀之气无出其右者”。大致可归纳以下几个特点:
(一)主从鲜明,曲张自如。如:
每个字的笔画都有主次,不可平分秋色。王献之笔下长捺和戈钩常为夸张之主笔取向,并且显然又做了更多夸张,以突出字的神韵。临写时要重点抓住这些主笔,认真揣度其直曲、方向、轻重、偃仰,反复训练,达到一笔既出,又亮又响。
(二)点线变幻,丰富多彩。又有三个类型:
第一,同一笔画在不同字中笔法不同。如:
这些字都有一个主笔捺,由于其倚从不同,多姿多态。起与收、长与短、轻与重、直与曲、欹与正、虚与实,都有明显不同,其目的绝非单单为了追求变化,而是为了营造其在该字中的和谐美。
第二,同一类的字相同笔画笔法不同。如:
同字异形,书家常规。三个“或”字文中相距不远,更须变化。
主要区别一在戈钩下面的部分,或紧或疏,或直或曲,或横或挑;二在戈钩撇的位置或高或低;三在长线的曲度、钩的方向和点的位置也有细微区别。这些在临帖的时候都要看清楚。有人说会读帖就等于学会了一半,临帖眼睛要好使,看不出细微差别,就会重复自己的错误,帖的精华也就学不到了。
第三,同一字中相同笔画笔法各异。如:
“塗”字6个点,三点水相呼应,中部两点呼应,“土”字写成加一点碑帖常有。这6个点在轻重、大小、方向、使转上都有变化,起落非常灵动。“辞”字右部“辛”字献之作四横,其轻重、长短、起收笔法各异。“立”字两横,上为凸横,下为凹横。“持”字共有四横,偏旁横短而稍平,“寺”字三横长短、虚实、起收和行笔方向都有巧妙变化,灵活处理了相同笔画的向背、倚从、交叉和虚实关系,营造了虚实相生的笔法技巧。
(三)方圆相间,仪态安然。这又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从用线的曲直上来比较,或方笔为主,突出阳刚之气;或圆笔外拓,宽绰疏朗,舒展灵秀。如:
第二,从用笔用锋上去体味,也能琢磨出一些微妙的技巧。有些蕴含在笔意中的细微技法,还要通过多种办法多种角度去细察,如启功先生所言“透过刀锋看笔锋”,就是一个读帖和观察的技巧,要善于在这上面较真儿。毕竟《洛神赋》流传千余年,且几经反复,多个版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凡用心者必有独到发现。如:
侧锋出方,中锋出圆。这几个字都有相同或类似的笔画如横折钩、卧钩,起转运行中锋为主,折转处轻松自如,无涩滞之明显折痕,钩处婉转、丰实,灵巧轻出,甚至融入了篆隶笔法技巧(如“实”字),圆润遒丽,姿态万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