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焦点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焦点

时间:2023-03-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就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虽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双方争论的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但争论始终围绕人与自然关系的焦点展开。为此,解决生态危机根本出路是摒弃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回归自然,确立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代表性的思想流派有动物权利主义、生物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焦点_浙江伦理学论坛.Ⅲ

人类该如何走出生态困境?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就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虽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双方争论的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但争论始终围绕人与自然关系的焦点展开。

在人类中心主义看来,自然是人的一部分,无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人始终是这种本原建构的世界的中心,人是“绝对的主人”,这是人类中心主义本体论意义的最直接表达;从价值论层面而言,人类中心主义认为,无论是自然存在物还是社会存在物,人的利益满足始终是这些“物”存在的意义,人是“绝对的尺度”;从认识论层面而言,人类中心主义主张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人的认识能力始终是万事万物是非曲直的判断标准,人是“绝对的智慧”。概言之,人类中心主义坚信人类是万事万物的中心,只有人类才具有内在价值,其他任何非人存在物都只有工具价值,其核心要义就是“一切以人为中心,或一切以人为尺度,为人的利益服务,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3]。从古希腊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到中世纪的“人为神存在,万物为人而存在”、近代的“人为自然立法”,以及现代的“人是自然的管理者和改造者”,人类中心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图景在我们面前渐次清晰明朗,在这一历史演进过程中,人的主体意识不断被激活、人的主体地位不断被提高,科学技术“工具理性”不断被高扬,人在自然和神面前逐渐站立起来,人充分利用自然“为我所用”,促进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社会的繁荣。但是,单向度地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将自然视为被征服和控制的对象,自然“仅仅在于为人类提供一个无足轻重的栖息地”[4],原先整体的自然,在人的欲望与科学技术“合力”座架下,不断被肢解成满足人的需求和利益增殖的资源碎片,人的无限性需求与自然的有限性供给之间的矛盾冲突愈演愈烈。

面对高歌猛进、盛行其下的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从自然出发,反思人类的行为,极力反对人对自然的主导和支配,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地球上万事万物是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人和其他存在物都是这个整体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自然以及自然界的生物都拥有客观的内在价值,人并不优于其他任何生物,没有凌驾自然、宰割其他生物的权利,人对自然以及其他生物负有道德义务。正是由于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掠夺,才导致了生态危机的加剧。为此,解决生态危机根本出路是摒弃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回归自然,确立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代表性的思想流派有动物权利主义、生物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将价值扩展到了极限,赋予整个自然界道德和价值的意义,从生态整体主义的角度去对自然进行更多的道德关怀,进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为克服人类中心主义、革新人们传统的生态理念以及后来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但是,单一化地强调自然的内在价值以及人与自然的同一性,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问题,人类为何而存在、人类社会因何而发展以及生态危机解决的目的论意义等问题成了非人类中心主义无法解答的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