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镇概况:
位于南海西南部,紧邻广佛、江门,是珠三角通往粤西的交通要塞,半小时可达广州、佛山、江门等中心城区,2小时直达香港、澳门。
面积94.75平方公里,下设19个社区居委会,7个行政村,户籍人口约10.35万人,外来人口约11万人,有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约20万人,分布世界60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九江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140亿元。
《九江社区报》编辑部概况:
2013年3月成立,记者4人,平均年龄24岁,学历均为大学本科。
九江是珠三角著名的岭南水乡,西、北两江环绕,镇内河涌纵横,鱼塘密布,是岭南桑基鱼塘的发源地之一。九江也是佛山著名的文化名镇,素有“儒林之乡”的美誉。维新变法第一人康有为的老师、岭南名儒朱次琦是地道的九江人,世称“九江先生”。傍水而生,逐水而兴的天然品赋,滋养了九江人开放包容、团结拼搏、热情好客、用心至上的人文品格,也孕育了九江特有的以儒林文化、龙舟文化、渔耕文化、酒文化和侨乡文化为代表的岭南水乡文化。
办报是九江镇的悠久传统,《九江社区报》是这座名镇在近800年历史中出现的第四份正式报纸,所以社区报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背负了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九江社区报》设置的《渔耕粤韵》《儒乡·行》《礼山学堂》《侨乡情》《饭香刀》《儒林乡》等版面都是为了呈现和传承九江多元的岭南水乡文化。我们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中也侧重文化事件的传播,同时开展线下的“市民议事厅”活动进行文化传承的探讨。目前《九江社区报》正在探讨如何将本土文化的传承者这一角色融入九江镇内主流文化大事、活动,不断扩大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发挥主流文化的引领作用。
历史选择了《九江社区报》
我们给《九江社区报》确定的定位是“本土文化的传承者”,这既是历史赋予的使命,也是时势造就的选择。因为九江本地人特别以本土文化为豪,他们喜欢创作诗歌、散文、小说来表达他们对文化的崇尚,他们经常以本土文化为范本写歌谱曲、兴学育人。
在九江镇近八百年的历史中,曾经出现过众多或正规或临时的报纸。1924年(民国十三年),旅外侨胞创办了第一份报纸《九江乡事周刊》,刊登九江乡间事,后来从周刊变成三日刊,办了9年。后来《九江民众周刊》《九江报》《九江建设》等报纸相继创办,在特殊历史时期,还创办了《战东平》《战西堤》《战山河》《抗洪战报》等油印小报。当年参与创办这些报纸的人有些还健在。因为有着如此深厚的办报渊源,所以《九江社区报》在2013年创办时,受到了很大的关注,也被给予了很大的期待。
《九江社区报》编辑部的人员构成中有1名记者是九江本地人,2名记者来自周边地区,同饮珠江水的小伙伴们在九江一起工作时没有任何的疏离感。经过三年的浸泡,小伙伴们已经基本掌握了用“九江话”来采访的技能,语言上已经相当本土了。
《九江社区报》的发行方式也是十分接地气的。九江镇3万户户籍家庭分布在26个社区(村)、每周三3万份社区报由村(居)委组建的派报队伍派送到每家每户,实现户籍人口全面覆盖。
九江人善道 社区报记载
为传承好九江本土的多元文化,《九江社区报》在版面栏目设置上也体现出了浓浓的九江味儿:《渔耕粤韵》栏目主要是刊登龙舟文化、渔耕文化的内容,《侨乡·情》则呈现侨乡文化,《儒乡·行》刊登古村落文化和氏族文化,《儒林乡》是文学板块,教育板块则以朱次琦开设的学堂“礼山学堂”直接命名,象征着儒林文化,美食板块以极具九江特色的美食文化符号“饭香刀”来命名。
九江人喜欢说故事,表达、倾诉的欲望比较强,这源于他们对九江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优越感,而这部分读者理所当然成为《九江社区报》的市民记者。
民国初年,九江商业空前发达,有“小广州”的美誉,更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设置为省直辖市,两年后归南海县管辖,设市历史达10年之久,这一辉煌历史至今仍为九江人津津乐道。如今九江辉煌不再,经济实力处于南海区的落后位置,相比于评说时下发展,九江人更愿意怀念过去。有人道,九江人守旧,其实不然,九江民间财富丰厚,大多数人在诉说过去时会寄予未来的期待。这当然还有赖于《九江社区报》在传播本土历史文化时当下的引领作用。比如,2015年南金村崔氏发现了百年前埋在荒地里的书舍石匾,崔氏后人对于诉说书舍故事乐此不疲,而记者在采访时也不断提出“未来将如何处理石匾”的疑问,有村民表达“重立石匾”的希望。故事经报道,引起了九江镇文化部门的关注、村委会以及该经济社的重视,记者后来了解到村民最终决定重立书舍石匾,弘扬兴学育才风尚。
除了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会引导采访对象对于文化传承进行思考外,在收到读者来稿时,编辑部也会就来稿提出修改意见,引导投稿人关注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九江社区报》对本土历史和文化的关注不只是当下,还会影响以后的数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就像现在经常有七八十岁的老人拿着民国时期的报纸来给记者讲述父辈与报纸的故事一样。我们相信十年后百年后甚至更久远的时间后,后人依然能从《九江社区报》的文字里回忆起九江的历史和文化。
举办文化传承探讨活动
每一个九江居民都是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和传承者,如何能更好地传承本土的历史文化,每一个人都需要思考。为了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社区报举办了多场与文化有关的“市民议事厅”活动,邀请文化专家、学者以及政府工作人员、村(居)干部、村民共聚一堂,共同探讨本土文化的传播、传承。譬如为了发展本土的旅游业,我们在镇上的江岛海寿岛上举办了主题为“如何整合镇域旅游文化资源”的“市民议事厅”活动;我们还邀请抗日战争亲历者一起探讨“如何做好爱国主义教育”;还有十几位九江本土文化爱好长者用九江话为“如何传承九江话方言”建言献策。
“市民议事厅”活动让市民各抒己见,为本土文化的建设和传承建言献策,再通过社区报广泛的报道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引发了大家的思考,从而形成了居民对于本土文化建设的共同的意愿和合力,为地方政府在本土文化传承方面做出更多的举措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争取融入本土文化盛事
2015年5月1日,九江镇第四届“渔耕粤韵”文化节开幕。九江镇政府旨在以文化引领提速城镇建设、提升城镇品味。文化节作为本土文化传承的一大盛事,《九江社区报》也在积极探讨如何融入文化节,通过更大的平台提升社区报在文化传承上的影响力。
2015年也是《九江社区报》创刊两周年,社区报第100期在6月出版。社区报编辑部也策划了创刊两周年暨百期系列活动,其中包括征文、读者组团游九江、百期报纸展览等。读者组团游九江活动的创意与九江镇宣传文化部门提出的制定旅游文化专线概念不谋而合。
《九江社区报》做本土文化的传承者,这条路才刚开始,一定会大有所为。
(《九江社区报》执行副主编 苏碟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