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愚[1]
(四川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65)
随着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的加重,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成都是西部重镇,众多高校正着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具有高级职称教师的队伍日益庞大,本研究旨在了解该群体的体育行为的特征,进而引导知识分子树立适宜的体育健康观念并提出对策,以供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时参考。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健康”“体育行为”“体育锻炼”“行为特征”“高校教师”等为关键词,通过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约100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成都高校高级职称教师群体健康状况与体育行为特征研究调查表》,在信度、效度的检验合格后,采取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成都普通高等院校中抽取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20所普通高校中的216名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人员为调查对象,涵盖理工、医药、财经、农林、艺术、师范、体育和综合性大学等7种专业类型的学校。对调查对象发放《成都高校高级职称教师群体健康状况与体育行为特征研究调查表》,根据问卷发放和有效问卷回收的情况,即有效问卷200份,最终确定调查对象共200名。其中男性112名,女性88名,平均年龄为48岁,副教授62名,教授138名。随后采用数理统计法整理问卷,分析数据,统计、分析问卷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形成教师体育行为特征与体质健康状况的客观结果。研究结论如下:
一是成都市高校高级职称教师群体不分年龄、性别,多数将体育锻炼时间安排在傍晚,所调查的高校高级职称教师群体这一选项占比为46%,与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呈现出不一致的状态,表现出很明显的职业特征。
二是本课题把“微微出汗”与“中等出汗”定义为中等强度,在接受调查的200人中63%的调查对象的运动属中等强度,表明成都市高校高级职称教师群体在运动时的强度比较合适;而且锻炼是以健身娱乐为主,不是以争胜为目的,从而避免了因身体太疲劳而影响晚上和第二日工作的情况。
三是成都市高校高级职称教师群体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排前五位的依次是散步、跑步、羽毛球、乒乓球、气功太极拳。这与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中的前五位体育活动项目大体一致;其中男性倾向于较剧烈的、竞争性强的项目,而女性却倾向于传统的、展示人体美的锻炼项目。
四是在锻炼参与形式上,选择“和朋友同事一起”的占比最大,为30%以上,表明成都市高校高级职称教师群体在锻炼参与形式上具有注重社交、兼顾亲缘、突出个性的特征。
五是在高校体育场进行锻炼成为高职称教师群体的首选,占总调查人数的64.5%;有相当一部分的人也选择在住宅区空地进行锻炼,主要原因为高校里的运动场地多,许多场地不收费,而教师往往住在学校里或学校附近。后续研究将对此做更细致的对比研究。
【注释】
[1]作者简介:李若愚(1980—),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学校体育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