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梅[1] 徐 勇
(四川理工学院 四川 自贡 643000)
随着全民健身的蓬勃发展,学校体育改革不断深入,全面、系统、准确地分析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发展状况,促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国家体育总局继2000年7月出台《体育传统项目管理办法》后又出台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估指标》,旨在运用更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并结合实际,指导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以促进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普及,增强学生体质,进而为国家培养大批高运动技术水平体育后备人才。
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10月,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共计285所,其中国家级16所(成都5所,绵阳2所,自贡、泸州、德阳、遂宁、内江、乐山、南充、宜宾、广安各1所),省级269所。本研究抽取了四川省21个地区部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研究对象(共162所),其中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2所,省级150所。
通过调查发现,我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整体结构有待改进,项目设置以田径、篮球、足球为主,体现其具有较强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学生喜爱,也较强地突出了“田径是运动项目之母”这一理念;而游泳、武术、排球及羽毛球等项目发展得相对较弱。结合传统项目种类看,各校项目设置单一,缺乏创新,项目要素有待丰富。并且学校训练经费严重不足,导致竞赛机会少,场地设施不完备,教练员训练积极性不高,阻碍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据调查,在162所学校中,有101所学校每年带队参加比赛的次数是1~2次,占62%;有46所学校比赛的次数是3~4次;12所学校能有5次及以上的比赛;还有3所学校竟然全年无比赛参加。可见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比赛和交流的机会不多,这种现状不利于后备人才的选拔,也不利于课余训练的发展。并且独立运行的模式也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比如缺乏经费和信息获取渠道。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教练员教龄多在6~10年,占调查人数75.6%,而且职称水平以初级、中级居多,有293人,占87.2%。这表明教练员队伍呈年轻化趋势,他们先进的训练理念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训练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从个人运动水平上看,还存在些许不足。获国家级前六名的仅15人,占4.5%;获省级前六名的有103人,占30.7%,这说明教练员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执教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练员队伍已成为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期以来,由于“重训轻学”导致受训学生文化素质下降;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学训矛盾突出,加之竞技体育成材率低,大多家长及青少年对体育业余训练持怀疑态度,这直接影响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调查得知,绝大部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学生训练补助也均无发放,领导和家长不支持、激励措施不健全、学校训练经费投资少以及运动员出路狭窄等不利因素影响了教练员教学和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对新时期四川省部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现状进行的全面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发现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运行管理机制缺乏创新性,受生源质量、场地、师资、经费影响,导致训练质量及运动员水平不高、学校人才输送不畅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对新时期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健全管理制度,创建规范、创新管理模式;(2)调整体育传统项目结构布局,建立科学培养目标;(3)完善师资管理机制,推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化;(4)科学选才,优化体育后备人才输送机制;(5)完善课余竞赛管理机制,提高运动员水平,扩宽参赛渠道;(6)健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筹资机制,保证训练顺利进行。
本研究认为,应认真落实国家体育方针政策,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科学创新管理;调整项目结构布局,做好各层次衔接工作;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教练员评价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竞赛管理体系;完善“大—中—小”一条龙培养输送渠道和网络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制定合理培养目标体系,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好学训关系;加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社会影响力,依靠社会力量与支持,促进新时期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1]第一作者简介:杨雪梅(1981—),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