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让孩子公平起跑

让孩子公平起跑

时间:2023-03-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新校区对一个城市而言,教育不仅是城市软实力的内在反映,也是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嘉峪关市委、市政府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共识,在科学规划教育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当地教育的公平、均衡、优质、特色发展。
让孩子公平起跑_嘉峪关转型发展研究

案例九:让孩子公平起跑


——嘉峪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位于嘉峪关南市区的酒钢三中新校区内,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宿舍楼等一幢幢建筑拔地而起。这个占地285亩、投资2.8亿元的新校区,将成为全省第一所寄宿制独立重点高中学校。

按照“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打造安全校舍,创办一流学校”的目标,近3年嘉峪关市先后投资6.4亿元,着力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农村学校建设工程、校舍安全改造工程,形成了学校布局合理、校舍安全可靠、资源均衡配置的教育新格局。

家门口的学校就挺好

家长选择学校,很大程度上是择名气、择成绩。与许多家长一样,斐斐的爸爸李先生也经历了一次“择校”的心理斗争。“比较来比较去,各校都差不多,家门口的学校就挺好。这几年市上大力发展均衡教育,是真心为老百姓做好事。”李先生说。

为加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资源最佳配置,嘉峪关市除了通过标准化学校建设和联盟校工程缩小各校间软硬件差距外,还依据区域地理、人口分布、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坚持“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原则,积极、稳妥、有序地规划和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满足学生在规定服务半径内就学的要求,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就近入学”创造了前提条件。

学前教育全面提质

2012年,嘉峪关市投入6270万元,将市第一幼儿园等7所城乡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项目列入为民所办10件惠民实事之一,实现了所有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入使用。3所镇中心幼儿园的建成投入使用,结束了嘉峪关农村没有高标准公办幼儿园的历史。2013年,嘉峪关市又投入2430万元,对市第三幼儿园、第四幼儿园进行改扩建,并将农村3所村小学闲置校舍改造为幼儿园。

嘉峪关还提出了学前教育发展新思路,确立了“划片帮扶、抱团发展”的模式,将全市50多所民办幼儿园按区域划分为6大片区,由6所公办幼儿园实施对口管理帮扶,达到了片区内公办和民办幼儿园组团发展、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加大投入促城乡均衡发展

为了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嘉峪关市不断完善城乡校长和教师交流机制,推行教师交流和学校对口支教制度,使城乡校际间教师专业、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达到基本均衡。

同时,嘉峪关市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建设投入,除对农村学校校舍进行新建、改建、扩建外,还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为各学校新建、改建功能教室,配备触控一体机、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教学终端设备,完成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不论是城里的老师,还是农村的老师,只要一点鼠标,就可以登录教育城域网,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互动,实现资源共享。”市教育局电教科负责人说。

(摘自甘肃日报)

专家点评:

公平分享教育阳光 同心共筑幸福城市

近年来,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呼声。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投入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造成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的不均衡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较大差异,导致择校、借读等教育问题不断滋生蔓延,造成了严重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比如,一些城市集中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标志性学校”或“示范性学校”,而乡村学校则硬件和软件均不达标;有的城市学校建设超标准运动场、健身房等豪华设施,而有些乡村学校却为必要的教学材料大伤脑筋;一些城市的重点班、大班生源超额等情况屡禁不止,而农村基层学校却生源减少、教师流失……种种现象表明,虽然“有学上”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上好学”的问题依然突出。解决这些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嘉峪关市酒钢三中新校区

对一个城市而言,教育不仅是城市软实力的内在反映,也是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嘉峪关市着眼于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热切期盼,把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措施,以区域内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政府投入为主体,以资源合理配置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全市教育呈现出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协调发展蓬勃气象。特别是嘉峪关始终孜孜以求地执着守望,在教育方面加大投入、科学布局、促进内涵发展,做出了引人注目的成绩。

亮点之一:投入力度大

教育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此中道理不言而喻。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不断完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中国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但从总体上看,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中西部很多地区的教育依然存在着投入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

众所周知,教育事业是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也是这个地方长足发展的根本条件。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忽视教育、吝于投入,经济社会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从谈起。嘉峪关市委、市政府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共识,在科学规划教育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当地教育的公平、均衡、优质、特色发展。

嘉峪关市酒钢三中新校区

都说一方水土一方人。也许是受脚下那片广袤热土的滋育,也许是经大漠朔风的锤炼,嘉峪关人生性慷慨豪迈,做事往往大气磅礴。且不说嘉峪关市委、市政府近3年投向教育的6亿多元,单凭坐落在讨赖河畔的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就足以彰显嘉峪关对教育的热情与虔诚,折射钢城儿女的豪情和气魄。大胸襟,大民生;大视野,大教育。在30万人口的西部城市建成一所堪为全省标杆的现代化学校,即使算不上石破天惊的非凡杰作,但也绝对是地方教育中浓墨重彩的点睛之笔。

亮点之二:布局讲科学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农村学龄人口不断减少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学校生源不足、学校布局分散、规模小、质量低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教师队伍配置,提高了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但同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大幅减少,导致部分学生上学路途变远、交通安全隐患增加,同时也引发了寄宿制学校管理困难和部分学校班额超标等问题。

客观地讲,农村中小学的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推进的大背景紧密联系,布局调整适应了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其目的在于重新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贫困地区儿童更好地完成义务教育。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大规模展开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进程中,也出现了过急、过快,一刀切的倾向,不仅使布局调整的效果大打折扣,更引发了社会关切、舆论关注。如何才能实现资源优化整合,保障每个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在这方面,嘉峪关市的探索同样值得借鉴。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嘉峪关市农村学校布点分散,城市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日益显现。为了加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嘉峪关市依据区域地理、人口分布、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坚持“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原则,科学规划、稳妥有序地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满足了学生在规定服务半径内就学的要求,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就近入学创造了前提条件。

亮点之三:资源促共享

教育是公益事业、民生事业。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决定了教育事业的根本价值旨趣在于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然而实际情况是,教育资源分布尤其是优质资源严重不均衡,根本上难以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仅就师资而言,优秀教师多集中在少数重点学校,很多学生缺乏优秀老师的指点和教导。一段时间以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课程资源共享、云教育平台互动、优秀教师柔性流动……各地的做法不一而足。

面对资源有限性和人民群众优质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嘉峪关市通过调整和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改变教育资源的供给模式,盘活了现有的教师资源,提高普通学校特别是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也使不同地区和校区的学生有均等的机会共享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为了使城乡校际间教师专业、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达到基本均衡,嘉峪关市积极推行城乡教师交流和学校对口支教,加大分类分层分岗培训力度,兼顾做好“流动”和“提升”两篇文章,为学校发展、教师成长注入了源头活水,很好地化解了愈演愈烈的“择校”“择师”问题。不仅如此,嘉峪关市还借助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实现了城乡学校优质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

亮点之四:发展拓内涵

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育存身立命之本、发展壮大之基。提高质量是教育从侧重外延扩张向更加关注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转变的必然趋势。什么是教育的内涵发展?有人概括为相对于规模发展的质量发展、相对于粗放发展的精细发展、相对于同质发展的特色发展、相对于模仿发展的创新发展。归根结底,教育内涵发展就是更加注重教育规律的发展。

推动教育内涵发展,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也离不开业务精湛的一流名师和特色鲜明的一流名校。为了充分发挥强校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各地纷纷探索强弱搭配、抱团合作的教育发展之路。有的地方尝试建立了以优质学校为依托,以周边或城乡学校为联合的“教育共同体”,有的地方推行“1+x”学区制,有的地方实施了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使“家门口的好学校”形成了一定的覆盖面。嘉峪关市在标准化学校和联盟校建设工程方面,不仅实现了从小学到高中一体的“5321”联盟校模式,而且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确立了“划片帮扶、抱团发展”的模式,呈现出以点带面、梯队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嘉峪关把联盟工程与办好每一所学校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校的办学积极性,鼓励学校特色发展,努力培植教育品牌,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系统。

教育强则城市强,教育兴则城市兴。随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脉动,不久的将来,嘉峪关教育必将开启现代化的新篇章,雄关儿女打造幸福城市的热切期盼必将变成美好的现实。

(白亮,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教育学博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