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中,“能力”是一个余地最大、不确定性最大、主观性最大的概念,也是最有作为的概念。把想做的事做好,就是“能力”。任何“能力”都是智商和情商的合力产物,其主要体现在“活力”上。“活力”是“能力”的基础和核心。“活力”的大小决定“能力”的大小。其中,布局体系是一种能力,提高能力更是一种能力。用“能力”来提高“能力”是最大的能力。人们曾经非常重视智商和理性,现在才开始重视情商和情感。其中,智商和理性一般是靠先天基础和后天学习来的,但情商和情感却主要靠后天锻炼甚至磨炼来的。所以,注重智商和理性的发展还是属于科学的阶段,只有注重情商和情感的发展才进入了一个人性和人的心理阶段。
人类的能力还在不断发展和延伸当中。从“获得能力”到“守护能力”再到“模仿能力”最后到“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人类能力发展的四个阶段或层次。它虽然与知识密切有关,但主要还是实践问题。实践越多,能力越强。人类至今的科技发明基本属于“仿生”、“仿自”和“仿规”范畴,唯有思想和制度的创新才是人类独有的,唯有平等观、权利观、共赢观和互利观才是人类独享的,是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所没有的。现在的科学创新基本还在一个“模仿生物、模仿自然和模仿规律”的状态,下一步科学创新和创造将进入一个制度创新和心理管理的领域。尤其是一种制度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又特别突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发展至今唯一的一种先主动设计后谨慎实施的社会制度。制度创新的核心是如何激活和持久激活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活和引导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好的老师。它是在社会主义形态还没有到来之前就知道要到来的是社会主义的一种制度设计和安排。之前的制度不是一种后来才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制度,如奴隶社会,就是一种边行走边归纳的制度,如封建社会或是一种边发展边探索的制度,如资本主义社会。其中,思想、理念和科学技术创新是制度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但制度创新并不是思想、理念和科学技术创新的简单延续和组合,而是思想创新、理念创新和科学技术创新的提高和提升。制度创新还有其自身是否科学的问 题。
人的能力的发展遵循这样的轨迹:先是平面拓展的渲染,后是深入探究的渗透。这是一条先平面后深入并逐步提高的立体路线。它形成了人的能力的立体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图像。其实,社会主义思想、目标、路径和制度的创立,就是人类立体思维、整体思维和综合思维形成并产生作用的结果。社会主义之前的社会形态基本属于“要素社会”,如奴隶社会以体力劳动力为要素,封建社会以土地为要素,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要素等等。唯有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社会的立体性、整体性、综合性与和谐性为特征和价值的社会。
与“能力”有关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心态问题;二是氛围问题。自信是创新能力最好的心态,宽松是创新能力最好的氛围。“氛围”与“环境”相似但不同:“环境”一般是物质物理的,“氛围”一般是气氛情绪的,它们都是通过心理对人发生作用和影响的。心理在其中是一种枢纽。但对“心理”起直接渗透作用的是“氛围”。“氛围”甚至可以直接对人的心理产生一种渗透性的作用和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