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凡是能够成就大事的人都具备一种优秀的品质,那就是包容,他们能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他们心胸开阔而不拘小节,头脑聪慧却又不妄露锋芒,他们处事高明,进退自如,他们善于忍让、能屈能伸,是真正的大丈夫。
有人讲“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基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已的根基”,细细品来很有道理,为人处世,包容才是最高明、最根本的智慧。为人处事,一味争强好胜,处处显示自己,并不是什么聪明之举。不能容人,非要争强好胜,倒霉的只会是自己。
很多人都喜欢表现出自己比别人髙明,恨不得所有人都崇拜他、恭维他,而他却把所有人都踩在脚下,这种对优越感的追求使得很多“在朝为官”的人成了鸡群中的“鹤”,也成了别人铲除的对象。古人说“藏巧守拙,用晦而明”,一个想要平静、安稳的人,必须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否则“功高盖主,主必压之”,在上司面前逞强好胜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举。古今中外,有很多类似的例子。
提起韩信,中国人恐怕没有不知道的。韩信是汉朝的第一功臣,在汉中献计出兵陈邑,平定三秦,率军破魏,俘获魏王豹,破赵,斩成安君,捉住越王歇,收降燕,扫荡齐,力挫楚军。连最后垓下消灭项羽,也主要靠他率军前来合围。司马迁说:汉朝的天下有三分之二是韩信打下来的。但是他功高盖主,犯了为官者的大忌。当年刘邦曾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带兵最多也不能超过十万。”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自显其能,夸夸其谈:“我是多多益善。”这样的回答让刘邦颜面扫地,对韩信之能耿耿于怀。也许在带兵打仗方面韩信真的是强于刘邦,但他不懂得为人臣者应善于推功揽过,反而在常常逞能的同时,与刘邦讨价还价,终于一步步地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大家都知道“韩信甘受胯下之辱”的故事,因为这件事,大家都称韩信为“能屈能伸”的大丈夫。他在受辱之后,也凭着自己的本事,闯出了一片天地。但是在功绩越高、功勋越多的情况下,他被冲昏了头脑,完全忘记了自己的根本,一味地在他的上级面前显示自己,甚至经常给主公难堪,表明主公不如自己,这样的张狂自大,容不得别人,谁人能容忍得了?最后的结果不说大家也能知道。一个曾经的英雄,没有死在战场上,也不是生老病死,而是被自己的不收敛和轻狂害死,真是让人感到不值得!
你越是急于表现自己,别人越是认为你过于急功近利。包容别人不是卑躬屈膝,委曲求全也不是屈服于命运,这只是在审时度势之后采取一个保全自己的良策。在人与人交往中,包容的过程是漫长而又痛苦的,但是没有包容的考验和磨难的锤炼,我们又怎能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更顺畅?
一个不懂得包容、不懂得委曲求全的人,纵使有再大的本领,也没有发挥之处,纵使建立再大的功勋,最终的结果也是被当作眼中钉给除掉。所以说,想要发挥自己的才干,想要走向成功的彼岸,首先还是要容得他人,保全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