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言语不合的现象,如何面对突发的僵局,也就成为人际髙手们必然面对的难题。尤其是多人在场的情况下,假如人人都沉默不语,则更显得尴尬和难堪。作为一个交际高手,一定要有打破冷场的髙超技能,才能在社交场合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偏偏生活中总有些人说话从来不过脑子,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丝毫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更不在乎他人是否生气。如此一来,情绪上的冲突难以避免,人与人的关系也剑拔弩张。不可否认,人际关系是非常敏感而又脆弱的。也许今天大家还是称兄道弟的好朋友,次日就会因为一句话而相互装作没看见,真的看不见倒好了,见面了却是更尴尬。
倘若你身边的两个人突然就僵掉了,你作为第三者,是旁观者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呢?还是马上给他们打个圆场,把事情周全过去,让大家日后还能哈哈笑着相见?聪明人当然会选择后者,这可是顺水人情,对于擅长打圆场的人而言也就是几句话的事情,就能赚得个人情,何乐而不为呢!
清朝末年,陈树屏聪明机智,才华横溢,因而总是能够在遇到尴尬冷场时,以简单的几句话就解开人们心头的疙瘩,从而帮助人们恢复友好关系,因而受到很多人的赞誉。
有一次,陈树屏特意在黄鹤楼设宴,宴情张之洞和谭继询两位大人,他们一个是督抚,一个是抚军,但是关系一向不太融洽。寻常人根本不敢把这两个人请到一起,只怕发生矛盾时候不知道如何处理才好,偏偏陈树屏不怕。当天,还有几个陪客,当大家无意间说起江面宽窄问题时,谭继询说江面有五里三分宽,张之洞却故意与谭继询违拗着来,偏偏说江面是七里三分宽。眼看着两个人争执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在场的人都很紧张,生怕他们因此反目,不想陈树屏从容不迫地说:“其实,张大人和谭大人所说的并不相冲突。张大人说的是涨潮时江面的宽度,谭大人说的是落潮时江面的宽度,这根本无须争辩啊!”听了陈树屏的话,原本都因为对对方心怀不满而故意争辩的张、谭二人,赶紧就坡下驴。
对于张之洞和谭继询,陈树屏谁也不愿意得罪,谁也得罪不起。为此,他只好灵机一动打圆场,让他们二人谁都再也说不出“不”字来。看到一场风波平息于无形,在场的人悬着的心也才能放下来,宴席也才能继续友好欢乐地进行下去。
尽管社交场合中常常需要庄重严肃的气氛,但是人与人之间总是需要润滑剂,才能更加和谐。假如我们能够成为尴尬冷场时的润滑剂,让人们的关系变得缓和起来,也许就能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也因此广结人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