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苏轼不计前嫌_有关和善宽容的故事

苏轼不计前嫌_有关和善宽容的故事

时间:2023-07-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苏轼不计前嫌_有关和善宽容的故事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时的大文学家苏轼,在政治道路上是很坎坷的。但是,苏轼是个豪爽之人,并没有对王安石耿耿于怀,他对王安石的远见卓识和政治魄力还是很佩服的。王安石呢,他也毕竟是个正直的政治家,他对苏轼的为人和在文学上的造诣也是仰慕的。自从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之后,苏轼同王安石开始了密切的交往。苏轼欣然答应了。

苏轼不计前嫌_有关和善宽容的故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

北宋时的大文学家苏轼,在政治道路上是很坎坷的。他刚进入仕途不久,宋神宗任用王安石推行新法。因为新法与自己的见解不一致,就接连几次上书反对,结果意见未被采纳而被外放到杭州做通判,不久又转到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做地方官。因此,他与王安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

但是,苏轼是个豪爽之人,并没有对王安石耿耿于怀,他对王安石的远见卓识和政治魄力还是很佩服的。王安石呢,他也毕竟是个正直的政治家,他对苏轼的为人和在文学上的造诣也是仰慕的。自从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之后,苏轼同王安石开始了密切的交往。到了晚年,两人的交谊越来越深厚,以往的怨愤烟消云散了。他们在此期间常有书信往来,有时还相聚宴饮,畅谈文学,讨论政事,十分投机。

一次,苏轼谈到秦观(秦少游)的诗词,就写信推荐给王安石。信中说:“过去曾多次同你谈到才子秦观,今得其诗词数十首,寄呈相公。其诗风格高低,自然逃不过你的眼睛,不需多讲。对于他的为人处世、聪明才智及远大志向,还望老相公稍予褒扬,以引起世人的重视。”(www.guayunfan.com)王安石读了苏轼来信和所寄诗稿,当即回信。信中说:“得秦君诗词,爱不释手。这些诗词,叶致远也看过了,同样认为写得清新秀丽,与南北朝时诗人鲍照、谢跳的风格相似。不知你的看法如何。你一向推崇秦君,赞不绝口;我看到他的诗稿,也爱不释手。可见你我的喜好多么相近。”

从这一来一往的信中,可以看出他们谈得很投合,友情非同一般。

苏轼由黄州改任赴汝州的路上,路过江宁(今南京),特意去拜访王安石,王安石热忱地接待了他。苏轼在王安石家中住了好几天,每日与王安石结伴同游,或诗赋唱和,或谈古说今,两情十分融洽。苏轼就要离开了,王安石深情地对他说:“你将来告退时,就到金陵落脚,买一处田宅,可以同老夫永做睦邻。”苏轼欣然答应了。

苏轼一直没有忘记王安石的相约之言,在《次荆公韵》一诗中深有感慨地说:“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从中可看出对王安石的感激和思念。王安石也怀着对苏轼的敬重之情对人说:“苏轼,人中龙也。不知道要过几百年,才会出现象苏轼这样的人物啊!”

后来在江宁的又一次会面时,同游蒋山(即钟山)。他们登高远望,苏轼不禁脱口吟道:“峰多巧障目,江远欲浮天。”王安石听了,十分佩服,说:“妙哉!老夫平生作诗,还没有得到这样妙的诗句!”

两人赋诗唱和颇多。苏轼曾写过一首题为《雪后书北台壁》的诗,王安石读后,竟和了六首。苏轼诗的结尾两句是:“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义。”王安石的和诗中也有“直须诗胆付刘义”的句子。两人都是在借颂美唐代诗人刘义敢以诗歌讥讽朝政,来表达自己刚直、敢于斗争的精神。

◆两位宋代颇有影响的文学家和政界人物,虽然当初因政见不同而产生隔阂,但因为他们都为人正直豁达,酷爱探索真理,日后终于成为亲密的朋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