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问题是事关国家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及最近的“伊斯兰国”恐怖组织,其中民族问题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民族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建设和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其中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是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民族政策体系中的总政策。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7]面对极端民族主义势力猖獗,民族问题多发的国际形势,当前在我国的边疆地区,境外宗教对一些少数民族还有持续的影响,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实和扩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育,加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维护国家统一,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引导大学生多了解我国多民族发展状况。由于历史或环境的原因,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发展程度不尽相同,有些民族地理位置优越,人口众多、文化水平较高、经济发展较快,各方面发展程度要高一些;而有些民族则是生存和生产环境较恶劣,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一些,从一定意义上说,一定时期内存在着发展差距,贫富差距在一定范围内拉大属于发展进程中的正常现象,别有用心的人会借此夸大民族矛盾,煽动民族情绪,制造民族隔阂和民族冲突,这些会对是非辨别力不强的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对此要引导大学生对我国民族发展状况的了解,同时认识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全国56个民族结成一体,谁也离不开谁。各民族只有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实现共同的繁荣与发展,从而预防别有用心的煽动或被野心家所利用。
其次,引导大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民族政策,认识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律平等,不论是聚居还是散杂居的民族,均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民族团结关系国家的存在、发展和安危,关系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各民族只有团结一心,才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各族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面对局部动荡的世界政治格局和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要引导大学生加强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再学习、再认识,认识到民族团结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经受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不断胜利前进的重要保证,牢固树立各民族必须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的意识,明确肩上责任,担起重任,增强维护民族团结和拥护祖国统一的使命感,增进抵制和反对分裂的觉悟。
【注释】
[1]参见朱虹:《极端民族主义——威胁世界和平的不稳定因素》,《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第10期。
[2]郝时远:《极端民族主义与法西斯主义》,《世界民族》,1995年第1期。
[3]转引自严庆、闫力:《极端民族主义的厘定与解读》,《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年第3期。
[4]参见严庆、闫力:《极端民族主义的厘定与解读》,《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年第3期。
[5]严庆、闫力:《极端民族主义的厘定与解读》,《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年第3期。
[6]参见孙杰夫:《日趋严重的极端民族主义浪潮》,《国际观察》,2002年第5期。
[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2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