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宗祠文化助推公共文化服务

宗祠文化助推公共文化服务

时间:2023-03-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山后村孔氏宗祠、昇光村李氏宗祠等祠堂建成落成后,举行了隆重的落成仪式,把农村传统文化与儒学思想较好地结合起来,达到了教化族人,弘扬传统,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目的。祠堂文化在新时期以来,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已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心,是新时期的农村公共文化礼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农村先进文化的发展,祠堂文化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宗祠文化助推公共文化服务_县域公共文化服务制度设计与理论探索

黄坚毅

农村中的祠堂,是本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是我国乡土建筑中的礼制性建筑,是乡土文化的根,是家族的象征和中心。祠堂文化既蕴含淳朴的传统内容,也显示出深厚的人文根基,它涵盖祠堂、族训、祭祀礼仪、宗谱等广泛领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当前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许多祠堂变身为农村文化礼堂,祠堂以其独特的存在形式演绎着现代文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因此,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探讨祠堂文化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尤为重要。

一、义桥农村祠堂的现状

义桥属于南部山乡,镇内一些村有着比较悠久的宗祠传统文化,原来基本上是每村有祠堂,较大的姓氏都有自己的祭祀场所。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祠堂都被毁掉,就是留存下来的一些老祠堂,也都基本上用作大队仓库,或被移作村办企业厂房等,基本上破败不堪。改革开放后,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在人们心中逐渐兴起,兴修宗祠也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件工作。到2015年,据初步调查,全镇各村共有原有老祠堂12座,新建宗祠5座。现将义桥镇的祠堂列表如下,详见表1。

表1 2015年义桥镇宗祠调查表

义桥镇有些宗祠历史悠久。如韩氏宗祠(昼锦堂),北宋名臣韩琦曾孙韩膺胃随宋室南下,在萧山峡下(峡山头前称)定居,其后人将故居改建祠堂。赵氏宗祠(孝思堂)为皇家后裔祠堂,赵氏族人在村东建造赵氏宗祠,赵氏宗祠曾在1998年列为萧山区文保单位。刘氏家庙(莫合堂)2004年被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

二、祠堂文化的社会功能

学者张烽对宗祠文化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宗祠建筑有着极深的文化内涵,宗祠从宗法制下的根文化揭示宗祠的吉祥韵味;从社会功能角度揭示宗祠的和谐吉祥作用。除了外部形制传达的吉祥象征之外,宗祠建筑内部所蕴含的吉祥精神也难以忽略。所以,我们有必要大力挖掘、弘扬宗祠中所传达的吉祥文化意蕴,从而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定、祥和。[1]

(一)祠堂传递的教化功能

教化功能是指以祠堂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对族众教育、感化的活动。山后村孔氏宗祠、昇光村李氏宗祠等祠堂建成落成后,举行了隆重的落成仪式,把农村传统文化与儒学思想较好地结合起来,达到了教化族人,弘扬传统,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一般的宗祠里,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举行祭礼仪式、加强族人训导、名望族人挂在堂内,作为族众间的一条精神联系的纽带,通过祠堂仪式活动,加强了血缘关系,联系了族众感情,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传统寻根文化

毛泽东曾经说过:“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能知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资料。”农村祠堂由于较好地保留了宗谱姓氏文化,使传统姓氏文化得到弘扬,族谱记载着一个宗族的源流、始祖的功绩、迁徙过程和他们族支的世系传承与繁衍。各宗族的族谱多通过叙传、碑记等记叙历代祖先出类拔萃的事迹,为后人树立起效法的楷模,以激励后人奋发努力,耀祖光宗。义桥镇先后出版了《孔氏宗谱》、罗墓《黄氏宗谱》等12部宗谱,较好地弘扬了传统姓氏文化(见表2)。

表2 义桥镇新做宗谱名录

续 表

一个家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形成凝聚力,但是修谱圆谱是最有凝聚力的途径之一。通过修撰家谱过程中的了解情况,追根溯源,寻祖问宗,加强了家族内部人员和家庭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了家族内部的彼此了解和信任。

(三)成人礼仪场所

祠堂是婚丧嫁娶的公共场所,也是开展娱乐活动的场所。祠堂一般设有上、中、下厅,上厅为享堂,放置祖宗牌位;中厅为祀堂,用来举行祭祀仪式或喜庆活动;下厅设有“万年台”,可以演戏和开会。如何家桥李氏宗祠、山后孔氏宗祠在落成后,举行了隆重的庆典,全村李姓、孔姓数百人齐聚祠堂内,族人们相聚在宗祠,缅怀祖先业绩,颂扬祖先恩德。而且李氏宗祠目前每年都要举行一个集会,有的企业也来参与祠堂集会,大家齐聚一堂,共聚佳节,弘扬传统文化。象山后诗礼堂、南坞燕诒堂、西山李氏衍庆堂,在节日期间,邀请了越剧团、绍剧团、曲艺团前来演出,各类戏曲文艺表演,令人眼花缭乱。祠堂文化在新时期以来,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已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心,是新时期的农村公共文化礼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农村先进文化的发展,祠堂文化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三、祠堂文化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当代祠堂是对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旧祠堂的批判继承,它已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传统宗族祭祖场所,也不再是宗族内部的司法场所,而主要是保留了追思祖先的精神依托,成为村落中的公共空间。宗族祠堂等旧形式,在当代更多地作为文化形态保存下来。当代祠堂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呈现出许多新的价值。[2]

2012年以来,我区把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作为一项重要的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而农村里存在的各种宗祠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农村公共文化的有效组成部分,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祠堂作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有效载体

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祠堂这个特殊“载体”,充分利用祠堂资源,挖掘祠堂文化积淀和传统道德积淀,把祠堂变成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思想文化传播的阵地,而农村宗祠正好符合这一标准要求。宗祠是现成的文化礼堂,只要稍加改造,就能推陈出新,作为当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阵地。

(二)宗祠成为农村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

祠堂既可开展祭祀教育活动,也可开展文化演出、书画创作、文艺走亲等活动,如昇光村何家桥李氏宗祠文化礼堂,每年都要邀请附近镇(街)开展文化走亲,2013年以来,他们先后邀请了浦阳、戴村等兄弟镇(街),开展文化走亲活动,拉近了兄弟镇(街)的距离,加强了文化交流。西山村李氏宗祠、山后村诗礼堂等在春节之际,组织了杭州市区及萧山区的书法家们,为村民进行免费书写春联活动,送上了春联和祝福,山后村还在祠堂里举行科普知识现场展,免费为农民们发放种子、书籍等,以加强为农民朋友的兴农服务,对社会安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祠堂是开展道德教化的场所

祠堂作为地方传统文化,是最具个性特征的文化,有着突出的地域性,它所承载的是千百年来历史文化的积淀。在祠堂举办开蒙仪式、重阳尊老、移风易俗教育等宣传教育活动,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如义桥村、蛟山村、田丰村、湘南村、山后村、昇光村等村,都通过农村宗祠等文化礼堂,举行了七龄学童开蒙仪式、老年人重阳孝敬活动。在七龄学童开蒙仪式上,通过为小朋友点聪明痣、写人字、念《弟子规》、发学习用品等活动,加强了对刚刚要跨入学校大门的孩子们的启蒙教育,为他们上好人生的第一课。山后村、昇光村在文化礼堂或祠堂里开设了道德讲堂,请义桥本地的道德模范人士如萧山区美德标兵孔益平、区十大和美家庭黄亦康、义桥镇美德标兵孔宪桥和周志兴等身边的先进人物来讲述他们自己平凡而又生动的经历,从而达到教化育人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山后村更是运用农村宗祠,评选出两届本村的美德人物共8人,把他们的先进事迹,在祠堂里予以张榜公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特别是乡风文明建设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四)祠堂的文物保护价值

由于许多祠堂历史久远,大多数是清代以前的建筑,具有一定的文物保护价值。以义桥为例,有3处申报为杭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正在申报。联三村赵氏宗祠孝思堂的建筑比较具有文物价值。赵氏宗祠石柱立地,彩木连宇,结构精美,气势恢宏,为萧山区境内少见的古老建筑。祠内还竖有两块石碑,其一为道光年间(1826年)修祠时的记述,其二为光绪十六年(1890年)一位名为赵梦祥的孤老将自己平生的90多亩田产捐给云林禅寺(杭州灵隐寺)的记事,很有文物价值。另外,北坞合莫堂也是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莫合堂位于金家甸长井旁,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70多平方米,前后三进,两天井,前厅正门悬挂“刘氏家庙”匾,中庭悬“莫合堂”匾,后堂为香火堂,设祖宗画像,并有文字记述刘氏源流,悬有嘉庆二十五年的“翰林”“进士”两匾。廊上有联“七业堂前新祠额,六和塔畔旧家声”“承祖训克勤克俭,教尔曹维读维耕”。后天井旁有一古井(常年不竭)和两棵大茶花树。所以,原来保存的祠堂都是文物保护单位,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湘南韩氏宗祠上面则有内有著名金石书画家吴昌硕、萧山籍名人周易藻书写的三副楹联,十分难得,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而且这些祠堂在建筑上基本保持了徽派建筑的风格,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美学有相当的文化价值。

(五)以祠堂发展乡村观光旅游业

随着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生活的日趋富裕,对年代久远、保存较好、具有一定建筑文化价值、体现地方特色的农村祠堂,加以保护和整修,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地方,以祠堂为中心进行旅游景点开发以及展览馆、博物馆的改造。义桥镇利用独特的文化资源,对昇光村何家桥李氏宗祠、联三村赵氏宗祠、山后村孔氏宗祠等一些具有较完整的宗祠功能并兼有旅游资源的祠堂,加上何家桥革命历史纪念馆、何家桥骨伤科陈列室、东福源禅寺、山后农耕文化陈列室、渔浦风光等一系列乡村风景点,再加上义桥独特的渔浦文化这一元素进行开发,目前,已成为萧山本地民众的旅游目的地。由《萧山日报》、萧山网、萧报旅行社组织的萧山市民乡村一日游,得到了大家的好评,让民众加深了对祠堂历史、文化、建筑审美价值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村民对祠堂的保护意识,并拉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六)祠堂文化的破旧立新

目前的祠堂已不是以前那种等级森严的旧祠堂了,也不再是规矩繁多的旧礼教场所,而是发扬新时期农村文化的集大成者。山后村的孔氏宗祠还被萧山区教育局授予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村民还经常在祠堂里开展越剧表演,古老的祠堂正焕发出新的风采。在新建设好的农村祠堂里,人们吃过晚饭后,便可去祠堂里跳跳舞、唱唱歌、拉拉琴、吹吹曲,还可在祠堂举行各类科技知识的培训班、书画书法创作活动,最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在祠堂里,大妈穿着鲜艳的衣服,跳起了民族风舞蹈,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这也说明了时代的变化,人们的传统观念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21世纪的中国农村,都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较好地予以结合,所以时代在发展,人们也在进步。

综上所述,随着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推进,农村传统文化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弘扬,中国传统的文化的复兴与继承、发展,面对现代文明发展而产生的一些问题,农村宗祠可以去弥补一些空白与补缺,在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祠堂文化被赋予新的含义,成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必将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重要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