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治理的创新战略

城市治理的创新战略

时间:2023-03-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考虑,在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过程中,昆明交通治理的创新战略还需要强调城市交通的软件建设。因此,在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过程中,昆明还需要面对城市环境优化的挑战,即需要将良好的环境、优质的生活与持续的经济增长结合在一起。
城市治理的创新战略_纵论云南城镇化——理论思辨、实证观察与个案剖析

伴随城市空间的急剧扩张与城市人口的日益集聚,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管理的转型升级、城市环境的绿色环保等城市治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因此,在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过程中,昆明还需要突出以交通治理、管理创新、环境优化等为重点的城市治理创新。

(一)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交通治理创新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纵观全球城市的演化历史,人口规模的扩张、出行距离的拓展与拥堵时间的延长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性趋势。根据全球著名咨询公司里特管理顾问公司的研究,到2050年全球城市居民的平均交通出行距离将是目前的3倍,届时平均每一个城市居民每年花费在交通拥堵上的时间将是目前的3倍,史无前例地达到106小时/年;同时城市交通会消耗越来越多的资源,预计到2050年全球城市交通会消耗8 290亿欧元,是1990年的4倍多(张剑涛,2013)。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保证城市居民出行的快速、过往旅客中转的便捷等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最为艰巨的挑战之一。从这个逻辑出发,在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过程中,昆明也需要未雨绸缪,加快构建城市交通的全面解决方案。具体而言,交通治理的创新战略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重点:

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硬件设施。目前,尽管昆明的二环、三环已闭合通车,城市轨道建设已全面展开,城市的快速公交线路已规划完毕,地下、地面与地上的立体式、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已粗具雏形;但这些硬件设施仍然难以承受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城市交通压力,二环高架在早晚高峰期出行拥堵与超负荷运行就是典型例子;不但如此,如何衔接快速公交系统的末端交通网络、轨道交通站点的周边停车系统、自行车停车位等硬件建设才刚刚起步,也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因此,在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过程中,昆明首先就需要突出城市交通的硬件建设,并着眼于交通网络的拓展与完善、末端交通系统的衔接与完善、换乘交通系统的建设与完善等。

其次,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软件设施。从理论的角度来看,相对于城市交通的硬件设施而言,城市交通的软件设施更难建设,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事实上,城市交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管理的问题。目前,尽管昆明城市的交通系统也充分考虑了软件方面的建设,但总的来说,这方面的推进还远远不够。首先是城市交通服务管理平台、出行交通整合方案等还刚刚起步,出行者与交通服务者之间还处于直接的、面对面式的交流,第三方面的信息供给严重匮乏,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十分突出;不但如此,城市交通的路网优化与无缝对接系统,银发通勤、高频通勤等多元化交通需求的应对方案等,都处于理论的探讨阶段,还远远没有付诸实践。目前,昆明市针对六十岁以上老年人的“爱心卡”在早晚出行高峰期间无限制使用所引发的矛盾与问题就是典型例子。其次是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政策等也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如城市停车难的应对方案、高峰期间打车难的应对方案、国际游客的交通引导与服务,绿色出行的激励政策,以及城市交通与居民工作、生活、环保等方面的协调,都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考虑,在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过程中,昆明交通治理的创新战略还需要强调城市交通的软件建设。

(二)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管理模式创新

城市化对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巨大影响。这种变化在造就城市繁荣的同时,也会带来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传统的城市管理体制显然难以适应现代化城市尤其是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建设与管理的要求,因此需要转变政府角色并创新城市的管理模式。从这个逻辑出发,在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过程中,昆明也需要推进城市的管理模式创新,并突出以下几个重点。

首先,需要在城市管理过程中推进市民的实质性参与,实现城市管理的社会化。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市民才是城市的主人,只有市民真正广泛地参与到城市管理的各个环节,才能真正做到广开言路、广聚民智、集思广益,也才能确保城市管理符合社情民意与城市发展的需要。针对昆明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现状,在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过程中,昆明实现城市管理的社会化一方面需要诱导城市居民加快形成“城市主人”的意识,并逐步形成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社会共识;另一方面需要摒弃排斥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专断作风,并从制度层面上建立市民参与昆明城市管理的制度与程序保障。

其次,需要在城市管理过程中提升市场化水平,加速城市管理的市场化进程。纵观国际城市的公共管理,一个突出的经验就是通过委托、租赁、招标、承标等市场化方式,将政府公共管理的大部分职能转让给社区、企业和私人机构,政府只制定管理标准、规划市政设施、监督服务质量与厘定价格规范等。借鉴这个经验,在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过程中,昆明也需要加速城市管理的市场化进程。这一方面需要通过“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等措施,在部分公共服务领域,如园林绿化、市政建设等部门加快实现市场化运作;另一方面需要逐步制定公共服务领域的市场准入标准,规范行业市场行为,实现城市管理的社会效应与相应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平衡。

再次,需要实现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合理分权,协调政府、社区与市民的关系。这既是实现城市管理社会化与市场化的要求,也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基础。具体而言,首先,需要理顺政府内部上下层级之间、部门之间的关系,既要明确各自的职责与分工,又要实现部门之间的统一协调与相互合作。其次需要通过合并、重组等手段构建适应现代城市管理模式的新型社区,并通过社区资源的优化、整合等方式强化社区的自治建设,全面推进社区管理的自主化。

(三)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绿色环保创新

正如理论所显示的那样,绿色环保既是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主题,也是今后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因此,在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过程中,昆明还需要面对城市环境优化的挑战,即需要将良好的环境、优质的生活与持续的经济增长结合在一起。具体而言,这种绿色环保的创新战略需要突出以下几个重点:

首先,需要突出城市经济与生态环保的互动发展。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的城市,昆明既需要秉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信条,尽可能地加快经济发展;但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们又不能“竭泽而渔”,必须考虑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并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从这个逻辑出发,在昆明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过程中,绿色环保的创新战略首先就需要将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作为一个整体。这一方面需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突破昆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低端高碳”锁定,并加速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需要以城市的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为契机,通过生态创新与低碳发展来推进城市的绿色就业、绿色增长与社会发展。

其次,需要突出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协调。城市由人所创造、因人而发展,城市的存在是为了人类生活的更加美好。由于城市的绿色环保不仅关系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因此在昆明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过程中,绿色环保的创新战略还需要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推动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协调。具体而言,第一需要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强调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在大昆明推行绿色消费与低碳生活,减轻城市居民生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第二需要加强昆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加强水、大气、噪音、生活垃圾的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提升昆明环境保护的能力与水平。第三需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为基础,将大昆明建设成绿色宜居家园。

参考文献:

[1]屠启宇.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屠启宇.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潘家华.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4]屠启宇,金芳.金字塔尖的城市[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景普秋.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6]袁奇峰等.引领北部湾——南宁市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规划研究[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7]梁展.全球化话语[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2.

[8]杨芳.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9]诺克斯.城市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0]张剑涛.国际智库预判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A].//国际城市发展报告[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注释】

[1]本篇撰稿人:张国胜(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