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星级职业指导师,国家一级职业指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东方讲坛·职业生涯系列讲座聘用讲师。长期在一线从事职业指导工作,善于把握青年求职者的求职心理,对青年的求职需求、就业理念,均有独到的见解和指导方法。
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的这次演讲得到了很多老师的指点,其中有一位老师给我讲了这样一段故事,让我感触很深。他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当他来到了黄河的发源地,他被震撼到了。他看到了一滴一滴的水滴聚成了涓涓溪流,仿佛是跚跚学步的孩子。当黄河来到若尔盖湿地的时候,遇到了阻碍,它没有选择走直径,而是选择了拐弯。拐弯没有什么不好,让它看到了别样的风景也有了九曲十八弯的美誉。他继续吸收着支流,慢慢它变得强大了,强大到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了,它就一路奔腾而下。
这正如职场中的我们,我们只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遇到困难我们不能选择捷径,不要撞的头破血流,而是应该选择拐弯。也许有一天你就能强大到没有人能阻挡你前进的步伐。这个形象的比喻深深感染了我,今天再次也分享给大家。因为我们今天探讨的就是这样一个成长的故事——《注重职场中的另一种成长》。
首先,我们要明白另一种成长是什么,接下来我们要问为什么要注重这另一种成长。第三成长有哪些表现,最后我们如何成长,成长所具备的条件是什么。那么我们一一来看。
我们说另一种成长是一种看不见的成长,是一种经常被我们忽视的成长。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是如何忽视它的? 企业在招聘的时候,经常要看证书,看学历,看经历。有的人就拼命去考证书,提高自己的学历。然而有的人即便是拿到了证书或者提高了自己的学历,企业还是不录用他。殊不知,企业真正看重的是你对专项技能的掌握,是你的沟通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你独立的人格,是一种多元化能力的综合,而不仅仅是几张证书。我们常在影视剧当中看到白领的生活是月薪数万开着豪车,经常出入高档场所,悠闲地喝着咖啡。但是我们没有看到的是他们经常加班甚至通宵达旦。有时候下了班,他们还要赶去各个培训机构来学习充电,为了某一个工程项目,他们可能要到实地勘察调研,回来之后又是漫长的思考和研究。光环背后的付出我们难以想象,就像歌中唱的那样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地成功。前几天,有一个求职者找到我,他说周老师,你有好的工作就介绍给我,如果没有好的工作你就不要和我讲了,我可以等着,我就问你所谓的好工作是什么。他说最好不要太累,离家近一点,稳定一点。我们说他在找工作的时候看到的是工资多少,离家远近,是不是国企。但是他没有看到的是工作也是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也是提高自己各种能力的平台。他可以在家等,但失去了锻炼自己的机会。不在小的平台上锻炼,就想到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谈何容易。还有的人总觉得自己的工资太低,好像别的企业工作更高一点,就想跳槽。即便是不跳槽,他们也会觉得就拿这点工资不用那么卖力,他们看到的是工资。但是他们就会“自断经脉”,失去成长的机会。
我们说工作中艰巨的任务可以磨炼我们的意志,新的工作任务能够拓展我们的能力,和同事的相处可以培养我们的人格,和客户的交流可以锻炼我们的品性。公司支付给你的只不过是金钱,而工作赋予你的却是能力。我们应该向自然界的植物学习。一棵苍天大树,有树干、有枝叶,甚至硕果累累。但是这样的大树不是凭空长成的,是它的根支撑着它的成长,越是环境恶劣,越是需要庞大的根系。研究表明,在肥沃的土壤当中树根与树冠的比例约为1∶1。在贫瘠的土壤当中树根与树冠的比例约为3∶1,而像沙漠地带树根与树干的比例可以达到5∶1甚至更高。那么我们就像这棵树一样,我们想高薪水,也想福利好,我们也想离家近,也希望单位好,也希望有好的社会地位环境等。但是是什么支撑我们能够得到这些呢? 我们的根,又是什么呢? 我们的根就是我们的知识,我们的观念,我们的机能,我们的心理素质,甚至是我们的人格等。在职业生涯当中,我们管地表以上的部分叫做外职业生涯,这都是我们关注的。而地表以下我们称之为内职业生涯,我们今天所讲注重职场中另一种成长,就是看不见的内职业生涯成长。
外职业生涯是大家所关注的,所以你们都会注重而内职业生涯就是因为看不见,容易被忽视。所以我们提倡注重内职业成长。除此之外,我们说外职业生涯是别人对你的认可和给予,所以也容易被别人剥夺。而内职业生涯,一旦你取得别人很难抢走。举个例子,Lily,大学毕业以后,进了一家办公家居公司工作,做人事助理,单位离家很近,收入也不错。Lily对她的生活非常满意,但是刚过完年企业就通知要搬迁到郊区。没有班车,Lily上班地铁坐完还要坐公交,路上就要花两个小时的时间,她决定辞职重新找工作。我们说令她满意的外职业生涯就是因为企业搬迁一下子就没有了。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由于她了解人事工作的内容,又有证书,所以她很快又找到了一份物业公司做人事专员的工作。我们说有了她的内职业生涯,又很快让她争取到了她的外职业生涯。所以说我们今天提倡更注重内职业生涯的成长,内职业生涯就是一种看不见的成长,那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成长了还是没成长了。我们说成长是一个过程,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外在的表现。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说明,首先我们成长了我们的事业会发生一些改变。紧接着你会发现你的沟通能力会提高,还有我们在做事侧重面会不一样。紧接着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个性也会发生一些变化。让我们来看一下。
视野,我们说视野有广度和长度之分。我们先看广度,这是一幅图,我问一下在座的听众,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幅图的。谁愿意举一下手,我就自己点了。
听众:第一幅图景色比较少,第二幅图景色更加美好。
周琴:谢谢听众的分享,第一幅我们更加关注是自己。第二幅我们看到的是更大的环境,可能更关注的是自己在这幅图所处的位置,甚至看到这幅图前进的方向。所以初入职场的时候自己会关注自己,等到慢慢会发现自己在这个部门会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会看到一个更大的视野。我们小时候都听到过《盲人摸象》,摸到大象腿的人认为大象像一个柱子,摸到大象身体的人,认为大象像一堵墙,摸到大象耳朵的人像大象像一个大的蒲扇。摸到大象尾巴的人觉得像蛇。每个人都是从自身出发的,是那么真实,他们根据自己真实体验做出了主观判断,但这种判断并不全面。就像初入职场的我们,根据我们的判断做出了主观判断。但是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会综合各个方面,多角度看一个事物,一个问题,我们的视野会变得更开阔,对问题的把握可能会更清楚。
说完视野的广度,我们来看看视野的长度。所谓视野的长度,我们说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前几天,我有一个同事,他的孩子大学刚刚毕业,对前途一片茫然,听说有几个同学要到澳洲打工,他的儿子也想去,他的妈妈就很不理解。大学毕业生怎么想到国外做屠夫的工作,起码应该去拿个学历,至少应该读一个语言学校把英文说好。儿子认为,职业不分贵贱,做屠夫没什么不好。妈妈说你出去就做体力工作,有什么好。两个人争执不休,我们帮他分析一下。如果在澳洲当肉品工人每个星期能拿到折合人民币5000元,而当餐厅服务生的时候,每个星期可以拿到折合人民币3000元。我来问一下在座的听众,如果是你,你的选择会是怎样的? 为什么? 有谁愿意回答吗?
听众:我应该会选择在澳洲当一个肉品工人,我感觉还是行行出状元,我感觉在这个行当里面如果你优先开始的话,感觉这个工作好像不被当今社会传统的观念认可。我相信这个行当以后做长的话,应该有一定的发展。
周琴:谢谢你的分享,我们再找一位听众分享一下。
听众:因为我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我觉得可以当服务员,工资少一点也可以。
周琴:谢谢分享,还有人吗,我们请这位听众谈谈你的想法。
听众:因为我肯定不太适合当肉品工人,我也没有那么大力气。因为讲到长度,如果当服务员的话,我可以从服务员起步,然后慢慢做的好的话,可以和同事关系很好,很会沟通的话,可能会慢慢从服务员变成一个小领班或者怎么样。事实上这样的成功例子很多,包括希尔顿一开始也是服务员,在酒店里面拉大门的,现在已经缔造了一个商业王国了,我觉得这个很有前景。
周琴:谢谢这位听众,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很生动的例子。我们说一个理想的职业选择有两件事情很重要,一是杠杆,二是弹性。所谓的杠杆就是你今天的付出明天得到更多,所谓弹性就是让你的职业选择越来越广,而非越来越窄。那么我们看这两个岗位当中,我们先看肉品工人,他的投入结构是什么样的。我们假设它的投入体力占50%,时间占40%,技能10%,基本上没有什么组织能力。这样的一个投入结构,透露出一个什么问题? 我们看到体力和时间占了很大的比重,但是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这两个资源是成下滑的趋势,我们再看看技能。技能占的比重不是很高,而且除非你以后一直做杀牛的这件事情,否则你的技术沿用性不是很高。那我们再来看看在餐厅当服务生,假设它的体力占30%,略低于肉品工人,那么时间占40%,和肉品工人一样。技能因为要帮顾客点菜,推销一下他们的特色菜,可能技能占20%,组织能力10%,因为可能会有客户投诉他要处理,会有一个工作优先权的安排和协调工作。那么我们说从这个结构比例来看,剩了更多的体力我们会有更多精力思考别的问题。技能基本上都是与人打交道的,相对来说它对技能的沿用性比较高。我们说如果一个餐厅服务员再去做肉品工人,他可能很快胜任。而一个肉品工人反过来做服务员,他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锻炼才可以胜任。虽然职业没有贵贱,但是相对来说,我们说服务员可能比肉品工人在这个市场上的选择会更广一点。我们说去看一个岗位的时候,不是光光看现在有多少工资,得到了什么。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我在这个工作上积累了一些什么。我们说职业发展就像阶梯式的,当你在一个岗位上积累了一定经验的时候,你会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积累。如果这个职业或者岗位,没有任何积累,当你失业的时候会发现,又到了原点,还是只能从事一些基础性的岗位,那么相对来说这个职业就不是那么合适。所以我们希望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你所选择的职业,而不仅仅是看它的工资。要让你的职业有持续化的过程,随着我们的增长,不仅我们的视野改变了,我们的沟通能力也改变了。
沟通我们从倾听和表达两个方面阐释,首先说倾听。大家都知道职场的倾听很重要,但是你真的会倾听吗? 我们有时候倾听会带着选择性。我们听我们想听到的,我们听我们好奇的,我们听我们认可事件,所以我们这样听。
我们再来看看表达,说是有技巧的。前几天,盈盈(音)找到我,她是某知名银行的客服人员,她说周老师,我可能要辞职了。我说为什么,你不是很喜欢客服的工作吗?她说是的,我很喜欢,可是我的客户经常说,我要投诉你,你们收我这么多钱,是一家烂银行。可是天天这样,我有点承受不了。她问我有什么办法,可以平息他们的怒火。我教给她了一个方法,在座的各位以后碰到发火的人也可以试一试。我们说在职场上我们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在职场让如果有一个人对你发火,说你真是一个混蛋。这个例子够极端了吧,这时你往往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的是的,我是混蛋,对方可能就不生气了,但是对方不会再和你做生意了。第二个选择,我不是混蛋,你才是混蛋,那你“走”的更远了。那我们该怎么办? 这时候就像我们武术当中的打拳,你打回去也会受伤。而我们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将对方的拳拨开,灭了对方的气之后再作出反应。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会顺着对方的话,您很生气,我理解了。然而,不能说“但是”,因为“但是”是一个直角。然而我们最近公司的规定就是如此的严格,我会帮你和上面沟通,尽快帮你解决这件事情。记住这个句式,用太极拳的方式进行处理。我们说,说是有技巧的,但是除了技巧更重要的是用心。说的时候,你要为对方考虑,让对方容易接受,愿意接受,他才愿意改变。我们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位主管,你想告诉你的下属,他接电话的方式和语速可能会给客户留下不好的印象。你该怎么和他说?我们找一位听众,如果他是主管,如何对小刘建议语速过快的问题。我们请这位听众和大家分享一下。
听众:如果是我,你可以试一下,下次我们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看看我们是怎么说的。我会说,和他说下一次我们和别人聊天的时候,看一下我们是怎么说的,我私低下我会和他说,如果是同一种情况的话,你用你的方式再来表达一下,如果这样的话,他可能会做一次比较。可能下一次他会注意到我们语速和语调的不同。
周琴:谢谢这位听众的分享,还有吗? 我再找一位听众讲讲。直接告诉他吗?
听众:我不会直接告诉他,可能私底下告诉他。
周琴:以开玩笑的方法告诉他?
听众:对。
周琴:谢谢这位听众私底下婉转告诉他,我们看一下这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说小刘,你接电话方式真是太唐突了,你从现在开始要训练,要改。第二种方式要小刘关注你在电话中与顾客交流的方式。我注意到你讲话的速度相当快因而我担心对一些顾客来说,很难理解你所表达的,毕竟你比顾客更了解,更熟悉情况。这么一说,如果我是小刘,我会分不清领导在夸我还是批评我,不过我觉得这样的话,我更愿意接受。我们经常碰到一些事情,这个话说出来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对方就是不愿意听,就像我们训小孩一样,小孩也觉得你是对的,但是他觉得都是大道理,就是不改。当我们所说出去的话,对方不愿意接受,不愿意听的时候,他就不愿意改。如果他没有改变的行动,你不是说了等于白说了吗。所以我们说说话要为对方着想,以一种他愿意改变的方式告诉他。
所以说话的艺术随着成长越讲越有“艺术”。我们说话的方式决定了你的高度,所以随着职业的成长你会发现我们越来越注重说话的方式,说话的技巧,甚至说话的艺术。那么我们随着成长,不仅我们的视野,我们的沟通改变了,我们做事也改变了。在职场初期,我们做事就是把某一件具体的事情做好,做实,做细。举个例子,地铁1号线是我们委托德国帮我们设计的,设计好以后我们没觉得好在哪里。地铁2号线是我们自己设计的,当投入运行之后,我们发现运行成本远远高于地铁1号线。我们来看一下地铁1号线所有入口,都是先向上三格台阶然后再向下。这三格台阶大大降低了雨水倒灌的成本。再看一下地铁拐弯,就是因为这样的拐弯,减轻了室外和站内的气体交换,大大减轻了空调的压力。所以我们说在职场初期,我们可能是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做实,做细。但是随着我们的成长,工作了几年以后,我们会发现有时候领导不会让你做一件具体的事情,只是给你一个目标。为了完成这个目标该做什么? 如何做? 具体怎么做? 都是需要你自己去想的,你将进入一个积极主动想事情去做的阶段。
举个例子:AB两位先生在一家大型市场,一开始两个人都是从基层做起。但是没做多求,B先生好像特别受到总经理的亲睐,一提再提,从领班做到了部门主管。而A先生好像是被领导遗忘了,还是做最基层的工作。有一天A先生忍无可忍了,他冲到经理办公室,问经理为什么光升他不升我。经理了解A先生,他是一个不怕吃苦的青年,但是似乎又缺少了一些。他就让A先生到市场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A先生很快回来了,对经理说今天市场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经理问一共有几袋,他又匆匆跑了出去,回来之后告诉老板一共有几袋。老板又问,价格是多少,A先生又匆匆跑出去,跑回来的时候,经理说,你先坐在旁边休息一下。你看看B先生是怎么做的,他叫来了B先生,对B先生说,你去一趟集市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B先生很快回来了。他对领导说今天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一共10袋价格适中,我带了几个样品,我和他聊天的过程中,他过几天会有西红柿贩卖,价格便宜,我们可以和他合作,我把农民也带回来了。在一旁的A先生红着脸低下头,我们说职场中同样一件事情,你积极主动去想,做出来和你光是一个执行者做出来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随着我们在职场中的成长,我们一定要进入一个积极主动做事情的状态,这样你才能够真正成长。
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个性也发生了变化。进入职场初期,我们的个性就像这个菱形。都是棱角,但是我们在与顾客与同事交往的过程当中,会让对方感觉很不舒服。慢慢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会变成一个外圆内方的状态,所谓外圆就是你与别人交往的时候,人家会觉得很和谐,很舒服。而内方我们又有自己坚持的原则和我们的道德底线,这让我想起了内流河。它和黄河不一样,它一开始来势汹汹,横冲直撞最后它没有支流的吸收,随着水分的蒸发和渗漏就消失在内陆了。就像在职场有一些人,觉得自己能力横强,但是慢慢被忽视了,再过几年你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所以随着我们的成长地个性会慢慢发生变化,与人跟随和,让人更舒服。
最后我们讲到我们自己如何成长,成长需要的条件从四个方面说,首先我们内心要强大,接着我们要学会吃亏,最后我们要做一个职场的有心人,学会合作。我们来看一下,其实有时候,我们内心不够强大,可能和我们的教育有关系,我们做完一件事情以后,会想做完这件事情,张三怎么看我,李四怎么看我,我们会依赖于外界对我们的评价。只有我们不依赖外界的评价,只依赖于自己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强大了。说到内心强大不得不提一个人,王阳明,也许大家对他不了解。但是随着《明朝一哥王阳明》的出版,会了解和他有关的词语。比如说龙场悟道,知行合一,格物致知,良知学的鼻祖,是和孔孟齐平的圣贤。他的一生立过很多功,可屡屡遭人陷害,他并没有屈服,而是和那些奸臣们斗志。王阳明年轻的时候参加两次会试都失败了,在今天就是两次高考都落榜了。如果是你,你有勇气参加第三次吗? 王阳明就参加了第三次而且第三次高中了,金榜题名。当他春风得意的时候,他却得罪了当时的大太监刘景,刘景找了一帮反对他的大臣,假传圣旨把王阳明打了40大板,并贬到贵州龙场这个地方到一个驿站的驿臣。王阳明说,去就去吧,没有想到半路上还遭到了刘景的追杀。
悟道,传说世间有一种东西,无形又无处不在,如果有人得到它,就能够了解世间万物的奥秘。听不懂不要紧,你只需要知道悟道是很难的事情,而能够悟的人是很“牛”的人。王阳明就是这样的人,这些困难都没有打倒王阳明。王阳明在去龙场的途中还做下了《泛海》这样的诗句,让我们看看他当时的心境。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静夜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意思是说其实他根本就不在乎逆境还是顺境,这一切就像天空中的浮云,风一吹都吹走了。月夜海面上静静的,我在海上航行三万里,那种畅快的感觉,如同我驾着海中波涛,从高山之中飞流直下的感觉一样的。如果换做别人,受了这么大的打击,肯定要怨天怨地,怨怀才不遇,或者着借酒浇愁愁更愁的生活。而王阳明没有,做下了这样的诗句表现了他的心境,王阳明一直认为心理光明了这个世界就是光明的。所以他以强大的内心,对待着生活当中一切境遇,所以才成就了一代生活大师。
有人说我也认识几个人,他们也内心强大,别人说什么他从来不听。自负和内心强大是有区别的。所谓内心强大是我们对自己有客观的评价,我们知道我们有什么,我们能做什么,我们想要什么,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比如说林书豪就是这样的人,林书豪1988年出生,美国华裔,毕业于哈弗大学他在的高中和大学时代,他的篮球生涯并不是很顺畅。并没有被当中的星探、球探看重。但是林书豪并没有因为别人不认可他的价值而耿耿于怀,他知道自己有什么。不管别人有没有关注到他,他都会坚持不懈走下来。我们说也许只有经历了足够的的失败的境遇,可能才会到这种局面找到如何摆脱的方法。林书豪很快找到了,以灵巧的传球和技术赢得了他NBA赛场不可动摇的地位。我们这里准备了一段他的视频,大家可以看一下。
这就是林书豪,他以强大的内心抵住别人的不认可。他的良好的技术赢得了别人的认可,
我们说成长的第二个条件是吃亏。古人说吃亏吃亏是福,吃亏是一种舍弃,一种牺牲,但是它也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做人的风格。公司前一阵来了一个小青年,新员工。他看上去有点傻,有点土。同事们都把手头不愿意做的工作交给他做,他不想默默地帮同事都做了。主管看这个人挺勤快的,叫他帮忙做事,他也愿意做,但是都是义务的。没过多久,总经理要开一家新公司,派主管过去管新公司。主管在临走的时候,推荐了这位新员工。老同事不满意了,凭什么推荐他,他才来了几天,怎么都轮不到他。可是主管说,就要因为他不怕吃亏,他默默学会了主管所做的事情。就是因为很多老员工怕吃亏,每天做着自己的那一摊活,能偷懒的时候偷懒。所以看似今天吃亏,但是明天可能会有更多的回报。我认识这样一个女孩,叫杨丽。她大学毕业的时候就业形势很严峻,她和几个同学投了几个大公司,和同学一起面试,笔试面试都通过了。最后一个就是到人力资源部实习三天,杨丽的工作就是把资料整理一下,整理成电子版。在她忙碌了一天快要下班的时候,公司突然接到总部的电话,因为总部调整暂停招聘。和她一起实习的同学愤愤不平,觉得这不公平,就冲到了部长办公室理论,弄得部长焦头烂额。部长送走了愤愤不平的学生,回头一看杨丽还在整理档案。对杨丽说,不好意思让你白忙活了一天,你明天可以不用来了。杨丽说,没关系只不过文件整理了一半交给别人又要重新来,明天上午我再来,半天时间就可以搞定。同学们都笑杨丽傻,有这个时间还不去找别的工作,可是杨丽觉得这没什么。第二天当杨丽走的时候,留下的是整理好的档案夹和干净整洁的办公桌。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杨丽就在餐厅里面打零工,这时候接到部长电话,”公司调整好了,可以招员工了,我第一个想到了你”。就这样在同学羡慕的眼光当中,她再次走进了这家大公司。
我们说学会吃亏,不是忍受吃亏,而是不在乎一时一地的得失。你今天看似吃亏了,但是让人看清楚了你的人品,在关键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帮助你。你可能最后是最大的受益者,今天你看似占了便宜,但是让别人看清楚了你的人品,大家可能都会远离你,以后你可能会吃更大的亏。所以我们要学会吃亏,不怕吃亏。
第三个方面,我们说做一个职场有心人,工作中无小事。当我们出入职场的时候都会被安排在不起眼的地方,做一些琐碎的小事。但这可能是让我们熟悉公司的机会,熟悉业务的机会。前台的工作看似很小,转接一下电话,如果有客人来往做一个记录,端个茶,倒个水之类的。可是我认识这样一个前台,当你第一次来到他们企业拜访的时候,她会问你“你喜欢喝茶还是咖啡”,你说“咖啡”,她会问你“要加糖吗?”“来一块吧”,当你第二次再来这个企业的时候,你喜欢加一块糖的咖啡又端到你的面前。所以说哪怕一个岗位再小都可以做的出彩。同样一个小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做法,也会取得不同的成就。前几在微信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主管招了一个大学毕业生做他助理,助理了一段时间以后,提出辞职。主管问他为“什么要辞职”,“我一个大学毕业生在学校里面学习成绩优秀,我认为我可以做更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这些小事”。主管问“你现在做的工作当中,你认为什么事情最小,最没有价值? 贴发票? 你替我贴发票也有一段时间了,你总结什么经验没有?”“贴发票就是贴发票,只要财务流程不错,就可以了,没有什么经验。”我告诉你们我当年是怎么给总经理贴发票的,我会按照财务发票按照时间、金额、场所进行归类,慢慢我会发现一些商务活动的规律。比如说哪些商务活动应该在什么样的场所,预算大概是多少? 我就会有所了解,经理在交代我事情的时候,他会发现有些事情就没有告诉我,我会处理的很妥当,慢慢经理会把更多事情交我做。所以同样的小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做法。人们会说,一件小事重复做你就是行家,而把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所以我们说职场中的小事,需要我们用心体会,用心做。
最后成长需要的条件要学会合作,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岗位不是单枪匹马,需要学会合作。有一个人请求上帝,他要看一看地狱和天堂有什么区别。于是上帝同意了带他来到了地狱,他发现地狱的人活的并不好,但是桌子上有丰盛的饭菜。为什么? 后来他发现饭菜的筷子一米多长,每个人还没有吃到饭菜,就掉下来了,所以他们活的很不好。于是他来到了天堂,他们发现同样的饭菜,但是为什么这里的人活的很好。他们也是用很长的筷子,他发现原来他们夹饭菜不是送进自己的嘴巴,而是送进对方的嘴巴,这就是学会合作的道理。
通过今天这四方面,注重职场中的成长,让我们了解这种成长是一种看不见的成长。让我们了解为什么要注重这种看不见的成长,成长之后,我们会发现的不一样,让我们学习一些成长的条件,让我们尽快成长。我们虹口有一个职业苗圃,它就是帮助青年人快速成长,可以很快踏上职场。想了解具体情况吗? 请往下看。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它将影响我们一生,但在职场上并不是都是坦途。让我们来看看下面几位青年人他们在职场上遇到什么问题。请欣赏情景剧《改变从这里开始》。
改变从这里开始
(情景剧)
虹口区就业促进中心[1]
场景一:虹口启航招聘会面试现场
求职者(不修边幅的形象)出场。
独白:“好来,好来,不要多啰嗦了! 像我这样的人,可能会找不到工作哇?!”
转身回顾四周:“噫,招聘会!”
求职者跑入招聘会现场,一屁股坐到面试官面前,面试官被他吓了一跳。
求职者:“阿姐,你们在招什么岗位?”
面试官:“我们在招制单员。”
求职者:“你看我来赛哇? 看我这样,一看就知道没问题”
面试官:“你这样什么准备也没有,连简历也没一张的,对不起,我们公司没办法录用你。”
求职者(惊讶):“为啥? 我不是蛮好的么,为啥不招我啦?”
面试官:“听说虹口有个职业苗圃,想知道为什么吗? 不如你先去那里看看吧!”随即递给求职者一张推荐单。
求职者拿起单子郁闷地走了,“去就去! 职业苗圃……”边说边走到职业苗圃的背景后面。
场景二:母亲陪儿子面试后在回家路上
母亲:“你刚刚的面试我都看到了,这么简单的工作你也面试不成功,你还有啥用?你看看你,读书不好好读,工作么又找不着,一点用也没啊!”(举手指着儿子的头)
儿子:“人家不要我,我有啥办法。”两手一摊,很不服气被母亲指责。
母亲:“谁说没办法的,听说隔壁王伯伯家的儿子就在虹口职业苗圃里面找到工作了,你也去试试看呀。”
儿子:“我不去,要去你去。”
母亲一把拽住儿子的衣服,“走走走,快去快去,我陪你一起去。”于是母亲拖着儿子一起走进了职业苗圃背景后面。
播放FLASH动画配旁白:在求职的道路上,您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没关系,让我们一起走进虹口职业苗圃:通过心理疏导,打开求职心结;通过职场课堂,学习职场礼仪、提升面试技巧;通过家长学校,和谐亲子关系;通过职场体验,了解岗位要求、明确职业方向、激发求职意愿,实现自主求职;通过青年见习,提升就业能力,打造属于自己的职业树,让我们以崭新的面貌再次踏入职场。
场景三:虹口青年见习基地
见习青年小虞整理好衣服,走到人事部门口并敲门。
人事部经理:“请进。”
见习青年小虞:“周经理,你找我?”
人事部经理:“快坐下,小虞。”“告诉你个好消息,你见习期间表现优秀,公司决定正式录用你。回去后,你应该好好谢谢你们职业苗圃的带教老师呀。这是劳动合同,你看一下。”
见习青年小虞:“我知道了,谢谢您,我会一直努力的”
场景四:母亲又一次陪儿子面试后在回家路上
母亲:“俊俊啊,虽然今天面试没成功,但我们还是很有收获的。”
儿子:“嗯,这次面试让我了解了自己的差距,我今后会继续努力的。”
母亲:“嗯……妈妈相信你!”
儿子:“明天我还有一家企业的面试要参加,我想自己去试试。”
母亲:“好啊! 你肯定来行的!”(母子俩击掌)
全体演员走到舞台中央,合唱。(歌词如下)
今天我终于站上这年轻的职场,
我会为你骄傲鼓掌,
今天我将要走向这挑战的远方,
职业苗圃助你扬帆启航。
主持人:谢谢周琴女士的演讲,同时也感谢虹口区的就业促进中心的表现,接下来是我们的互动环节,大家有问题可以和周琴女士进行互动交流。
周琴:大家有关于成长的话题都可以提问。
听众:您好周老师,我想问一下,如果自己家里面是做家族企业,自己家开公司的。您认为是在家族企业上班,还是选择外面的企业奋斗?
周琴:谢谢您的提问,我认为这个是因人而异的,如果你喜欢家族企业,有这样的资源那你可以出去锻炼一下,历练一下,回头再进家族企业也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你不喜欢这个家族企业,即便是让你在家族企业经营,你也不一定能够做好。所以我们说因人而异,要看他自己的意愿,不知道我这样的回答你满意吗?
听众:这是我自己的一个经历。
周琴:谢谢您,我也希望你能够找到自己内心需要的真正所在,因为我们说每一个人他都有自己心里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所以我们说不管有没有家族企业,不管内心强大之后,不管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只要自己坚持都可以成功。
主持人:谢谢周女士的回答,我们继续提问。看看哪位听众。
听众:谢谢周老师我想问一下,不是说现在留学很热门,你从老师的角度觉得,一个孩子他是不是一定要留学,还是说不一定,留学是不是真的能够增加他竞争力,因为留学也有很多回国的。到时候有留学背景的人或者没有留学背景的人,都来应聘的,你是怎么考虑的?
周琴:我们现在随着条件越来越好,可能很多人都考虑这个问题到底留学好还是在国内发展好。两个方面,第一个你出国留学目的是什么? 有很多人因为大学没有考好好大学,在国内混不下去了,出国留学。花着父母的钱到外国留学,所以我们要搞清楚,为什么要出国留学。自己要有很强的愿望,出国留学想得到什么样的积累。如果你觉得可能因为在国内混的不好,我出去留学镀镀金,可能你回来,金没有镀好,家里的钱也花的差不多了。但是如果你本身在国内的时候,就是很有自己理想,知道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追求什么,冲着这个目标,我出去我对自己目标能有一定积累,出去锻炼自己。那么你回来肯定不一样,第一你出去目的是什么,第二在国外的生活方式不一样。如果在国外还在中国人的圈子里,你还是没有提高,还是学不到他们文化或者精髓的东西。所以你真正要带着自己的理想动机出去,而不是盲目说出去跟风。当然在求职过程当中,也碰到很多海归人士变成“海带”。他觉得回来以后一定要找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钱不是白砸了。但是他出去能够没有得到提升,这样他出去就和没有出去一样。谢谢。
听众:老师您好,我有一个问题,对于出入职场的人怀揣着一个目标,找到一份工作。但是真正当你在岗位上待了一段时间,理想和现实肯定会有差距的。
周琴:我们说每个人进入职场都还揣着自己的梦想,发现理想和现实不太一样,备受打击。但是我要知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现在很多动物都没有本性。因为环境太好了,他们可能失去它们一些竞争优势,基因就退化了。我们的人一定要在逆境中成长,我们山上很多羊,狼很多的时候,羊始终保持警惕,所以羊拼命跑,它的能力越来越强,肌肉越来越紧实,我吃着也觉得越来越好吃。那你再吃现在的羊或者鸡,还有那种味道吗? 也许就没有味道了,为什么? 因为环境变的舒适了,它没有紧迫感,所以它的基因会退化。在职场中我们也是一样,当我们理想和现实有矛盾的时候,我们在想我们的理想是不是要不断修正。不是说我雄心壮志,我的理想是这个一定要实现这个。人的理想目标是遇到问题,不断完善和修缮,然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所以碰到了挫折,碰到不一样,你始终要告诫自己,这就是给你的压力,只有经历了这样的挫折。你才能够成长,一个人只有经历了更多挫折才能够在挫折当中,找到如何摆脱挫折的方法。如何你都没有经历过挫折和谈经验可谈。面对这种落差,我觉得不可怕,多尝试才可以成功。
听众:周老师我的问题是,因为不单单是一些毕业生找工作的,其实还有一些已经在职场上工作过的职业选择和跳槽的问题。我的问题可能是双向的,在企业里面如果你发现工作人员他表现挺好的,然后他能力也是可以的。但是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对于工作人员来说,他觉得我的能力相当不错,但是现在公司提供给我的平台,以及提供的岗位还有指导方面发展方面可能不和我的期望,那我会去找一些新的机会,这个是作为工作人员的角度。作为公司管理人员的角度,现在这个时候可能会根据具体的一个部门或者团队,他发展的实际情况,就是多方面的考虑,那么我可以提供给不同的人员的机会的话,应该也是有限的,而且是根据具体的人提供。在双方的这种情况下,如果出现了这位工作人员提出离职或者跳槽的想法时候,我的问题是这位同事他自己应该怎么判断和做一些取舍,这方面想听一下意见。
另外作为管理人员他怎么来和这位同事做沟通,还有他自己的工作怎么协调?
周琴:谢谢,她谈了两个方面一个是个人一个是组织,当我们觉得组织培养你的机制和你自己想发展的机制,没有很好吻合度的时候,个人和企业怎么处理。就像我们前面说的视野一样,我们个人从发展的角度观察这个问题。而组织是从一个部门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比如竹子前几年的成长,为什么一直不长高,因为它在向下生根,到了第四年它会以每年几十米的速度成长,所以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你的能力真的能力积累到你可以发展的时候,肯定是没有阻碍的企业一定会考虑到是否发展。如果企业没有这么做,你不妨想一想,我是不是应该再培养培养自己。而不是那么浮躁认为,现在就应该跳,是不是能够积累更大的力量。我们不排除很多优秀的人聚在一起,可能看不到你优秀的那一面,但是你知道,当你的光环积累到没有人能阻挡的时候,组织肯定会看到。所以个人要有一个评断,是我的能力真的可以跳槽了,还是需要再积累一下。如果我认为有更好的发展方向,觉得自己的能力可以达到。没有问题,你可以做更高层面的积累。
作为组织如果这个人在综合层面考虑的话,她还不是最优秀的,那么她的机制可能会激励更多的人,会有优先权的关系。不知道我的回答你是否满意。
主持人:我们互动的就告一段落,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和现场咨询专家进行交流,我们今天的讲座就到处结束,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周琴老师,最后我们将调查表交给场外的工作人员。下一场活动为4月30号周六上午,由毕马威企业咨询有限公司人事总监,郁时明老《企业喜欢招聘什么样的员工》欢迎大家参加,谢谢!
[1] 虹口区就业促进中心是政府公益性就业服务机构,紧密围绕“创业促就业”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就业工作目标,为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全社会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