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乡位于云阳县城区东南面,境内的文峰古塔为县内最高最大的风水塔,以证文风昌盛而得名。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就了新津乡特色鲜明的文化艺术,在新津乡新津村,至今仍然流传着一种叫“新津船工号子”的传统民俗音乐。
船工(图片由云阳县文化馆提供)
新津船工号子由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和下滩号子等组成。为了适应行船需要,根据水势缓急,所唱号子的名称和腔调都有所不同。船工号子的节奏变化也较大:在平静的江面唱的号子,舒缓悠扬,长于抒情,音乐性很强;而在闯滩时,紧促高昂,节奏急促;在水流最急处唱的“交架号子”(学者称“拼命号子”)则雄壮紧张到了极致。不同曲牌都是独立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因为劳动操作的连续性,各种号子能连接起来,形成“联曲”。
领唱者叫号子头或号子哥,号子头根据其嗓音,分为洪亮粗犷浑厚的“大筒筒”、高亢清脆的“边音”等不同流派。在行船过程中,随着水情的变化,所有劳动工序的衔接、劳动强度的张弛,都靠号子头唱腔的变化来指挥。
船工劳作(图片由云阳县文化馆提供)
船工号子中各种“数板”的唱词,往往是由号子头即兴编唱,并无定式,许多号子头往往是优秀的地方戏曲表演者,因而,号子在发展过程中,糅合了地方戏曲音乐的音调,其唱词大多源于戏文小调、民间传说或者沿江古迹。现阶段的许多号子做了很多创新。还有一部分号子并无唱词,船工唱的全是“嘿,哟,嗨”等语气词,这种曲牌大多以其节奏和气势而别具一格。
新津船工号子保存下来的实物有:头巾、船工衫、腰巾、草鞋、桅杆、纤藤、扯扯、草帽等。记载新津船工号子的文史资料有十余本,还有录制的音像资料,这些可进一步深化新津船工号子的歌唱性和观赏性,使其得到传承和发展。
新津船工号子现为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根据新津乡文化服务中心收集的资料显示,新津船工号子无完整的传承谱系,但已确认丁敬海和其哥哥丁敬明是第三代传承人。
新津船工号子传承人选介:
丁敬海1945年3月出生在长江与磨刀溪河流交汇处新津乡。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新津乡船工号子第三代传承人丁敬海现年72岁高龄,延传家族船工号子,从15岁开始便做起了纤夫,后成为船舶领唱者,即号子头或号子哥,在行船过程中,随着水情的变化,用不同的唱腔来指挥所有劳动工序的衔接、劳动强度的张弛。
2014年的夏天,一听有人想了解船工号子,云阳县新津乡新街老船工丁敬海不顾老伴劝阻,头顶烈日,手摇一把扇子就来到了乡文化服务中心。他身着短裤、背心,穿着拖鞋,膀大腰圆、声音洪亮。岁月带走了丁敬海的青春,却没有带走这位69岁老人身上的船工印记。老人告诉我们,由于家里穷,加之身体强壮,他15岁便在江边当纤夫拉船,这一干就是9年,直到长江里的船开始实现机械化后,他才退出拉船的行当。据老人说,当时他主要在长江支流的磨刀溪上拉船,磨刀溪滩险水急,船工号子的种类很多,船遇险滩,拉船的纤夫便集中精力喊号拉船,号子的声调也显得急促而有力,驶过险滩后,号子便变得舒缓。如果此时船工看见江两岸有姑娘,年长的船工还会带头喊唱一些抒发情感的号子。每当喊这些号子时,他们就将拉船过险滩时的艰辛忘得一干二净了……现在他还能记住十余首船工号子。平时每遇长江涨水,他就会一个人到江边,情不自禁地喊唱起号子。
丁敬海在2009年5月20日参加新津乡首届文峰新津、文化新津采风活动时,喊唱美丽动人的船工号子,获得优秀个人奖;2011年6月6日,参加了新津乡“文峰启秀,亲乡善水”第三届龙舟节比赛活动,以突出的表演成绩获得优秀个人奖;2012年3月27日,参加了云阳县首届“旅游达人海选”故陵分赛场赛事活动,取得个人晋级;2012年,参加了全县9·28民俗文化展演周的民间歌舞专场赛事活动,喊唱铿锵有力、纯朴粗犷的新津船工号子,荣获云阳县民俗文化展演周民间歌舞大赛二等奖。
丁敬海作为号子头,根据江河水势水性的不同、明滩暗礁对行船存在的危险性、摇橹扳桡的劳动节奏,编创出一些不同节奏、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如船行下水或平水时,唱的是“莫约号子”“桡号子”“二流摇橹号子”“龙船号子”等,此类号子音调悠扬,节奏不快,适合扳桡的慢动作,也是船工在过滩、礁的紧张劳动后,体力精力上的劳逸调剂;闯滩时,唱“懒大桡号子”“起复桡号子”“鸡啄米号子”,此类号子音调雄壮激烈,具有强烈的劳动节奏特点,以适应闯滩的行船需要;船行上水拉纤时,唱的是“大斑鸠号子”“幺二三号子”“抓抓号子”“蔫泡泡号子”,此类号子旋律性强,因拉纤时船工很累,为缓解紧张情绪、统一脚步和集中力量而喊唱的;过险滩时,要唱“绞船号子”“交加号子”,此类号子以激烈、雄壮的音调给船工提劲。新津船工号子分四平腔数板、懒大桡数板、起复桡数板、快二流数板、落魂腔数板等种类,在这些腔调中,号子头的领唱部分,节奏在规范中又有变化,小腔花音使用较多,带有一定的即兴成分,故有“十唱十不同”的说法。但总体上既有雄壮激越的音调,又有悦耳抒情的旋律,在行船中起着统一劳作和激发船工情绪的作用。几十年来,丁敬海授徒达100余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