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栖霞镇打夯号子的传承人王康明

栖霞镇打夯号子的传承人王康明

时间:2023-03-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1986年调查,打夯号子起源于清朝云阳栖霞打夯号子唱腔班。)打夯号子代表性传承人选介:王康明1960年4月8日生于红堰乡平安大队二生产队。在2013年8月,荣获栖霞镇“打夯号子”演唱贡献奖。目前,在王康明同志的精心传授和带领下,栖霞打夯号子队员已有10多人,均能够熟练掌握演唱技术要领,为栖霞打夯号子队伍增添了新的活力,为栖霞打夯号子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做出了贡献。
打夯号子_乡音乡情

栖霞镇位于云阳长江北岸三峡库区腹地,距新县城23公里,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万宜高速路、省道渝巴路和县道红双路均贯穿栖霞境内。栖霞镇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栖霞境内至今流传着具有本地特色的民间音乐唱腔“打夯号子”。

打夯号子(图片由云阳县文化馆提供)

打夯号子是栖霞的一种民间音乐表现形式,是农民在劳动时所唱的一种歌,在筑堤、筑坝、筑坎时用于提劲和提神。其音律舒展、层次感强、内容丰富、粗犷激昂,词多即兴编唱,常为一领众和,有时也齐唱,领唱者就是集体劳动的指挥者,歌词可根据需要随意改编,既可唱与劳动有关的内容,也可唱古今中外历史、天文地理等,想唱什么就可唱什么,灵活性很强。有时还可由一人以歌提问,其余的人用歌回答。

“打夯号子”以唱为主,腔调基本固定,随着号子一起,在工地上形成边打夯边唱歌、边唱歌边打夯,歌声、夯声相互交织,节奏合一,“唱中夹话白,呼中有人应”的独特风采,极具号召力。

根据1986年调查,打夯号子起源于清朝云阳栖霞打夯号子唱腔班。打夯号子传承人许衍权讲,他师从第六代打夯号子传承人许兴寿,许兴寿曾在民国后期担任打夯号子唱腔班主角。第七代打夯号子传承人有:许衍权、李继兴、毛春芳、谭坤禄、王康明、罗来银、卢得安、冯贵春、刘国华等人。第八代打夯号子传承人有:许兴武、谭坤兴、谭坤才、唐中贵、黄军、石本清、唐军、黄道银等人。

号子手(图片由云阳县文化馆提供)

打夯号子现为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王康明为代表的传承谱系列表于后:

以王康明为代表的传承谱系

(注:第二代至第五代,家族传承人不详。)

打夯号子代表性传承人选介:

王康明1960年4月8日生于红堰乡平安大队二生产队。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967年9月至1973年6月在龙门学校读小学;1973年9月至1975年6月在苟山学校读初中。王康明初中毕业后一直跟随其父——第六代传承人王安太学唱打夯号子,积累了丰富的打夯经验,掌握了所有关于打夯和制作夯石的技术流程,还能做到勤学苦练。王康明学会了做石夯石、铁夯石,还学会了用力技巧,怎样打夯才有力量,怎样才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他擅长打夯号子的领唱,领唱的打夯号子最多,特别是在“农业学大寨”期间,他经常参加文娱宣传队的演出。他十分爱好参加筑堤筑坝的打夯劳动,大人们都夸奖他喊唱得很好听。后来一直参加栖霞镇打夯号子队的喊唱,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

1978年,王康明在红安大队专业队搞农田基本建设时,荣获“打夯号子演唱优秀队员”称号。他劳动时积极肯干,曾获“青年突击手”称号。1990年担任打夯号子传承人以来,常到乡文化站进行培训,经常受到培训老师的表扬,特别在2013年的“打夯号子”活动中表现尤为突出。在2013年8月,荣获栖霞镇“打夯号子”演唱贡献奖。

王康明的技艺特点是:用力恰当且省力,效果也很好,还能带动其他人均匀地用力配合;不但会打夯而且还会制作夯石(去年有个夯石破断了,后来重新制作的一个夯石,就是他做的);在打夯时表情自然大方,不但会领唱,还会回应唱;他还能自创新的唱法,演唱技艺本领还在不断提高。

1990年,王康明创办了“打夯号子培训班”,陆续招收新的打夯号子学员,传授夯石制作工艺和打夯号子的唱腔、唱法以及一些最基本的音乐要素,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研究打夯号子如何才能保护传承下来,以待更进一步地进行传承和创新。目前,在王康明同志的精心传授和带领下,栖霞打夯号子队员已有10多人,均能够熟练掌握演唱技术要领,为栖霞打夯号子队伍增添了新的活力,为栖霞打夯号子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做出了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