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溪穿扬号子

大溪穿扬号子

时间:2023-03-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溪穿扬号子分早、中、晚三种,穿插时序各有不同。总的说来,大溪穿扬号子具有高亢嘹亮、热烈奔放的特点,旋律多为级进,音域多在2至9度之间,形成了具有浓郁山野气息和地方特色的演唱风格和特性音调。对于大溪山歌,尤其是大溪穿扬号子,他牢记在心,喊唱时灵活自如。他新编的大溪穿扬号子受到巫山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重视,多次被推荐参加重要的文艺演唱活动。他演唱的大溪穿扬号子受到普遍的赞扬和好评。
大溪穿扬号子_乡音乡情

大溪,这个古老而神奇的文化遗址,是三峡歌谣的起源之地。大溪位于三峡库区巫山县境内,地处长江和大溪河交点,风光秀美、民风淳朴。早在新石器时期,大溪先民为祭祀太阳神,便以歌号相伴太阳。为防止天狗食日,先民以高亢的歌号之声吓跑天狗,这歌中有号、号中有歌的唱腔就是独特的大溪穿扬号子。随着农耕业的发展,先民又将此歌号用在田间劳动中,以激发热情,缓解疲劳。穿扬号子以其清新的格调和动人的音律牵动了诗人们的情怀。刘禹锡在《竹枝词·桃花山》中写道:“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其中“红花满上头”“春水拍山流”就是描写大溪桃花山一带依山傍水、满山桃花的美景。白居易也在《竹枝词》中写道:“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蛮儿巴女齐声唱,愁煞江楼病使君。”其中的“蛮儿巴女”就是指峡江大溪一带的山民,“夜静山空歇又闻”生动地描绘出山民们齐声高唱歌号的热闹场景。至今,大溪山民仍然爱歌爱唱,无论在山坡上、院坝里、峡谷中、河滩边,或遇红白喜事、劳作庆典,都能听到各种曲调的穿扬号子,有的还配以敲打、吹奏乐器,十分动听。

大溪穿扬号子中歌和号的穿插最具代表性,穿扬号子将大量村言俗语入词,使之具有流畅朴实的自然美、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易懂易记,顺口成诵,朗朗上口,韵味无穷。歌手除了可唱固有的曲调以外,还可根据情况随机应变唱起即兴创作的民歌来,哪怕隔山隔水也可表达情意,交流思想感情。

大溪穿扬号子分早、中、晚三种,穿插时序各有不同。总的归类为百歌十八号,九板十三腔。其中“歌”一般是以七言五句为体裁,而“号”一般是以五言四句为体裁。这就构成了大溪穿扬号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穿扬歌”“穿扬号”犹如一首七言的“梗子”与一首五言的“叶子”交错穿插,“扬”起来如“穿花”一样,很是生动有趣。五句歌、四句号在形式上有独唱、领唱、合唱等。五句歌是在七言四句歌后面加上一句,但并不是“硬加”上去的,而是恰如其分,且五句歌谣的精华往往就在这“加”的一句上,加的这句往往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古往今来流传在民间的穿扬号子丰富多彩,以表达男女相爱的情歌为主。有的粗犷高昂、厚重朴实,有的清新悦耳、婉转悠扬。总的说来,大溪穿扬号子具有高亢嘹亮、热烈奔放的特点,旋律多为级进,音域多在2至9度之间,形成了具有浓郁山野气息和地方特色的演唱风格和特性音调。

大溪穿扬号子现为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黛溪河帮、大溪帮为代表的传承谱系列表如后:

以黛溪河帮为代表的传承谱系

续表

以大溪帮为代表的传承谱系

大溪穿扬号子代表性传承人选介:

冉启春1954年生于大溪乡黛溪河。从小随父亲冉自钜学唱山歌,得到父亲的真传。他经常走村串户,虚心向号子头学习。在田间地头、山坡河坎,到处都听得见他的山歌声音。对于大溪山歌,尤其是大溪穿扬号子,他牢记在心,喊唱时灵活自如。同时,他热心于传统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收有弟子5人,收集、整理和传唱的大溪穿扬号子,取材广泛,内容丰富。他是一个很好的创作型民间歌手。他新编的大溪穿扬号子受到巫山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重视,多次被推荐参加重要的文艺演唱活动。他演唱的大溪穿扬号子受到普遍的赞扬和好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