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作为荆楚文化之根,浓厚的荆楚文化氛围构成了湖北独特的文化气质和文化传统。近几年,以传承荆楚文化为目标的文化社会组织在湖北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逐步实现“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基金会”三位一体的文化社会组织结构,在组织架构上逐步完善发展。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湖北省的文化地位也进一步得到重视。而政府对于公共服务的提供由于受制于方针政策,加之政府在公共领域有些情况无能为力,发展文化的重任很大一部分需要依托于文化社会组织。面对这种状况,对于文化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一、总体状况分析
(一)总量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15》,截至2014年年底,湖北共有文化社会组织2331个,其中社会团体1176个,基金会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149个。然而研究团队通过搜集湖北省社会组织网公开数据,仅查询到文化社会组织140个,其中文化社会团体125个,文化民办非企业单位12个,文化基金会3个。省社会组织网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差异如此之大,可见信息公开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成立时间分析
除了四个成立时间暂无相关信息的社会团体(湖北省旅游文化发展促进会、湖北省工笔画协会、湖北省企业家作家协会、湖北省鲁迅学会),通过对于其他的文化社会组织的时间研究可以发现,首先,6.62%的文化社会团体成立于1980年之前;其次,成立于1980年至1999年,每10年成立的文化社团相等,均占文化社会团体总量的19.11%;再次,成立于2000—2009年的文化社团占总量30.88%;最后,成立于2010—2014年的文化社团就达到总数的24.26%,说明文化社会组织发展进入高峰期,这与国家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密切相关。
(三)分布区域分析
从成立区域来看,96.43%的文化社团的注册地为武汉市,只有3.57%的文化社会团体成立于十堰、孝感、鄂州等城市。例如,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湖北省武当道茶文化研究会注册于十堰;湖北省吴楚文化研究会注册于鄂州。可见湖北省内各地区文化社会组织发展非常不平衡,武汉地区占有绝对优势。这不仅与各地文化、经济存量有关,更与武汉作为湖北省省会,处于政治中心地位关系很大。
(四)主管单位结构分析
从样本数据的统计可知道,湖北省的文化社会组织的主管单位众多,具体如下:首先,文化社会组织的主管单位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部门,即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38个文化社会组织(占比为27.14%),省文化厅主管18个文化社会组织(占比为12.14%),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13个文化社会组织(占比为8.57%),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11个文化社会组织(占比为7.86%);其次,省新闻出版局主管5个文化社会组织、省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委员会主管6个文化社会组织、省委宣传部与体育部均主管5个文化社会组织。再次,还涉及众多其他部门,例如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省农业厅、省旅游局等也是主要管理单位;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省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省政府办公厅、省委党史研究室、省统战部、省水利厅、省老龄委、省交通运输局、省广播电视局、省工商局、省地方志办公室、省文物事业管理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科学技术厅,省政协办公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工商联合会、省妇联、省民政厅、省商务厅等等(具体见图8-1)。
图8-1 湖北省三类文化社会组织主管单位数据图
(五)年检结果分析
由于数据公开有限,即大约19.27%的文化社会组织无年检信息。有年检结果的样本数据中,28.32%的文化社会组织年检结果为“基本合格”,60.61%的文化社会组织年检结果为“合格”。总的来看,相比东部城市,年检结果合格率并不高。
二、文化社会团体状况分析
(一)成立时间分析
通过对现有文化社会团体的注册时间的研究可以发现,7.2%的文化社会团体成立于80年代之前;20.8%的文化社会团体成立于80年代;20%的文化社会团体成立于90年代;32%的文化社会团体成立于21世纪前十年;而2011—2014年,文化社会团体的发展迅速,16.8%的文化社会团体出现在这四年间。由此可见,文化社团新增的数量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断增加的,呈现明显上涨趋势。特别是21世纪以来,文化社会团体的增长速度更快,可以说文化社会团体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井喷期。2010年以来,伴随文化产业发展被提上国家战略高度,文化社团作为活跃文化市场的重要因子,其发展也迎来一个黄金期。
(二)组织类型结构分析
根据湖北省社会组织网的登记状况统计,关于组织机构类型,共有125个文化社会团体进行了登记。总的来看,湖北省文化社会团体的类型相对多样,共有八类不同类型:交流中心、联谊会、委员会各1个,商会、联合会各2个,促进会6个,协会42个,学会40个,研究会30个。其中,占据前三位的依次为协会(占比为33.6%)、学会(占比为32%)、研究会(占比为24%),说明这三种类型是湖北省文化社会组织的主要形态。
(三)分布区域分析
从区域分布来看,湖北省的文化社会团体分布高度集中。除了2个文化社会团体成立于十堰地区(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湖北省武当道茶文化研究会),以及湖北省孝文化研究会注册在孝感地区,湖北省吴楚文化研究会注册在鄂州以外,所有文化社会团体均成立于武汉。可见,湖北省内各地区文化社会组织发展非常不平衡,武汉地区占有绝对优势。这不仅与各地文化、经济存量有关,更与武汉作为湖北省省会的地位有紧密关联。
(四)主管单位结构分析
统计各个文化社会组织的主管单位,得到数据如下(见图8- 2):首先,最核心的主管单位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37个文化社会组织)、省文化厅(15个)、省科学技术协会(11个)、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11个);其次,省新闻出版局(5个)、省委宣传部(5个)、省体育部(5个)、省新闻工作者协会(3个)、省农业厅(3个)、省旅游局(3个)也是重要的主管单位。再次,还有省政协办公厅、省商务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工商联合会、省妇联,各主管2个文化社会团体。最后,管理文化社会组织数量较少的主管单位有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省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省政府办公厅省委党史研究室、省统战部、省水利厅、省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委员、省民政厅、主管单位为省老龄办、省交通运输部、省广播电视局、省工商局、省地方志办公室等。总体来说,分布比较分散,但是也是比较均衡——社科联与文化厅是最主要的管理部门,有助于文化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图8-2 湖北省文化社会团体主管单位数据
(五)年检结果分析
根据可获得的数据,除去19个无年检信息的社团组织,文化社会团体的年检不合格率为0.94%,相对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基本合格率为32%,合格率为61.6%,可见,合格率水平也相对较低。据调查发现,负责年检的组织给出“基本合格”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如:填写不及时、不合要求,信息公开不到位等。
(六)信息公开状况分析
在统计的文化社会团体中,只有8.8%的文化社会团体有自己的网站,向公众公布自己的社团构架、组织机构以及活动主旨,并定期更新自己的活动。依据国家相关信息公开条例,这些组织应当及时向公众公布自身相关信息,然而数据显示,各个文化社会团体的信息公开状况不佳,亟待提高。
三、文化民办非企业单位状况分析
(一)总量分析
湖北省文化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数量占到所有文化社会组织的49.29%。发展速度还是较快的。文化民办非企业单位作为文化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极大推动整个社会的文化发展,由于其具有一定的自营能力,对于提高整个文化竞争力也有极大作用。
(二)成立时间分析
湖北省文化民办非企业单位大多数成立于2010年以后。早年成立的文化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较少。例如,湖北省关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湖北省的楚慈书画院等。可见,湖北省文化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起步是相对较晚的,但发展速度比较快。
(三)组织类型分析
湖北省文化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机构类型相对分散,共有包括艺术中心、博物馆、画院、俱乐部、培训学校、培训中心、研究院在内的7种类型,其中相对较多的为研究院(占比为33.33%)、艺术中心(占比为16.67%)和俱乐部(占比为16.67%)。除了分布分散,其他类型的文化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数量不是很多,还需不断壮大。
(四)区域结构分析
从区域分布来看,湖北省文化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注册主要集中在武汉,只有极少数分布在其他城市,例如,孝感的三江航天水上俱乐部。可见,文化民办非企业单位在地域上的分布也是极其不平衡的,依旧是以武汉为中心。就文化民办非企业单位本身来看,其发展相对灵活,受地域限制较小,但是除了省会以外的其他城市发展缓慢,可见湖北省整体文化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五)主管单位结构分析
文化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主管单位较为分散。根据样本数据来看,首先,省文化厅与省体育局是最主要的核心管理单位,其主管的文化民办非企业单位占比分别为16.67%、25%;其次,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省文物事业管理局、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省科学技术厅也是重要的管理部门,分别各自主管着8.33%左右的文化民办非企业单位。
(六)年检结果分析
从已有年检信息公布数据来看,已公布年检信息的文化民办非企业单位, 42.86%的文化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年检结果为“合格”,例如湖北省兰文化博物馆、湖北省楚天文化研究院、湖北省时代体育舞蹈培训中心;57.14%的文化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年检结果是“基本合格”。总的来看,合格率是比较低的。可见,湖北省文化民办非企业单位自身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
四、文化基金会状况分析
根据2015年国家统计局《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截至2014年年底,湖北共有文化基金会6个,但可以查到公开数据的文化基金会只有50%。首先,从成立时间来看,最早的文化基金会成立于2003年,是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之后,集中于2013年成立了两家文化基金会,即湖北省荆门聂绀弩诗词研究基金会、佛教慈善基金会。其次,从文化基金会分布区域来看,三个文化基金会的注册地与活动地域均为武汉。再次,从注册资金来看,除了成立较早的文化艺术基金会注册资金只有10万元以外,其余注册资金均有二三百万元。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基金会的资本不断壮大,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保障也大大增强。
五、小结
由于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有力的政策扶持,湖北省文化社会组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组织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长;组织结构不断完善,形成了“文化社会团体——文化民办非企业单位——文化基金会”三位一体的文化社会组织结构。虽然文化基金会数量暂时较少,但是近年来也呈现集中增长态势;文化涉及领域不断拓展,从传统的体育、教育类开始向新兴的影视、动漫类发展。
但是必须要重视的是,湖北省的文化社会组织的发展也只是处在初期阶段,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文化社会组织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随相关文化政策变化而动的态势,很多文化社会团体、文化基金会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湖北省承袭荆楚古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文化社会组织应该结合本土优势快速发展。因此,在下一阶段,有必要将更多的关注投向本土特色,打造本省独特的文化名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