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杠杆分析
根据经济杠杆原理,当高速公路收费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高速公路运营效益的变化。很多学者就从经济杠杆利益和风险的角度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变化的程度及变化的原因。在高速公路开通初期,由于顾客对道路状况不熟悉,对收费标准的认同不够,车流量可能波动很大,甚至远远低于期望值,效益(利润率)较低,项目运营可能发生亏损。随着周边道路的完善和顾客对路况的熟悉,车流量将不断增加,渐渐达到或接近设计车流量时,高速公路项目运营公司将有利可图。用财务杠杆来表述就是投资利润率与银行借款利率的比较,当高速公路投资利润率高于银行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出资人利润越多; 相反,当高速公路投资利润率低于银行借款利率时,则借款越多,出资人损失越大,此时借款利息必将成为高速公路项目运营公司的沉重的债务包袱。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得到全国各大银行的鼎力支持。初期的财务困难可以通过债务展期化解风险。高速公路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较长,初期的经济风险如能得到较好化解,从长远来看高速公路项目是可以实现还本付息的。同时,由于高速公路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具有公共工程性质,因此通常可以获得部分政府财政补贴。此类资本金的融入,减少了高速公路项目运营经济风险。
2.资产结构分析
资产是高速公路项目拥有的可通过高速公路运营创造收益的经济资源。不同形态的资产对高速公路运营效益有不同的影响。按照资产的流动性和周转快慢一般将资产划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两类。债务主要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投资,需要在未来将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经济责任。按偿债期限的长短一般将负债分为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
根据财务分析基本理论,通过资产结构分析与计算,可以揭示出高速公路项目拥有的经济资源情况,包括经济资源的总规模和具体分布形态。一方面,高速公路项目资产增减必将引起高速公路项目收益的不确定性变化。所有非合理的资产结构都会降低企业创造收益的能力。收益能力的降低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前兆。另一方面,企业的资产结构将决定企业两类负债的比例范围,所有与资产结构不相适应的负债结构都将增加企业的偿债风险。
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来说,资本结构的合理比例范围不同。由于高速公路项目投资大,债务资金通常由收费收入进行偿还,因此投资回收期长,长期债务在债务资金比重大,导致偿债风险相对其他行业来说较大。
3.公司治理结构分析
公司治理结构是高速公路公司对高速公路项目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组织结构体系。它不仅规定了高速公路运营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而且明确了高速公路运营中决策遵循的规则与程序。在企业制经营模式下,由于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与高速公路公司为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是降低代理成本,使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不干预高速公司的日常运营与管理,同时又保证高速公路运营效益最大化。
高速公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失效,导致了高速公路公司经济风险管理的低效率,最终造成高速公路公司不能在经济风险形成初期就实施有效管理。例如,为完成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下达的运营费收入指标,为了实现自身收益的最大化,高速公路公司更重视经营业绩,而对于经济风险采取掩饰、隐藏等措施。经济风险存在一定的潜伏期,且最后形成财务账面损失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结果经济风险所造成的大部分损失并不是高速公路公司承担。
4.经济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高速公路项目运营中的经济风险直观反映在财务指标上,其极端形式是高速公路项目运营公司效益严重下降,经营陷入困境。在我国现有高速公路建设融资体系下,直接体现在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经济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1)经营亏损
高速公路项目运营公司的经营状态陷入困境,导致由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为主营业务收入带来的利润不能够支付运营成本,从而影响到期债务本利的偿还。
(2)流动资金缺乏
在特定的时间内由于到期债务膨胀,而将可用资金全部用于债务偿还,导致流动资金匮乏,无力开支高速公路项目正常运营所必需的人力、材料、设备等资源支出,导致高速公路项目无法继续正常运营,后期债务偿还也必将受到影响。
(3)债务结构不合理
一方面,长期债务比重过大,容易形成特定时间本息支付压力陡增,影响债务的支付; 另一方面,如果债权人已发现高速公路项目运营公司的财务状况不佳,短期债务的融资能力可能因此而削弱,项目可使用的短期资金不足,导致项目的债务支付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4)资产负债率高
正常经营的高速公路项目运营公司,一旦整体的资产负债结构失去平衡,就会损害公司的偿债能力,导致经济风险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