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学的角度
康 晨
资源开发是指企业、政府或个人等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主体,主观有意地对资源数量、质量、分布等状况进行干预和改变以获取预期效益的行为的总称。广义而言,按资源性质,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自然资源一般是指一切物质资源和自然过程,通常是指在一定技术经济环境条件下对人类有益的资源;社会经济资源又称社会人文资源,是直接或间接对生产发生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1]从生态学的角度而言,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制约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加强对资源开发的社会管理,使自然资源开发保持可持续发展。笔者试从自然资源的角度,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及社会管理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我国资源开发的现状
(一)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总面积的7%,人均耕地面积0.106公顷 (1.59亩)。我国森林总面积1.75亿公顷,森林蓄积量为124.5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8.21%,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0.132公顷,居世界第122位,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第6位,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煤的储藏量达6000亿吨,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储藏量约462吨,远远小于世界平均水平。石油储藏量是16000万吨,占世界总量的2.3%,可开采年限只有20.6年,低于世界平均年限42.8年。总体而言,我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2]
(二)自然资源开发的现状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多,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是人均仅及世界人均1/3;高质量的耕地少,后备资源2亿亩,其中可开垦成耕地的仅1.2亿亩。但因为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十分有限。相当一部分地区存在广种薄收、过度垦荒。林地的利用缺乏规划,造林的成活率低。草地存在不合理的使用,过度放牧,再生能力差。土地的生产力不断下降。[3]
我国水资源绝对量大,相对量小,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旱涝灾害频繁;从水能资源来看,由于我国水资源分布明显的东西差异与南北差异,水能资源分布也不均衡。因此,地下水分布也与河流一样,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而且水资源在年内、年际分配不均,受季风、季节的变化影响,在水资源开发方面,我国水利设施不足,导致供水能力不高,而且水资源受污染严重,最严重的是黄河、淮河、海河、辽河等流域缺水;水污染主要是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产生的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排入河流,东部人口和工业密集区较为严重,南部河流由于水量丰富,自净能力较北方河流强,污染度也比北方河流轻些。[4]
我国地处中低纬度,一是热量与辐射资源十分丰富。二是气候类型丰富。三是降水是极为重要的气候资源,在南方山区降水资源丰富,有良好的发展山区经济的潜力。但在北方,降水资源不足已经成为限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子。四是风能是一种重要气候能源。我国风能资源在全球居中等偏下水平,10%左右可供开发利用。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区在内蒙古与沿海地区以及各地风口等地。
中国森林类型多样,森林植物种类繁多的特色,森林资源面积蓄积数量大,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小,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人均森林面积0.11公顷,人均森林蓄积量8.6立方米,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11.7%和12.6%,属于世界上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5]
我国的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8%。同时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支柱性矿产 (如石油、天然气、富铁矿等)后备储量不足;二是小矿床多,大型特大型矿床少;支柱性矿产贫矿和难选冶矿多,富矿少,开采利用难度很大;三是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未来20-30年内,我国矿产品的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而大宗矿产储量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矿产消耗增长的速度。据预测,201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品中,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矿产将难以保证需求。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鱼类5000多种,虾、蟹、贝、藻类千余种,我国海域已有记载的生物可达万余种。我国海洋资源中不仅生物资源繁多,还有大量矿产资源、动力资源和海水资源。我国近海石油储量据估计可达50亿-150亿吨,其他海洋资源的总蕴藏量约有9亿千瓦,沿岸砂矿中含有锆英石等多种价值极高的原料。海水中还含有盐、溴、钾、钠、镁等多种化学资源。[6]
二、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粮食安全问题突出。①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全国宜耕土地资源为800万hm2,按照60%的垦殖率计算,可开发耕地480万hm2[7],根据规划2000-2010年各项建设需要占用耕地0.02亿hm2,生态退耕将减少耕地0.033亿hm2,而2010年规划目标要求保有耕地为1.28亿hm2[8]。从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分析,实现该目标的难度较大,确保粮食的安全所需的耕地资源短缺问题更为严重。②耕地质量下降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在耕地面积中,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9]。由于受耕地资源质量的限制和优质耕地数量不断减少,在农业科技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将直接威胁到我国粮食安全。[10]
2.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逐步加大。①资源型缺水问题突出,缺水程度加剧。正常年份全国灌区年缺水约300亿m3,城市缺水60亿m3。[11] 我国因缺水减产粮食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00亿元,影响工业产值两千多亿元。[12]②水污染加重,水质型缺水范围扩大。多项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因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1.5%-2.8%。[13] ③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④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加大,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已有研究成果显示,我国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为8000-9500亿m3。[14]
3.石油供需矛盾突出,依赖程度大。①石油后备储量不足,增储难度大。②进口石油的压力越来越大。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将由目前的30%上升到2020年的50%左右。[2]
4.重要矿产后备资源不足,影响其可持续发展。①重要资源可供利用储量不足。②资源枯竭型矿业城镇困难重重。
5.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影响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①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含量低。②海洋生物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二)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的分析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趋恶化。
1.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价值在认识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传统上的认为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无价,原料低价”,导致了资源的无偿占有、掠夺性开发,资源损毁,生态破坏,环境恶化。在利用上就不加节制,超过了这类资源在容量和数量上的可允许的限度,从而造成资源基石——生态系统功能上的整体退化;反过来,又削弱了自然资源的更新能力。
2.经济盲目扩张与人口膨胀对自然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目前,我国工业污染和与能源相关的污染、商业性开采造成森林大量砍伐和水资源的过度使用,都与经济盲目的扩张,没有考虑到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的价值有关。另一方面,人口的迅速增长是环境遭到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人口急剧增加的局面不改变,增加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剧对环境的破坏。
3.缺乏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一般性原则
(1)未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相结合。
由于我国生产技术比较落后,设备陈旧,管理不善,浪费比较严重。因此,资源节约潜力很大。节约不仅有利于资源保护,又比开发节省投资。开源与节流是互为依存的,开源是节流的前提,节流是开源的继续。
(2)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不相统一。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应讲究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还应讲究生态环境效益,如果片面追求暂时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必将损害资源与环境,破环生态,而恶劣的生态环境反过来又会抑制经济发展。
(3)对可再生资源没有实行合理规范、永续利用。
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坚持,最优利用、适度开发、合理结构、营造养殖的原则,按照生态规律治理生态环境,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地球的生命支持能力。
(4)对不可再生资源没有实行节约、限制和综合利用。
不可再生资源应坚持综合利用、最优利用、回收利用、增加开发的原则,本着节约、限制与综合利用。
三、社会管理视域下的自然资源开发策略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清楚看出我国自然资源总的态势是资源总量虽多,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组合不够合理,后备资源不足,资源相对紧缺,而且浪费严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迅速发展时期,对资源需求量大,如何从资源上保证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首先应该强化政府在资源和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其次,明确规范企业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责任;再次,民间组织应该承担起监督企业、教育民众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责任;最后,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来节约利用资源,以保持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
(一)强化政府在资源和环境保护中的生态责任
政府的生态责任是政府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职责,它是政府责任的一种延伸。政府的生态责任特别的源自政府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的权力垄断性,政府是唯一能够合法调动和支配全社会的公共资源以应对资源危机和生态危机的组织机构。这就要求政府在可持续发展中担任更大的责任。[15] 通过强化科学技术知识在资源开发中的作用、自然资源的科学管理、自然资源开发导向等手段来履行其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中的生态责任。
(二)明确规范企业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责任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生态环境加剧恶化,生态责任业已凸现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加强生态责任建设成为我国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生态责任是企业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责任、对市场的责任、对公众消费的责任。也即企业的环境责任,主要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义务,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企业在经济活动中认真考虑自身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且以负责任的态度将自身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至力所能及的水平,使企业真正建设成为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生态企业。企业承担起应负的生态责任,不仅是社会对企业的要求,同时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在施工管理、生产管理和环保安全管理等方面做好规划论证、设计、施工、监理,加强生产运行过程中的环保管理和监督检查。完善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将安全、环保、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中去。
(三)民间组织应该承担起监督企业、教育民众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责任
环保民间组织从环境宣传教育做起,逐步为社会和公众所认可,走进公众进行环境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他们通过深入基层群众调查研究、走访问卷、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将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给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于政府改善管理、加强执法、推动节能减排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携手企业、帮助企业走绿色生产之路,贴近民众的活动影响公众,争做建设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帮扶与监督并重,督促政府、企业履行相应职责,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树立中国良好的环境形象。
(四)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履行生态环保责任
转变发展观念到生态文明上来不仅需要理论的提高,更重要的在于身体力行,这不仅是政府环保部门的责任,也是全社会每一个人的责任,要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做起,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日常生活行为,工作习惯来践行生态环保型的理念。
在任何经济社会,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依赖知识和智力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使其更有效的支持工业、农业和其他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资源与环境问题将不再困扰人类,最终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1] 百度词典www.baidu.com.
[2] 佚名.我国的资源现状.[J].《管理与财富》,2007.3:P10
[3] 宋敬阳.我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浅探.[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1期:P9
[4] http://www.zjjyedu.org/n10815c31.aspx.我国水资源现状.
[5]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04/1208/4026.html.我国气候资源的特点
[6] http://www.chinamining.com.cn/news/listnews.asp?classid=171&siteid=138776.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7] 刘江.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636
[8] 鹿心社.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资源问题的若干思考 [J].科学社会主义,2001(1):P52
[9] 梁积汉.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现途径 [J].广西社会科学.2003.9:P59
[10] 宋建军.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就和问题.[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3:P179
[11] 汪恕城.资源水利 [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P101
[12] 刘江.中国资源利用战略研究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P65
[13] 刘江.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P260
[14] 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 .全国节水规划纲要及其研究 [M].天津: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3:4
[15]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对策.资源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