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镇地区的文化渊源来自湖熟文化,它是中国江南地区与“河姆渡文化”齐名的史前文化,代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4000~5000年前的灿烂文化。湖熟文化的特征可用“台型遗址”来概括,遗址多表现为岗地丘陵地带中一个个突出地表的土台,其中许多已经发掘出古代先民的生活遗迹。
宁镇地区是南北交通的交会点。古时长江的喇叭口从镇江、扬州以下开始,宁镇地区秦淮河流域和滁河流域是长江下游重要的渡口所在,因此也很自然地成为我国古代南北、东西文化的交汇地区之一(3),承接了中原的新石器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夏商周青铜文化的南下,南方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的北上,以及安徽薛家岗文化、江西山背文化、吴城文化的东渗。春秋战国以后,楚文化、越文化、中原文化等在此交往更为频繁。因此与附近太湖地区的文化相比,宁镇地区的文化具有更多的包容性、过渡性(4)。
西周时期,泰伯奔吴,于此修筑城堡,开始实行奴隶制的生产方式,逐渐改变了当地土著居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周文化与当地的土著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先秦时期的吴文化,对宁镇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东汉末年,蒙受战争灾难的中原人民开始南徙江淮。六朝时期,永嘉南渡,北人南迁达到了高潮。这个时期进入江苏的移民达到26万人。接受北方移民最多的就是宁镇地区。为此,东晋在侨民集中的地方设置侨郡,南徐州就是其中一处。
隋代,随着大运河的开通,南北交通大大改善。宁镇地区因处在运河和长江的交汇之处,成为江淮一带青徐北人南下的第一站。
唐后期、五代十国及宋金对峙时期,大量移民南迁,本地文化南北交融特征进一步加强(5)。
明清至太平天国时期,宁镇地区用兵不断,致使当地居民锐减,外来人口不断涌入。民国初年,定都南京,镇江为省会,也吸引了数目可观的外来移民。
南迁北人一般会在宁镇一带停滞下来,较少进入太湖地区。其原因是:第一,秦汉时期,长江入海口尚在镇江、扬州一带,北人一般在镇江以西渡江,他们进入宁镇地区以后,发现这里低山丘陵,与冲积平原和北方类似,愿意在此居住;第二,南迁北人,很多是衣冠贵族,他们自然要活动于作为政治中心的宁镇地区;第三,由于镇江、南京一带是当时的京畿要地,朝廷也促使北客定居于此行拱卫之效。相较而言,太湖地区属于吴越核心,民风彪悍,水网密布,不利农业耕作,并不合适北人定居。长此以往,宁镇地区就成为南北的文化走廊和交融之地,而太湖地区则更多保有自己原有的文化特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