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庆活动产生的条件要素
节庆活动的产生、形成、发展和衰亡,与各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和发展需求有很密切的关系,有很强的地方色彩,它们的起源、发展、盛衰和消亡都和某个历史阶段当地的自然、人文、经济、发展环境有关。因此,要办好具有特色的节庆活动,必须深入研究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才能产生一流的创意、确定一流的主题、办出一流的效果、创造一流的效益。
(一)节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候严寒、冰雪资源丰富,于是哈尔滨等地有冰雕节,牡丹江等地有冰雪节,冰雕节、冰雪节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有关,在低纬度地区是很难举办这样的活动的。我国西南地区的彝族、白族、哈尼族、纳西族、阿昌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都有举办“火把节”的传统,“火把节”期间,村寨和田野里的火把彻夜不熄,各族青年弹唱、跳舞通宵达旦。“火把节”盛行的地区大多在高原地区,日温差大,少数民族居住在山寨之中,夜里气温低下,点燃火把,既可照亮又可驱寒。又如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盛行的节庆活动,多数离不开草原,赛马、叼羊等比赛均是马上游戏。闻名中外的“姑娘追”是哈萨克青年最喜爱的马上游戏。许多男女青年在节庆活动中结成情侣,成为眷属。这类节庆活动的形成都与自然环境有关,都是特定的自然环境下的产物。
(二)节庆与人文环境的关系
寒食节和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庆。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天,纪念的是春秋时期晋文公的从臣介子推。晋文公在外流亡19年,当上国君后,决定重赏从亡的大臣,但介子推秉性清高,不愿邀功图赏,背着母亲上绵山隐居,晋文公三请不就,便举火烧山,欲意迫使介子推母子下山。介子推不改初衷,竟被烧死,晋文公追悔莫及,哀痛之余,下令每年三月初三禁止举火,吃事先做好的糕团,以此纪念介子推,于是便有了寒食节冷食的习俗,直到清明节,才能重新取火做饭。端午节又名端阳节,是纪念楚国诗人屈原。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人们先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纪念他,后来又改为裹粽子投江纪念他。相传扎粽子的五色丝,可以使江中蛟龙害怕,有驱禳意义,于是端午节便将五色丝系于小孩的脖项、手腕、脚踝处,称为“长命缕”、“健索”、“百岁索”。五色丝还可扎成人形戴在妇女头上,或扎成菱角方形和香袋一起挂在胸前,或绣成虎头肚兜给孩子穿戴,这一天还要喝雄黄酒(或菖蒲酒),用苍术、白芷、芸香在室内熏烟,采草药煎汤沐浴,人们还要在家中张贴钟馗画像,把艾叶、菖蒲和大蒜挂在门口,称为“水剑”,用来避鬼止瘟,驱邪禳灾。实际上,五月初,南方天气渐暖,正是疟疾流行的季节,避鬼止瘟、驱邪禳灾的活动有积极作用。再如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的传统节庆,节期在伊斯兰教历12月1日,在节日里穆斯林沐浴礼拜,在清真寺举行会礼,观看宰牲仪式,举行访亲会友活动。上述这些节庆活动都与特定的人文环境有关,离开了特定的人文环境,这些节庆活动将不复存在。
(三)节庆与经济环境的关系
明清时,扬州、仪真地处京杭大运河和长江的交汇点,不仅是著名的漕运中心,而且是著名的盐运中心。扬州是二淮运盐使司衙门驻地,仪真是淮北盐场解捆地。实行纲盐法时,仪真盐包掣捆业十分发达,全县十之五六皆以此为生计。所以每年盐船开运前,扬州仪真等掣捆引盐的城镇,便要举办临江大掣的庆典(盐船的开江仪式),进行通宵达旦的欢庆,届时,运河两岸悬灯结彩,河中船只排列如鳞,歌舞吹弹,各鸣其乐,船桅上的连珠灯有如星桥火树,岸上则搭台唱戏,施放烟火,其热闹程度超过其他年节,这种壮观的场面一直延续到盐运制度改革,可见节庆活动深受经济环境影响。浙江长兴县举办茶文化节,也与经济环境有关,长兴县有顾渚山和金沙泉,顾渚山出紫笋茶,曾为唐宋时期贡品,至今还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金沙泉也是贡泉,品紫笋茶需用金沙泉水冲泡。长兴还有我国最早的皇家茶厂———唐贡茶院,茶圣陆羽曾在此著《茶经》,长兴县为开发旅游、振兴经济,举办的茶文化节一炮打红。这些节庆的形成、发展和盛衰无不与当地经济环境有关。
(四)节庆与发展需求的关系
当节庆活动作为发展旅游的抓手,成为旅游产品的组成时,它又与各个时期各地的发展需求发生了紧密的联系。例如,山东蓬莱市是一座海滨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季节很短,经济也不够发达。蓬莱市政府出于延长旅游季节加快发展城市经济的需要,从2000年起举办“和平颂”国际青少年艺术节,迄今已举办四届,每届都取得了成功,蓬莱从一个知名度不高的县级市变成了在国内外颇有名气的“和平城”。这是一个通过企划而兴起的节日,或者说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节日。它的创意典出何处呢?2000年,联合国提出一个“2001—2010年国际文化和平年及世界儿童非暴力十年”的计划。策划者就以响应联合国号召为由,高奏和平这一人类永恒的话题最强音,大力弘扬和平理念,并在和平友谊的旗帜下组织了一系列青少年的活动,促进国际青少年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首届国际和平节时,来自法国、意大利、韩国、蒙古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青少年以及国内20多个文艺团体,10多位国家级表演艺术家在会上表演了精彩节目,十里海滨观光大道展出了1万多名中外青少年以和平为主题创作的书画和文艺作品,展出了联合国秘书长和30多个国家的大使等世界政要对和平的呼唤和祈愿。3000多块展板蜿蜒成万米长龙,蔚为壮观,这1万米长卷已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这项人类创造的节庆活动,不仅对发展蓬莱旅游业、推动蓬莱地方经济的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而且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许多国际友人的赞扬。此外,举办青岛啤酒节、杭州西湖烟火节,都与当地发展需要相关。上海旅游节也是如此。《新民晚报》报道今年上海旅游节时,就用了“加快向世界开放的脚步”的通栏标题,并强调了“国际性与开放性为2003年上海旅游节的一大特征”。
二、节庆活动的社会功能
北京大学吴必虎教授对城市节庆活动作用的观点是:节庆活动可以弥补城市旅游业“淡季”供给与需求的不足;节庆活动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优化城市环境;节庆活动促进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节庆活动对主办城市具有很强的形象塑造作用,并提升城市的知名度;节庆活动能够极大地弘扬传统文化、推进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城市节庆活动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的传承、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节庆活动具有很强的后继效应;对于参加节庆活动的人们来说,有助于掌握大量的信息,挖掘大量的商机,对于主办城市来说,通过举办节庆,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优化社会环境,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结交一批潜在的投资者。这些效益不是当时就能看出来的,也许会有较长时间才能显现。所以说,节庆活动可以通过设计策划,为打造、宣传和推广举办地的城市或产业的品牌形象,展示举办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进步,通过节庆的举办,推进城市或产业的全面的建设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由此可见,节庆活动社会功能的强大。梳理现代人类的节庆活动,其功能体现在:
(一)节庆活动具有社会交往和传递习俗功能
无论是传统节庆活动还是现代节庆活动,都需要相对活动人群空间上集中和时间上集聚,并且参加节庆活动的人群一般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目的,这就增加了人们交往、沟通和机会,实现了特殊环境和条件下的社会交往。现代通信技术和交通的发展,只会加速和密切人们之间的交往,但不能取代人们面对面的群体性的交流与沟通。社会交往需要一定的社会规范,包括政治、法律、经济、文化、民族等,所以,通过节庆活动所形成的社会交往也具有传递社会文化习俗的功能。社会交往和文化习俗的传承是包括现代节庆活动在内的任何人类群体性活动的基本功能,其他功能是从这一对基本功能延伸变化而来。
(二)节庆活动具有情感交流和寄托信仰的功能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也是有信仰的生物。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如何建立、传递、深化人们之间的相互情感,密切相互之间的关系,设计和组织实施一个节庆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同时,通过现代节庆活动的举办,可以表达人们的特定追求和理想,展现对未来的社会、自然、经济、文化等的期待,表达和展示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和社会的社会理想和信念。
(三)节庆活动具有传承文化和历史纪念的功能
现代节庆活动通过实现人们的社会交往、传递社会文化习俗,实现情感交流和寄托信仰,表达社会愿望和理想等功能,还通过各项具体有形的节庆活动内容和相应的规则,传承社会历史文化,纪念历史人物和历史过程。许多现代节庆活动就是以历史题材为主题和内容,并常常通过设计历史文化内容来增加节庆活动的内涵,表达节庆活动的意义。
(四)节庆活动具有城市品牌推广和产业公关协调的功能
与传统节庆活动不同的是,现代节庆活动在传统节庆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变出了对举办地城市形象的影响和与节庆活动密切关联的产业或企业等的带动和促进作用,特别是起到产业或企业的公关作用。现代传媒的发达,人们对社会事件的关注,使得现代节庆活动可以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宣传推广的设计,使得现代节庆活动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事件,吸引社会的广泛关注。现今社会,“注意力”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资源。而现代节庆活动的举办,本可以成为引起社会“注意力”的良好题材,同时,有一定专业性内容的节庆活动,可以成为举办地相关产业和企业进行产业公关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相关产业和企业可以通过节庆活动的举办,进行国内、国际等大范围的产业内的公关活动。
(五)节庆活动具有活跃社会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功能
现代节庆活动的举办,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可以丰富社会的文化生活。通过节庆活动的举办,可以密切国内外的社会交往,沟通信息。通过节庆活动的举办,可以促进和改善城市基础建设,促进和带动各相关产业的发展。
观点交流
现代节庆和传统节庆的差异及互动发展[1]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节庆与传统节庆交相辉映。研究现代节庆与传统节庆,有助于弘扬传统节庆,打造现代节庆品牌,推动节庆经济和节庆文化的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和谐精神家园的建设。
一、现代节庆与传统节庆的基本内涵
(一)现代节庆的内涵
现代节庆是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各城市、地区和企业根据各自的资源和实际情况,人为策划举办的带有浓郁地方民族文化氛围的现代节庆活动,如大连国际服装节、昆明国际旅游节、上海旅游节、中国宜昌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等。具体来说,现代节庆是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内举办,主办者通过特定的活动、仪式或典礼吸引参与者,从而达到塑造城市形象、拉动城市旅游和投资发展、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三个文明建设等目标的非日常发生的特殊事例。由于现代城市节庆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所以它可以与举办地的城市品牌紧密相连,极大地影响和提升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该地区招商引资、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二)传统节庆的内涵
传统节庆是指那些在人类文明发展史长期积淀形成的,能够全面、集中、形象地体现出民族的共同心理、性格特征、价值观念和理想愿望的节日。中国传统节庆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反映尤为明显,特别是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自豪。传统节庆中还有诸多如天仓节、春龙节、中秋节等的内容,就是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界斗争、与异族侵略者的斗争中形成的,向我们显示了民族乐观、自信、自强的个性特点和健康心态,因此,传统节庆具有较强的民族凝聚力。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庆大致上在周代出现雏形,在汉至唐这一漫长历史阶段逐渐定型,从唐代以后,日臻丰富和完善。由此可以说,传统节庆的形成过程与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是同步的,是中国民族历史的一个缩影。传统节庆活动都涵含着美丽的传说和风习,因此,从传统节庆的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无形的内容就是指传统节庆所负载的厚重的历史文化;有形即是无形的表现形式,如元宵观灯、清明戴柳、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年节守岁、鞭炮迎春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以及汤圆、月饼、粽子、年糕、饺子、馄饨、菊花酒等四季变换的节日食品。
二、现代节庆与传统节庆的差异分析
现代节庆是一个地方根据其已拥有的资源特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举办的,具有地域性,因此,群众参与度相比传统节庆较低。比如,大连的国际服装节,举办地点是在大连,非大连人和少数赶到大连的外地人才能感受到服装节的氛围并参与到其中,而传统节庆会让群众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感受到节庆的喜庆,几乎没有地域限制。此外,也有一些现代节庆活动自身缺乏群众参与性,没有设置一些具有群众性的节目,或者现代节庆提高了群众参与的门槛,如收门票等,都会影响现代节庆的群众参与度。
现代节庆主要强调经济推动功能、塑造城市形象功能。首先,以办节的形式推介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经济与整体形象,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加速发展,这种“以节招商、以节引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经济发展模式,已在全国范围内铺展开来。据有关部门统计,现代城市节庆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比例是1∶9,即节庆活动每收入1元,就会给社会相关产业带来9元的联动价值。现代节庆活动对城市经济的推动作用,首先表现在它能带来巨大的投资效益和商业消费。近年来节庆表现最突出的功能就是推动经济的发展,它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助推器。如青岛国际啤酒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哈尔滨冰雪节、大连国际服装节等,在其举办期间无不吸引了世界各地大批商贾和旅游观光游客的参与,宾馆酒店都被挤满,餐馆人头攒动,市场一派兴旺,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言而喻。比如,第17届啤酒节期间举办了崂山旅游文化展,中国(青岛)国际啤酒、饮料设备及酿造技术博览会暨2007中国国际液体食品技术及设备博览会,2007青岛国际新型生活方式展,2007年崂山区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等重大活动,全方位宣传推介了青岛和崂山,放大了节会的“溢出”效应,共成功签约20余个经贸项目,总投资达4亿元。据统计,自14届以来,每届啤酒节对青岛经济贡献都在20亿元以上,超过两个“黄金周”之和。其次,城市形象是一个综合的形象塑造系统,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进行很长时间的宣传,才能塑造成功。而现代城市节庆活动的开展,往往能够对城市主题形象起到很重要的宣传功效。即使在举办节庆活动的特定空间内,参加者亦可以通过节庆活动的各项内容,全面了解城市的自然景观、历史背景、人文景观、建设成就等内容,从而对城市形象有感性认识。成功的节庆活动的主题能够成为城市形象的代名词,如一提到风筝节,就会想到山东潍坊;一提到啤酒节,就会想到青岛。
(一)节庆缘起差异
传统节庆日期的选择与设定,一般依据天候、物候和气候的周期性转换而约定俗成。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开始认同从节气中择定节日。甲骨文、金文中,就有通行的“年”字,字形是“谷物成熟”之形。最早被择定为节日的是被确认的节气之交接日,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八个节日。“八节”标志着阴阳四时的时令变化,故后世有“四时八节”之称。人们还根据月之朔、望择定节日。日出日落,形成一日;月圆月缺,构成一月;谷物由播种到成熟、收获,是为一年。由此,年月日的三级计时单位组合而成,并确定下来;与此同时,昏、旦、朔、望岁首、岁末等时日,也便凸现并明确起来,并被人们分别确定为各个固定的节日。也因此,传统节庆因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环境条件的特殊性而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对体验我国节庆风情和传统文化的旅游者来说,具有较强的垄断性。
现代节庆日期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特色资源的季节性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决定的。比如青岛国际啤酒节的举办时间主要集中在8月份,将啤酒和炎热的天气结合起来,并且每年举办的具体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组织者的安排有所变动,比如1991年6月23日至30日举办了第一届中国青岛国际啤酒节,发展到现在,时间有所变更,2007年的举办时间是8月11日至8月26日,因为2008年有奥运会,时间定在2008年9月16日至10月5日。由于现代节庆的文化是人们为了深化节庆品牌而人为赋予的,组织上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其他节庆所超越,所以可替代性较强。
(二)群众参与差异
传统节庆起源于民间,散布于民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耳熟能详,拥有较强的社会互动性和群众性。如元宵观灯、端午赛龙舟等,往往形成广场文化和行进文化,吸引了“老到八十三,小到要人搀”的社会各阶层人士广泛参加,这与传统节庆所要宣扬的“合家团圆”、“普天同庆”是一致的。从理论上讲,节庆是一种社会的共同活动;从历史的角度看,节庆文化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早已升华为一道人人遵循、个个通晓的文化指令,从而形成传统节庆群众的广泛参与性。因此有学者认为:“较广泛的群众性能够形成一种约束力和驱动力,不参加这种节日活动的人就会感到无形的压力,某些压力来自一定的社会组织,有的则来自舆论和传统习惯。”也可以说,传统的节庆活动,以其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特点,渲染着一种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个人处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其熏陶,自觉地或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其中,这是现代节庆所不具备的。
(三)功能指向差异
传统节庆具有祭拜祖先、祈福、纪念历史人物等功能。首先,中国传统节庆最主要的一种功能就是祭拜祖先、祭祖敬宗。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几乎所有的节庆都具有祖先崇拜的色彩,因为几乎所有的节庆都是要祭祖敬宗,其中最为典型的祖先崇拜的节日要算是春节了。其次,另一功能就是“祈福”。比如春节时期人们渴望来年“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财源广进、万事如意等;重阳登高是为了祈祷一年更比一年好,而这些都可以用一个“福”字来形容。当然,除了为自己祈福,也要为他人送祝福。最后,纪念历史人物的功能。这个功能表现最为明显的就属端午节了。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尽管也有颇多传说,比如说龙神崇拜等,但影响最大、流传最广、且最合于情理的,莫过于关于屈原的传说。根据《荆楚岁时》记载,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人们在这一天划船竞渡,表示要救他。人们还将做好的粽子扔进江里,据说是为了引诱水中蛟龙避开屈原,使他免受伤害。后来,这一习俗便有所演变。人们在这一天还划船竞渡,但并不限于汨罗江,还包粽子,不过不再往水里投,而是作为这一天特有的食物,以示纪念。唐宋以后,端午节还被官方定位为大节日,皇帝常常在这一天赏赐百官。
(四)习俗表现差异
传统节庆中,每一个节庆都有自己的主题仪式和风俗习惯,如除夕夜全家吃年夜饭、贴春联,春节期间的拜年、给小辈压岁钱;中秋节的合家团圆、赏月、吃月饼等。这些节庆仪式和风俗习惯是传统节庆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向人们展示了人类祖先的美好期望,还起到了渲染和活跃节庆气氛、增添节庆魅力的功效。由传统节庆衍生的节庆饮食文化也是不可忽略的,比如在节庆食物方面,饺子、年糕、阳糕、汤圆、元宵、粽子、巧果、月饼、菊糕、馄饨、腊八粥、粑等等,还有北方冬春节日中用生萝卜、白菜心等切丝加上豆芽、绿菠菜以及酱肉丝等拌和而成的“盒子菜”,葱、蒜、蓼、蒿、芥拌成的“五辛盘”,樱桃、青梅、麦以及蚕豆等立夏食品“三新”;在节庆饮料方面,传统节庆的饮用酒主要有黄酒、椒酒、屠苏酒、青稞酒、马奶酒、雄黄酒、菊花酒、包谷酒等。
现代节庆中,没有一套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节庆内容主要都是根据节庆组织者协商确定的。不过,现代节庆主办者为了拉动节庆的经济效益,也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一般都会根据节庆主题设计和提供一些节庆的纪念品和吉祥物。比如,2007年青岛国际啤酒节设计了8种纪念品(福禄有余、欢乐祥和、琉璃奔奔、五洲同乐、华丽瓶、风光奔奔、兽面纹觥、全家福),价格在480~3280元不等,其中部分还是限量编号制作。另外,节庆的吉祥物也是每年都有更新,试图给人们每年都有新感觉,强化人们的品牌意识。总的来说,现代节庆主要通过纪念品、吉祥物、节徽、节标等方式渲染节庆的氛围。
三、传统节庆与现代节庆的互动发展
传统节庆可以说在群众心中已经根深蒂固,这是现代节庆无法比拟的。但是节庆要发展,现代节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借鉴传统节庆的成功法则以促进现代节庆的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一)传统节庆对现代节庆发展的启示
1.内涵挖掘法则
挖掘法则是指基于一定的发展成熟的地方民俗文化,利用传统民俗节庆的外壳,策划与开发出满足客源市场节庆文化心理的现代节庆。一般是在分析当地各种各样的节庆资源基础上,对其进行重新的名称、理念以及内容的定位活动,以彰显地方精神,扩大本地文化影响力。这一策划方法,既能保护传统资源,又赋予节庆以商业的开发理念,追求时尚并富有时代气息。我国就有许多节庆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内涵挖掘、形式包装等方式而产生的。例如,西双版纳泼水节、彝族火把节、内蒙古那达慕大会、上海城隆庙会、北京地坛文化庙会等就是在原有的民俗节日基础上,重新策划而形成的。应用该方法进行节庆策划时,要注意对传统节庆资源进行合理与适度的包装和开发,反对因深度挖掘不足而导致的缺乏内涵和市场吸引力低下等问题,也反对因为开发包装过度而导致的对传统资源的滥用。
2.休闲娱乐法则
传统节庆中,“乐”是人们欢度节庆的主要目的。终年忙碌的人们,总是把这些接踵而至的节庆当做放松身心、走亲访友、获得短暂停歇的好机会,于是,就有了丰富多彩的节庆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乐观向上心理特征的反映。
3.文化传承法则
中国传统节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几千年漫长的传统节庆文化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相对持久而稳定的和谐对称、乐观自信、历史意识和民族认同等文化精神。这些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通过能够表达民族情感、抒发节日情怀、追寻节庆精神的节庆活动,世世代代流传下来。因此,现代节庆要成功,文化是关键。现代节庆策划必须依附某种文化,内容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具体体现在把握由自然地理背景、文化发展脉络和社会经济背景所形成的“文脉”,辨析文脉、理顺文脉、把握文脉是节庆主题定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只有把握好文脉,才能形成个性鲜明的主题。如青岛国际啤酒节之所以越办越火,并在国内众多啤酒节中堪称翘楚,除了政府主导地位的保障和青岛经济发展奠定的物质基础外,青岛的城市文化和百年啤酒文化内核的相互融合,以及市民和游客在文化上对节日的认同感和亲和力,是青岛国际啤酒节不断走向成功的重要社会基础,也是所有节庆活动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4.群众参与法则
任何节庆活动,都是一种大型的、群众性的活动,体现人与人广泛交往的社交活动,必须借鉴传统节庆的经验和做法,在群众参与上大做文章,才能把活动搞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产生影响。传统的走马观花的游览方式只能为人们提供从旁边观赏的机会,远远没有让人参与到活动项目中去那么激动人心,那么让人难以忘怀。无论从节庆主题、节庆组织、节庆氛围营造等各方面来看,节庆的举办都离不开当地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因此,策划的节庆要能为社区居民与居民、社区居民与游客、游客与游客、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社会文化交往提供一个活动空间。因此,节庆策划者应设计一些如文化体育活动、竞赛活动等带有狂欢性质的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本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吸引广大游客的参与。
因此,现代节庆除了注重经济效益外,另一个主题就是要为市民打造一个休闲娱乐的宽松环境。一般来讲,那些复杂又废话连篇的活动规则和老一套的节庆做法,则会使参与者敬而远之,只有能使人感到轻松与快乐的节庆活动才能成为参与者的选择对象。因此,现代节庆策划者在进行具体项目设计时,应重视节庆活动的目的和效果,提高节庆活动的娱乐性,而不只是经济效应,因为顾客不是因为地区的振兴而去参加节庆活动。如青岛国际啤酒节的会场大致划分为:啤酒品饮区、娱乐演出区、文化商贸区、体育休闲区和第一海水浴场五个部分,充分体现“啤酒与音乐(品饮区与表演区的结合),啤酒与体育(品饮区与体育区的结合),啤酒与休闲(品饮区与文化商贸、综合服务的结合)”的节庆特色。此外,假面舞会作为2006年啤酒节首次推出的新项目,为参节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处放松身心、体验欢娱的场所。
(二)传统节庆与现代节庆的共存共荣
1.现代节庆要继承传统文化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全国各地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那些传统的、民族的节庆活动,而且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又创办了许多现代城市节庆活动,兴起了举办现代城市节庆的热潮。但是,我国的品牌现代节庆数量还是较少,即使有些已经打造成功的现代节庆,在实际操作上也会出现与传统文化不相符的现象,直接影响了现代节庆的发展。如有的在纪念历史名人诞辰之日时,虽然是以歌舞形式作为载体,但由于忽视了人们求知文化的要求,做出了一些贻笑大方之举。在祭祀大典上,一味追求场面的豪华、热闹,从物质文化层的服饰、祭器、殿堂的布置上,相当精美,但对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大典的歌舞中并没有表现多少,还是流于形式。这样的活动最多让人体会到热闹,但精神文化层面的内涵几乎体会不到。因此,即使一些现代节庆已经发展成熟,也不能在传承传统文化上马虎。
2.传统节庆要汲取现代元素
首先,在传统节庆民俗基础上增添新内容新形式形成的文化节庆,山东荣成国际渔民节就是从传统的谷雨日祭海活动发展而来。旧时谷雨时节,“百鱼上岸”,渔民出海捕鱼之前,为祈求平安丰收,在海神娘娘庙或龙王庙前杀猪设供,在大海之滨举行祭海仪式。改革开放以后,富裕起来的渔民将新观念融入到这个传统的节日中,由过去单纯的祭神保平安发展为庆祝丰收、歌舞娱乐等一系列大型活动,使渔民节成为荣成渔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化节庆。传统节庆可以传统节日为线索,根据节期、节日主题和地区的不同,将相应的民俗文化活动融入到具体的传统节庆中。同时要注意本土特色,根据各地的民俗特点,扬长避短,充分体现传统节庆文化的地域性特征。其次,针对当前许多本土化的节日习俗逐渐消亡,可以对传统节庆民俗进行专题开发,以开发促保护是十分必要的。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的传统节庆里,选择有代表性的特色民俗作为开发主题,通过建立民俗生态博物馆、民俗村落和主题公园等模式,采用科学讲解、情景再现和亲身体验等方式,或者借助现代电声光技术,夸张地演示特定的节日主题仪式,将已经离开现实生活的节庆民俗展现出来,从根本上强化节庆氛围。最后,在传统节庆中,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手段方式庆祝节日,现在出现的利用现代通信手段拜年、家人一起收看春节联欢晚会共度除夕、清明节在网上进行祭奠、在七夕节青年歌舞联欢等等,都是将传统节庆文化朝着时代发展方向推进的有益探索。总的来看,只要这些活动不改变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元素,就是可行可取的。
3.传统节庆与现代节庆的互动整合
现代节庆的举办时间具有季节分布不平衡的特点,但传统节庆的时间分布与现代节庆不同,一年四季分布均匀,并且每一个传统节庆都具有相对稳定的文化内涵,节庆活动的内容也体现出不同季节的特点。整合传统节庆文化与现代节庆资源,根据季节特点和主题内容对二者进行优化组合,将现代的庆祝方式融入到传统的节庆中,在现代节庆中展示传统的民间技艺等,使传统节庆与现代节庆在共存中求发展。
[1] 现代节庆和传统节庆的差异及互动发展,善达百科,http://www.60mice.com/news/mianfeihuodongshalong/203.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