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和不求气
早晨一上班,研发部的鲁天明来找我。他怒气冲冲地对我说:“我们部与美国吉姆公司合作项目的批文怎么还下不来?你们当秘书的办事,怎么这样拖拖拉拉? 这个项目要是黄了,你来负这个责?!”“行,我帮你催催!”我和颜悦色地说。
其实这个报告早就送给孙总了,但这几天孙总天天开会,根本没时间看。
看着鲁天明怒气冲冲的背影,玛丽有些幸灾乐祸地说:“什么项目黄了? 就是怕夜长梦多,自己去不了美国! 一天到晚都这么牛皮哄哄的,于姐,再晾他几天,让他着着急!”
“玛丽,你肚子里怎么那么多坏水?”我笑着问玛丽。玛丽是比我晚一届的师妹,所以说话比较随便。“我们也得替鲁天明想想。到美国去的报告老是批不下来,让他一直悬着,别说护照签证这些事不好办,就是项目本身的许多前期准备工作,他也不知该不该做,所以,他发火也能理解。”
由于要保证公司领导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公司的一些战略问题或核心问题,秘书有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就是像块纱布,过滤一些来找公司领导的电话、客人或文件。因此秘书就变成了一座各科室与公司领导之间的桥梁。正因为是桥梁,宽度有限,偶尔出现拥挤堵塞现象就是难免的。这样,那些暂时被堵塞的人不可能个个都能理解,于是,有人要找个地方撒气。在大多数情况下,必然会把怨气发泄到秘书身上。
也许是最近有关慈禧太后的电视剧太多了,许多人把李莲英当作老佛爷的秘书看待,所以在他们的印象中,秘书都有李莲英那样的本事,事情办不办得成,全在于秘书肯不肯帮自己的忙。不说外来的客人,即使是在公司内部,许多人也不一定了解秘书部门的工作,以为各种报告批不批,领导想见谁不想见谁,都是秘书部门说了算,所以像鲁天明这样,文件批不下去,就朝秘书部门发火。当然,也有人知道这并不是秘书部门的责任,但是他们又不好直接朝公司领导发火,所以只好把秘书部门当作出气筒。可以说,当出气筒似乎也成了秘书工作的一大特色。
资料来源:谭一平:《女秘书日记》,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略有删改。
互动问题:
1.案例中鲁天明所说的“批文”和“我”所说的“报告”是指什么样的公文?它们是指同一种公文吗? 这样的称呼规范吗?
2.案例中所说“各种报告批不批”中的“报告”需要批吗?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领导机关批示的公文是哪种公文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