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2022各省人口普查数据图

2022各省人口普查数据图

时间:2023-03-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据1982年人口普查,全县共有六个民族,汉族606080人,占总人口的99.1%。五个少数民族5515人,占总人口的0.9%。各少数民族人口以回族人口为最多8994人,占全部少数民族人口86.03% 。表1-7 六合县五次人口普查民族构成情况六合人口性别构成随着社会制度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更等因素而发生变化。新中国成立初,全县人口性别构成发生变化,1949年男性198743人,占总人口的49%,女性206855人,占总人口的51%。反映出六合女性人口较男性人口寿命长。
人口构成_六合人口和计划生育志

【民族构成】

六合居民向以汉族为主,回族次之。据1982年人口普查,全县共有六个民族,汉族606080人,占总人口的99.1%。五个少数民族5515人,占总人口的0.9%。其中回族5496人,分布全县各地区,以六城镇和竹镇镇为多,白族2人,满族14人,壮族2人,朝鲜族1人。此外,还有1名中国籍的外国人。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共有民族22个,其中汉族人口660039人,占总人口99.03%。少数民族21个,少数民族人口6456人,和第三次人口普查相比,少数民族个数增加16个,少数民族人口增加932人,这与近几年来云、贵、川等地区一些妇女婚嫁六合县有关。在少数民族人口中,以回族人口最多,有6212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6.22%,其余少数民族人口在20人及以上的依次是:侗族67人、满族30人,蒙古族27人,苗族27人、壮族20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区总人口中汉族人口856222人,占全部总人口98.79%。各少数民族共有32个,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增加10个,增45.45%,各少数民族人口第五次人口普查为10454人,比第四次人口普查增加2081人,增长了24. 85%。各少数民族人口以回族人口为最多8994人,占全部少数民族人口86.03% 。

2010年,全区有回、侗、满、蒙、壮、藏、苗等少数民族,1.47万人口,占全区总人口1.66%。其中回族1.2万人,主要分布在大厂地区及雄州、竹镇、程桥和马集。全区少数民族人口在逐年增长(见表1-7)。

表1-7 六合县五次人口普查民族构成情况

【性别构成】

六合人口性别构成随着社会制度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更等因素而发生变化。清光绪八年(1882年)六合男、女人口性别比例高达257(女性=100,后同),民国八年(1919年)为122,民国二十三年(1933年)为104。

新中国成立初,全县人口性别构成发生变化,1949年男性198743人,占总人口的49%,女性206855人,占总人口的51%。此后,全县人口性别结构基本稳定。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310788人,占总人口的50.8%。女性人口300808人,占49.2%。各个年龄组的性别构成为0~59岁年龄组男性人口291521人,女性人口274598人,男性比女性多16903人,性别比例为106. 16。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比例呈反比变化。60~85岁年龄组男性人口为19179人,女性人口为25812人,男性比女性少6633人。86~99岁年龄组男性人口108人,女性人口398人,男性比女性少290人。反映出六合女性人口较男性人口寿命长。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区总人口为866676人,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854943人增加1. 37%,年均增0. 14%。其中男性人口441233人,比第四次人口普查442498人减0.28%,年均减0.03%;女性人口425443人,比第四次人口普查412445人增3.15%,年均增0.31%。

2010年年报统计,全区男性人口447675人,占总人口的50.42%;女性人口440294人,占总人口的49.58%,男女性别比基本正常。男性101.7∶100女性。

【年龄构成】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与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资料对比表明,六合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如下变动(见表1-8)。

表1-8 六合县四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构成比较表

续表1-8

从上表可以看出:

(1)人口年龄构成发生变化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构成同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比较有所变化,从上表可以看出学龄前儿童[1~6岁]、少年儿童[7~14岁]和青年[15~29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均下降,其中以少年儿童所占比例下降幅度较大,由占总人口的18. 21%下降到13.38%,下降4.63个百分点。不满周岁婴儿、育龄妇女、劳动力人口[男15~60岁,女15~55岁]、老年人口[男60岁以上、女55岁以上]占总人口的比例均比第三次人口普查时上升,不满周岁婴儿人口所占总人口比例上升0.28个百分点;育龄妇女、劳动力人口和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分别上升2. 13 、2.9和2.55个百分点。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不满周岁婴儿、学龄前儿童、少年儿童、青年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有所下降,育龄妇女、劳动力人口、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分别上升0.79、8.94和1. 12个百分点。

(2)人口年龄已步入老年型

表1-9 国际通用年龄类型标准 全县(区)普查结果

续表1-9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25.87%,比第三次人口普查时的30.90%下降5.03个百分点;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5.95%,比第三次人口普查的4.59%上升1.36个百分点;老少比为22.99%,比第三次人口普查时的14.86%上升8. 13个百分点;人口年龄中位数为26.97,比第三次人口普查时的24.21岁提高了2.76岁。按照国际通用的人口年龄类型标准,全县人口年龄类型处于成年型。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中,按人口年龄中位数30岁以上来进行测算,全区人口少儿系数18.99%低于30%,老化系数分别为8.81%和12.46%,高于7%和10%的标准,老化指数46.40超过30%,人口年龄中位数34.49岁,超过30岁,所以全区人口年龄类型进入老年型社会。

(3)人口再生产类型属稳定型

表1-10 国际通用人口再生产类型标准 全县(区)普查结果

由上表可看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比第三次人口普查时下降5.03个百分点;15~49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比第三次人口普查时上升3.34个百分点;5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比第三次人口普查时上升1.68个百分点。按照国际通用人口再生产类型标准全县人口再生产类型由增加型向稳定型过渡。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区数据分别是18.99%、58.04和22.97%,应属于稳定型。

(4)人口总负担系数下降

表1-11 六合县(区)人口负担系数表 全县(区)普查结果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显示人口总负担系数由第三次人口普查时的55.10%降为50. 30%,下降4. 8个百分点;其中负担老年人口系数上升,由第三次人口普查时的7.20%上升到9.40%,上升了2.20个百分点;负担少年儿童的系数由第三次人口普查时的47. 9%下降到40.9%,下降7个百分点。第五次人口普查与第四次人口普查按国际标准相比,人口总负担系数下降11.79%,负担老年人口系数上升2.81%,负担少年人口系数上升14.60%。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进步,产业结构变化,劳动强度总体逐步下降,更有国家长期计划生育政策,劳动适龄人口标准在一定时候可能会逐步和国际接轨。

【文化构成】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全县识字人口69749人,占总人口的17.44%;文育259309人,占总人口的64.34%。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各种文化程度人口322071人,占6岁及6岁以上人口数的59.15%。其中大学文化程度1627人,高中文化程度34168人,初中文化程度102328人,小学文化程度183948人。全县文盲半文盲人口222449人,占6岁及6岁以上人口的40.85%。 1982年全县平均每千人中拥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527人,每万人中拥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27人。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6岁及6岁以上人口为592589人,具有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为441283人,占6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的74.47%:其中大学本科694人,占0.12%;大学专科2499人,占0.42%;中专5567人,占0.94%;高中36657人,占6. 19%;初中160006人,占27.00%;小学235860人,占39. 80%。第四次人口普查各种文化程度人口占6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和第三次人口普查相比均有提高,其中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重提高8.21个百分点,幅度最大。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区6岁及以上人口为826073人,未上过学60390人占7.31%,上扫盲班26416人占3. 20%,小学286250人占34.65%,初中290703人占35. 19%,高中99789人占12.08%,中专27107人占3.28%,大专24890人占3.01%,本科10239人占1.24%,研究生289人占0.04%。和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当时全区6岁及以上人口768202人,不识字或识字很少171035人占22.26%,小学277840人占36. 17%,初中218695人占28.47%,高中69642人占9.06%,中专16047人占2.09%,大专9047人占1. 18%,本科5896人占0.77%。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区受教育程度比第四次、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均有提高,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以小学文化比例最大,最高文化程度为本科,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为13. 10%。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以初中文化占比最大,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为19.65%提高6.55个百分点。在15岁及以上人口中文盲率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为24.78%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为9. 18%,下降了15.6个百分点。最高文化程度为研究生共计289人(见表1-12)。

表1-12 六合县(区)三次人口普查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重表

【行业职业构成】

(1)行业构成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按三次产业划分就业人口,第一产业人口225437人,占68.38%,所占比重最大;第二产业人口73804人,占22. 37%;第三产业人口30668人,占9.3%。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在业人口的行业分布以农林牧渔水利业为最多,达310604人,占全部在业人口的77.03%,在农林牧渔水利业在业人口中又以种植业为最多,达306260人,占该行业在业人口的98.60%。从事工业的人口为52333人占在业人口12.98%,在工业在业人口中又以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制品业人员最多,达8416人,占工业在业人口16.08%,其次为纺织工业6550人占12.52%,第三位是机械工业占9.24%。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长表随机抽查在16个行业大类中,从业人数最多的五个大行业首为农林牧渔业23666人占47.99%,其次为制造业9697人占19.67%,再次为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4010人占8.13%,第四为建筑业3336人占6.76%,第五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2107人占4.27%,这五大类行业共计42816人,占全部在业人口的86.83%,在余下的11个大类中,除服务业1287人占2.61%,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1154人占2.34%外,其余九大类就业人数均不满千人所占比例均不超过2% 。

(2)职业构成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在业人口的职业构成中,农林牧渔劳动者为216078人,占在业人口的65.50%,居各类在业人口之首。其中农业劳动者207292人,占95.90%;生产运输工人和有关人员74575人,占在业人口的22.60%;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503人,占在业人口的5%,其中教学人员4689人,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518人,工程技术人员916人,文化工作人员126人,文艺、体育人员139人,科学技术管理人员98人。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在业人口职业共分八个门类,农林牧渔劳动者为277121人,占在业人口的68.72%,在农林牧渔劳动者中又以农业劳动者人数为最多,达271400人,占该职业类劳动者的97.93%。生产、运输工人和有关人员77091人,占在业人口的19. 12%,在这类职业人员中以建筑工人最多,达12040人,占该类人口16.62%,其次为木材加工和竹、木、麻、藤、棕、草制品制作工人,为10726人,占13.91%。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在49310在业人口中,从事农林牧渔水利业人口23747人占48. 16%,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相关人员14068人占28.53%,商业、服务业人员5407人占10.97%,专业技术人员3278人占6.04%,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1857人占3.77%,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负责人903人占1. 83%,不便分类的人员50人占0.1%。

(3)不在业人口状况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15岁及其以上人口中,不在业人口90840人,占18.39%,其中男性为38399人,占不在业人口的42.27%;女性为52441人,占不在业人口的57.73%。不在业人口中:以料理家务为多,共45879人,占50.50%;其次为在校学生16091人,占17.71%;再次为丧失劳动能力13351人,占14.69%;离退休人员共10404人,占11.45% 。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在18544的未工作人口中,在校学生2621人占14. 13%,料理家务5431人占19.29%,离退休5059人占27.28%,失去工作能力2732人占14.73%,从未工作正找工作880人占4.75%,失去工作正在找工作910人占4.91%,其他911人占4.91%。在15岁及以上的67854人中,失业人口1790人,

失业率为2.6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