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永华
(保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保山678000)
保山市地处边疆,腾冲、龙陵两县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67.78千米,各县区与邻近州市山水相连。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保山市在动物疫病防控中处于长年受威胁状态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多年来,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全市畜牧兽医系统狠抓动物防疫措施的落实,使动物疫病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确保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安全。动物防疫是事关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内容,但保山市动物防疫在机构、队伍和设施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动物疫病仍然是长期困扰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为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笔者在分析动物防疫的作用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动物防疫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决策提供参考。
1 动物防疫的作用
1.1 动物防疫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内容
为加强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我国于1998年颁布了 《动物防疫法》,云南省于2003年颁布了 《动物防疫条例》,使动物防疫有法可依。保山市作为农业市,养殖业占有重要的比重。动物炭疽病、结核病、布鲁氏菌病、沙门氏菌病、狂犬病、链球菌病等都是危害性较大的人畜共患病,现代社会人与动物之间距离的不断缩小,使动物疫病向人间扩展的可能性增加。近年来,国际上发生的疯牛病等动物疫病,对我国形成新的威胁。2005年我国首次出现了人感染禽流感病例。人畜共患病不仅给养殖业及相关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直接威胁人类健康,打乱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长期对公共卫生造成威胁,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只有加强动物防疫,控制动物疫病,才能有效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1.2 动物防疫是确保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畜牧业是保山市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产的优势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据统计,2006年末全市存栏生猪209.6万头、牛57.3万头、羊38.8万只、禽499.3万只;当年出栏肉猪193.5万头、肉牛12.25万头、肉羊20.5万只、家禽542.8万只;全市肉类总产18.88万吨、禽蛋产量7800吨、牛奶产量3700吨,畜牧业产值达19.46亿元。在影响畜牧业发展的诸因素中,动物疫病是一票否决的关键因素,动物疫情的发生,给畜牧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据抽查,保山市2006年猪、牛、羊、禽死亡率分别为2.0%、0.5%、0、2.5%,达到省、市控制指标。如果动物防疫措施不落实,畜禽死亡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按照全市的畜禽存栏数,全市畜禽死亡损失就要增加1000多万元。保山市畜牧业正处在一个从量到质转换的重要时期,确保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动物防疫的任务十分紧迫。
1.3 动物防疫是增加农民收入和繁荣农村经济的有效保障
据统计分析,保山市畜牧业收入增长对农民家庭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已达30%以上,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发展畜牧业是增加农村就业门路的现实途径。而动物疫病一旦发生,使养殖农户、加工企业蒙受巨大损失,直接地影响着农民收入增加,间接地影响到农村经济的繁荣。加强动物防疫,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对于降低养殖业的疫病风险,促进产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至关重要。
1.4 动物防疫是确保畜产品安全的源头性保护屏障
动物疫病是引起动物性食品生物性污染的源头。食品动物一旦生前感染了人畜共患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或生前感染了其固有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以及动物生活期间感染了某些微生物成为带菌者,都可以通过食物链或自然传染给人,或引起食物中毒。目前,世界上已知的200多种传染病和150多种寄生虫病中至少有160种左右可自然传染给人,如禽流感、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结核病、钩端螺旋体、绦虫、囊虫、旋毛虫,都是危害较严重的人畜共患病;动物固有的一些非人畜共患病,如猪瘟、鸡瘟、兔瘟、梭菌病、副结核、传染性胸膜炎等疫病,虽然不直接感染人,但其分解毒素会引起人的肠道微生物失调,引起食物中毒;动物在不卫生饲养条件下感染了某些微生物成为带菌者,从而对食品安全构成一定威胁。因此,只有动物的健康才有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抓好动物防疫,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才能保障畜产品的安全。
2 动物防疫存在的问题
2.1 动物防疫机构不健全
新中国成立以来,保山市同全国一样,逐步建立市、县、乡三级畜牧兽医站,履行动物防疫职责,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技术人员队伍的逐步充实以及业务水平的提高,可以基本满足动物疫病防控的需要。但在历次机构改革中,由于各级对动物防疫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每次都首当其冲地先把乡级畜牧兽医站合并掉。如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中将所有乡镇畜牧兽医站 “四站合一”,合并在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使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和队伍受到削弱。根据全省畜牧工作会议精神,保山市于2004年2月出台 《保山市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又将乡镇畜牧兽医站从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分设出来。2006年11月,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保山市率先进行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经保山市政府批准,将市县 (区)畜牧局更名为畜牧兽医局;将市县 (区)畜牧兽医工作站 (中心)分设成为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工作站,理顺了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持、技术推广机构;将乡镇畜牧兽医站人、财、物上划县 (区)畜牧兽医局管理。从机构、队伍和体系上加强了动物防疫工作。但乡镇畜牧兽医站上划也是有利有弊,一些地方乡镇畜牧兽医站上划之后,乡镇对动物防疫的支持力度减弱,乡镇畜牧兽医站聘用制干部的问题也突出出来。
2.2 动物防疫队伍不稳定
在兽医体制改革之前,保山市市、县、乡三级有畜牧兽医科技人员600多人,其中,市县两级250多人,乡级400多人,改革后市县两级动物防疫人员还不到100人,乡级不到400人,但仍然是综合性质,科技推广、动物防疫、监督检疫样样都管,动物防疫队伍力量薄弱的状况仍然得不到根本改善。保山市94%的面积为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农户分散,每村设1~2名动物防疫员,全市900多人,但报酬较低 (每月50~100元不等),多数不把精力放在动物防疫上,客观上由于山区分散,组织免疫困难,导致动物防疫空白点多,免疫密度提不高。基层队伍力量薄弱而且不稳定,使动物防疫措施落实到位率低,动物免疫保护率低,抵御动物疫情的能力减弱。
2.3 动物防疫经费投入不足
动物防疫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动物防疫措施的落实要靠政府的经费支持。按照 《动物防疫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动物疫情确认、疫情监测以及应急物资储备等所需经费应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但就保山市而言,常规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除省级给予14.7万元的疫苗包干经费、市级财政预算5万元的常规免疫和疫病监测经费及各县区财政1万~3万元的疫苗超支经费补助外,各级都很少投入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近年来国家明确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其疫苗由国家免费提供,但疫苗储存运输、免疫技术培训、免疫反应治疗、免疫反应死亡补偿等都需要一定的经费作后盾。可现实是市、县区、乡镇动物防疫机构很难争取到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经费,所需费用无不靠拉用、挤占其他经费。动物免疫死亡补偿经费除隆阳区外,各县都没有纳入财政预算。动物防疫经费不足,严重影响动物免疫工作的开展。常规动物疫病疫苗省级补助20年不变,疫苗超支款由各县区负担,有的县难以争取经费就减少疫苗订购量,导致免疫密度下降、免疫质量提不高;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因缺乏免疫反应死亡补偿经费,有的防疫员怕疫苗反应而减少注射剂量,甚至虚报免疫数字,严重影响防疫质量;投入不足导致基础设施长期得不到改善,全市约50%的乡镇兽医站工作、生活用房条件差、设备不完善,约70%的村无疫苗保管设施,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十分薄弱。
2.4 动物防疫的任务艰巨
保山市地处边疆,西北与正南与缅甸交界,国境线长167.78千米,东与大理白族自治州、临沧市接壤,北与怒江州接壤,西与德宏州毗邻。由于邻国缅甸对动物疫病基本不采取防控措施,动物疫情自生自灭,长年不断,随边贸互市流通,时时有流入保山市的危险,境外动物疫情对保山市构成威胁。近年来内地动物疫情时有发生,随着种畜禽引进和商品畜禽的流动,内地动物疫情对保山市也构成威胁。在这样内外夹攻的形势下发展畜牧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只有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才能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因此动物防疫的任务十分艰巨。
3 加强动物防疫的对策措施
3.1 理顺机构明确职责
根据国务院 《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若干意见》的要求。在保山市政府的重视下,保山市已于2006年11月完成了市级兽医体制改革,理顺了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持和畜牧科技推广机构。但县区的兽医体制改革尚未彻底完成,上下不对应、队伍不稳定的状况在部分县区仍然存在,已理顺机构的也仍然存在职责不明确、机构作用发挥不好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动物防疫措施的落实。建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若干意见的要求,加快兽医体制改革的步伐,健全机构,明确职责,做到上下对应,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机构作用的正常发挥,切实加强动物防疫,有效控制动物疫病,为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提供坚强的机构保障。
3.2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针对保山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差的实际,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应积极争取项目,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根据 《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37次常务会议的决定,2006年11月,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编制了 《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到2008年,中央投资56.6亿元,建设完善中央、省、县、乡四级动物防疫体系。云南省计划投资5亿~6亿元完善全省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保山市要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立项,建设完善市、县、乡、村各级防疫体系。一是加强市、县、乡动物防疫机构的基本建设。县乡动物防疫站建设已列入全国的规划,要积极争取立项投资建设好5个县级疫控中心和72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虽然没有列入全国的规划,但根据云南的实际也要积极争取省级立项投资建设。二是加强冷链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实施冷链体系建设项目,将疫苗冷链体系延伸到村,市县有相应的冷库和冷藏运输车,乡村有相应的冰柜、冰箱,确保疫苗运输储存不失效。三是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实验室建设。积极争取实施疫病监测体系建设项目,市级建设完善血清学、细菌学、畜产品药残检测中心实验室,县级建设动物疫病临床诊断实验室,乡镇兽医站配备常用诊疗设备。四是争取增加动物防疫工作经费投入。按照 《动物防疫法》等法规的规定,各级动物防疫所需经费要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议市、县、乡各级政府切实增加投入,将动物免疫、疫病监测、疫情诊断、常规疫苗超支款及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死亡补偿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确保资金到位,从而推动动物防疫措施的落实,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
3.3 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
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必须有坚强的队伍作保证。兽医体制改革后,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强市、县、乡动物防疫队伍建设。一是按照机构的缺编情况,逐年给予进人指标,招收大专以上学历、相应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为动物防疫队伍补充新鲜血液;二是妥善解决好村级动物防检员待遇问题,贯彻落实保山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决定中每村设1~2名动物防疫员,每月定额补助50~100元的政策,稳定基层防疫队伍;三是采取 “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加强对市、县、乡、村各级动物防疫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强化服务意识,增强对重大动物疫病的应对能力;四是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聘用制为核心的用人制度,变人员管理为岗位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完善考核奖励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动物防疫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4 强化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
兽医体制改革乡镇站上划县区后,建议县区政府进一步明确乡政府在动物防疫中的职责,即乡镇畜牧兽医站虽然人、财、物归县畜牧兽医局管理,但其落实动物防疫措施和科技推广等日常工作仍然由乡政府管理,乡镇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要纳入乡级财政预算。要按照 “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市与县、县与乡、乡与村要层层签订动物防疫责任书,并加强督查。借鉴外地经验,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与乡级动物防疫人员签订动物防疫分片包干责任制。同时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凡动物防疫措施不落实,出现问题要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对动物防疫工作扎实,长时间不发生动物疫情的县、乡、村相关单位和人员给予表彰奖励。
3.5 加强兽医法规建设和动物卫生监督管理
建议政府和主管部门加强兽医法规建设,根据 《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云南省动物防疫条例》等法规,结合市情,制定与之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并认真宣传贯彻执行,使动物疫病防控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市县兽医体制改革完成后,建议动物防疫执法机构、技术支持机构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技术机构为行政执法提供科学依据,执法机构依法进行严格查处。主管部门应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公民对动物防疫知识和兽医法规的认识,提高执法机构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大对畜禽养殖、加工、流通环节和畜牧业投入品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纠正使用不合法疫苗、违禁药品和超剂量用药的不清洁养殖行为,坚决打击制售假劣兽药、饲料的违法行为,使动物疫病防控逐步走上依法治疫的法制化管理轨道。
[本文2007年5月改稿发表于 《中国畜禽种业》2008.0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