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保山市畜产品安全监测技术平台构建和应用
完成单位:保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完成人:濮永华、周开艳、龚兴建、段志华、段 丽、郭丽华、夏洪雁、张文武、钏有科、杨兴余、万国顺、佘新明、万 奇、段 宁
摘 要: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兽药、饲料等畜牧业投入品的大量应用,影响畜产品安全的因素增多,动物疫病和兽药、饲料质量安全从源头上影响着畜产品质量安全。为加强畜产品安全工作,2003~2005年,保山市实施农业部、云南省农业厅下达的 “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兽药饲料检测体系”“兽药残留检测站建设”项目,建设完善了动物疫病监测实验室、兽药饲料化验室。2006年,保山市进行兽医体制改革,成立保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加挂 “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饲料兽药监测所”牌子,将动物疫病监测实验室、兽药饲料化验室资源进行整合,构建成为包括动物疫病、兽药、饲料、畜产品检测为一体的畜产品安全监测技术平台。2006~2008年应用监测技术平台,完成动物疫病监测22个疫病,检测样品11925份,免疫效果监测6个疫病,检测样品12364份,为预防、控制、净化动物疫病提供了科学依据;完成兽药360批、饲料200批、动物性饲料18批、委托检验饲料76批、猪尿800份的实验室检验检测;完成饲料标签抽检270个及饲料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专项抽样120批、猪肉鸡肉药物残留20批的抽样送检。按时完成省级下达的动物疫病监测和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任务,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净化和加强兽药饲料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从源头上加强监测检验工作、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安全发挥了技术支撑作用。兽医体制改革促进了科技进步,监测技术平台应用取得显著成效。
主题词: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平台;构建应用;成果
1 项目背景
保山市位于云南省西部,距省会昆明486千米,东临大理州,南接临沧市,西连德宏州,西北和西南与缅甸接壤,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67.78千米。畜牧业是保山市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发展,畜牧业商品率不断提高,畜产品自给有余,畜产品总量约占全省第9位,每年有大量商品肉猪、肉牛、肉羊销往昆明、广东等城市,为省内外市场供应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动物性食品需求量的增加,动物性食品的安全问题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世界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认识到兽药使用、兽药残留与人体健康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我国高度重视药物残留和食品安全问题,农业部从1991年开始开展了对药物残留监测检验工作,2002年发布了共37种兽药及其他化合物禁用清单,食品安全标准正在逐步与世界接轨。近年来,国内非法使用 “瘦肉精”、苏丹红、“蛋白精”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销售 “红心蛋”等,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以及滥用药物、超剂量使用添加剂、添加激素和违禁药品等坑农害农、坑害消费者的违法行为频频发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都非常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标准制定、加强检验检测、加强监督检查,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性。保山市畜产品安全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保山市地处边疆,境外动物疫情长期对保山市的畜牧业造成威胁,疫病仍然是影响畜产品安全的一大隐患;二是大量的假劣兽药、饲料冲击市场,投入品质量影响着畜产品安全;三是畜禽流通、屠宰环节检疫手段落后、监督管理薄弱。这些问题若不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着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工作,只有建立完善检验检测体系,才能实现畜产品从饲养场到餐桌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由此可见,构建和应用包括动物疫病、兽药、饲料检测为一体的监测技术平台,从源头上加强监测检验工作,对加强监督管理、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2 主要内容
2.1 畜产品安全监测技术平台的构建
(1)动物疫病监测实验室建设:2003年,实施农业部下达的 “保山市动物防疫冷链体系”项目,投资40万元,建设完善动物疫病监测实验室。到2005年,有实验室面积175平方米,主要仪器设备40台 (套)。开展动物疫病常规血清学、细菌学检验,可进行禽流感、口蹄疫等20个病种的监测,为全市动物防疫和疫情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2)兽药饲料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2003~2005年,实施云南省农业厅下达的 “兽药饲料监测体系”和农业部下达的 “保山市兽药残留检测站建设”项目,投入资金140万元,建设完善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实验室。有实验室面积350平方米,主要仪器设备共60台 (套)。可进行饲料常规成分、卫生指标及兽药化学药品、抗生素、中草药、部分兽药残留等方面检验检测。并于2005年12月通过省级计量认证,确认具备兽药产品65个参数、饲料产品28个参数的检测能力,2008年通过省级 《计量认证合格证》复核换证,为全市加强兽药饲料监管和畜产品安全性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3)检验检测技术培训:2003~2008年,累计参加省级动物疫病监测诊断技术培训班7期15人次;协助省级举办疫病监测诊断技术培训班2期,保山市参培42人次;主办市县动物疫病监测诊断技术培训班6期,培训71人次;先后派兽药饲料检测人员到云南省兽药饲料检验所跟班学习或请老师现场指导7期及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检验业务培训7期,累计接受培训达33人次。通过连续多年的定向培训,使检验检测人员逐步掌握动物疫病、兽药、饲料及畜产品检测技术,熟悉相关检验检测的国家标准和方法,做到持证上岗,为开展检验检测工作奠定了基础。
(4)监测技术平台整合:2006年,保山市进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经市政府批准成立保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加挂 “保山市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和 “保山市饲料兽药监测所”牌子。将动物疫病监测、兽药饲料化验室进行整合,构建成包括动物疫病、兽药、饲料、畜产品检测为一体的畜产品安全监测技术平台。2006~2008年,应用监测技术平台,按时完成省级下达动物疫病监测和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任务,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净化和加强兽药、饲料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安全发挥监测技术平台的技术支撑作用。
2.2 检验检测方法和标准
(1)动物疫病监测:根据现行国标和行业标准进行。
(2)兽药检验: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05年版一、二部。
(3)饲料检测:根据现行国标进行。
(4)畜产品检测:根据现行国标和部颁标准进行。
2.3 监测检验检测结果及应用
(1)动物疫病监测结果及应用:2006~2008年共监测 (诊断)22个动物疫病,检测样品11925份;开展免疫效果监测6个疫病,检测样品12364份。完成省级下达年度监测任务的137.3%、137.88%、115.59%。根据监测结果提出建议,为市、县兽医主管部门或养殖大户采取措施预防、控制、净化动物疫病提供科学依据。建议全市加大禽流感、猪口蹄疫、牛口蹄疫、羊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鸡新城疫免疫力度;建议对奶牛结核、奶牛布鲁氏菌病、猪布鲁氏菌病、马传贫作扑杀深埋净化处理,累计扑杀处理奶牛结核阳性牛22头、从外地引进奶牛布鲁氏菌病阳性牛18头、马传贫阳性畜25匹;利用实验室技术平台为基层、专业养殖大户诊断疑难畜禽疫病17次。
(2)兽药检验结果及应用:2006~2008年共完成兽药质量抽检360批,合格232批,总合格率64.44%。不合格兽药128批,代表数量:针剂7729盒、片剂1890瓶、散剂1404袋,货值45703元。各县区畜牧兽医局根据抽检结果,依据 《兽药管理条例》对经营者进行了查处。
(3)饲料检验结果及应用:2006~2008年共完成保山市饲料产品抽检200批,合格116批,总合格率58.0%;完成抽样送检预混料8批,合格2批,合格率25%;完成动物性饲料质量抽检18批,合格12批,合格率66.7%;完成饲料标签专项检查270个,合格258个,合格率95.6%;完成委托检验饲料76批。不合格饲料产品96批,代表数量148.2吨 (浓缩饲料59批、69.9吨,配合饲料25批、48.6吨,预混料6批、6.5吨,鱼粉6批、23.2吨)。各县区饲料主管部门根据检验结果,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对生产经营者进行了查处。
(4)畜产品检测结果及应用:2006~2008年共完成养殖环节违禁药物抽样送检90批,违禁药物检出率为零;完成牛饲料 “牛羊源性成分”监测抽样送检16批,全部为阴性;完成屠宰肥猪尿液盐酸克伦特罗 (“瘦肉精”)检测800份、莱克多巴胺检测200份,结果全部为阴性;完成饲料“蛋白精”等非法添加物专项监测,抽样送检30批,经云南省兽药饲料检测所进行 “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96.7%;完成市场猪肉鸡肉违禁药物抽样送检20批,未检出药物残留。结果表明,保山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总体上是安全、放心的,为保山市食安委评价猪肉等产品的安全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2.4 监测平台技术的特点
一是实验室建设坚持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建成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市级动物疫病、兽药、饲料、畜产品监测技术平台,填补了保山市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的空白;二是在监测技术平台的建设和运行中,加强技术培训,实验室通过省级认证,仪器设备定期检定,检验检测以国家法定方法、标准为依据,确保结果准确、可靠、公正、公平;三是监测技术平台为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提供技术支持,建立了 “运动员与裁判员”相分离的监管模式;四是在监测技术平台的应用中,为养殖大户和饲料生产企业提供检测技术服务,既监管又服务,充分发挥了监测技术平台的社会公益性职能和服务功能。
2.5 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建议各级政府把监测工作和扑杀阳性畜禽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扩大动物疫病监测面,加大阳性畜禽净化处理力度,提高疫病净化速度;二是建议对监测预警需加强免疫的动物疫病及时进行补免,提高免疫密度,防止疫情发生;三是兽药饲料化验室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规定进行宣贯培训,严格按照 《质量手册》要求开展检验检测,确保质量体系持续运行和检验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四是继续争取国家和省级立项,建设完善实验室,根据需要及时补充先进仪器设备,不断提高检验检测能力,为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安全保驾护航;五是切实加强检验检测队伍建设,根据提高检测能力、扩大检测范围的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储备,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3 综合效益
3.1 经济效益
畜产品安全监测技术平台的构建和应用,从源头上加强监测,开展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为预防控制净化动物疫病、加强畜牧业投入品质量监督管理、保障畜产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①动物疫病监测化验室开展动物疫病常规血清学、细菌学检验。可进行禽流感、口蹄疫等20个病种的疫情监测和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检测。每年可以完成动物疫情监测、免疫效果检测血清8000份和疫病诊断多次,为预防控制净化动物疫病提供科学依据。②兽药饲料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实验室经省级认证确认具备兽药产品65个参数、饲料产品28个参数的检测能力。兽药饲料检验工作正常开展,每年可完成省市下达饲料质量安全性抽检120批次,以及为饲料委托检验100批次,完成兽药质量检验200批次。克服因本地无法检验给饲料兽药监管带来的不便和行政处罚无依据,彻底扭转假劣饲料兽药坑农害农长期得不到打击的被动局面。③畜产品安全监测技术平台的效益主要是体现在社会效益,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如果不建立完善市级畜产品安全监测技术平台,将动物疫病监测、兽药饲料质量监管所需检验检测样品全部送省级进行检验检测,一方面增加省级的检验检测负担,另一方面增加市级的检验检测费用开支。从加强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和畜牧业投入品监管需要检验检测这方面考虑,节约检验检测费开支也可以认为是提高了经济效益。经初步测算,按每年监测疫病检测血清样品8000份、检测饲料200批、检验兽药200批计算,检测血清样品15元/份、检测饲料500元/批、检验兽药600元/批计算,则每年仅检验检测费一项就可节约资金34万元,扣除动物疫病监测化验室运行成本6.5万元和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化验室运行成本10万元 (共计16.5万元),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17.5万元。
3.2 社会效益
动物疫病监测效益:开展动物疫病监测,按时完成省级下达的年度监测任务,提供监测预警及时加强易感动物免疫,提供疫情诊断及时采取措施扑灭动物疫情,以及提供二、三类动物疫病监测结果及时净化动物疫病,提高了全市动物疫病防控水平,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可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以2008年为例:全市年末存栏生猪2266775头、牛585454头、羊416337只、禽5520661只。据对5个县区10个乡镇20个村411户的调查, 2008年度保山市猪、牛、羊、禽疫病死亡率分别为2.66%、0.44%、0、3.4%,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如果不开展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导致疫病预防、控制、净化措施不落实,畜禽死亡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按照全市的畜禽存栏数,每年就要多死亡猪22668头、牛5855头、羊4163只、禽55207只,按照猪800元、牛1500元、羊500元、禽15元/头只计算,全市畜禽死亡损失就要增加近3000万元,即监测预警加强免疫每年产生社会效益3000万元,3年可产生社会效益9000万元。开展疫情诊断以2007年6月诊断施甸等突发生猪疫情为例:施甸首期疫情从开始调查同时采样进行排除法检测,到将病料送云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只用了3天时间,较一般情况提前了4天时间,为主管部门采取果断措施扑灭疫情,将疫情损失降到最低,效益十分显著。
兽药、饲料检验检测效益:开展兽药、饲料检验检测,按时完成省市下达的兽药、饲料及畜产品安全年度监测任务,为县区加强畜牧业投入品监管提供依据,各县区畜牧局根据检验检测结果对不合格兽药饲料产品进行依法查处,使制假售假坑农害农行为得到打击,使兽药饲料市场得到净化。①2006~2008年,保山市各县区处理不合格饲料产品96批,代表数量148.2吨 (浓缩饲料59批、69.9吨,配合饲料25批、48.6吨,预混料6批、6.5吨,鱼粉6批、23.2吨),按照浓缩饲料3500元/吨、配合饲料2500元/吨、预混料10000元/吨、鱼粉7000元/吨计算,直接为养殖户减少因购买到假劣饲料的损失59.36万元;②实践证明,开展监测和依法监督管理,可有效遏制市场饲料质量下降,在饲料质量急剧下降的今天,按照每年遏制饲料质量下降3个百分点计算,3年可减缓市场饲料质量下降9个百分点,即间接提高市场饲料合格率9%,按2008年全市饲料生产1.6万吨、销售16万吨,共计17.6万吨,则可增加提供合格饲料1.58万吨 (17.6万吨×9%=1.58万吨),按每吨合格饲料可为农民增加收入250元计算,每年可为农民增加收入395万元,3年可增加养殖户收入1185万元;③2006~2008年,全市根据抽检结果,依法查处不合格兽药128批,代表数量:针剂7729盒、片剂1890瓶、散剂1404袋,货值45703元,直接为农户减少损失4.57万元;④因兽药不合格贻误最佳治疗时间或者保健无效果还可给农民带来损失,若按1元假劣兽药给农民损失8元计算,又可间接为农民挽回损失36.56万元 (4.57万元×8元=36.56万元);⑤开展监测和依法监督管理,可有效遏制市场兽药质量下降,按照每年遏制兽药质量下降3个百分点计算,3年可减缓市场兽药质量下降9个百分点,即间接提高市场兽药合格率9%,按2008年全市兽药销售1000万元计算,即可减少购假劣兽药支出至少90万元 (1000万元×9%=90万元),3年可减少购假劣兽药支出至少270万元。以上5项共计为养殖户增加收入或挽回损失1556万元,每年产生社会效益519万元。
上述分析显示:保山市畜产品安全监测技术平台构建和应用,2006~2008年产生社会效益10556万元,每年产生社会效益3519万元。
3.3 生态效益
畜产品安全监测技术平台构建和应用,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兽药饲料检验检测工作和依法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及兽药饲料市场的监督管理。可从根本上遏制动物疫情发生和假劣兽药饲料的生产或滥用,减少动物饲养过程中病原体和排泄物对土壤和水体污染,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奶牛疫病净化,控制疫病传播,提高牛奶质量安全,对保护人体健康和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肉食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动物疫病防控、兽药饲料的质量安全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先决条件。切实加强疫病监测和对兽药、饲料等畜牧业投入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对实施从饲养场到餐桌各环节监管,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附件目录:
1.主要完成人员情况表。
2.《保山市畜产品安全监测技术平台构建和应用工作总结》。
3.《保山市畜产品安全监测技术平台构建和应用技术总结报告》。
4.《科技成果鉴定证书》。
5.《应用证明》。
6.《保山市畜产品安全监测技术平台构建和应用效益分析报告》。
7.保市机编 [2006]15号 “对市畜牧局 《关于全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请示》的批复”。
8.资质认定 《计量认证证书》及 《计量认证证书附表》。
9.2006~2008年度云南省动物疫病、兽药、饲料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任务文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