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widlp与Scotter(1994)提出了安全绩效的两维模型,两个维度分别为任务行为和情景行为。[22]
Lee与Harrison(2002)提出了核电站的安全绩效模型,将有效沟通、组织氛围、外部因素等列入模型。[23]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人因研究组(2002)提出了航线运行的安全审计模型(Line Operations Safety Audit,LOSA)。[24]
Burke等人(2002)提出了安全绩效四因素模型,分别为保护设施、减少风险的工作实践、卫生与安全信息、员工责任感。[25]
The keil Centre(2002)提出了安全绩效的提升模型,将安全绩效的提升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工程管理阶段,强调安全投入与安全硬件条件的重要性;系统安全阶段,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作业者行为安全阶段,在此阶段作业人员的安全行为达到自觉的水平。
Siu(2003)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安全绩效维度,建立了安全绩效二维模型,两维维度分别是:事故发生率以及职业伤害。[26]
基于本书研究内容,特别对Neal&Criffin(2002)提出的安全绩效模型加以说明。
Neal与Griffin的安全绩效模型基于Campell等人提出的任务绩效理论。任务绩效理论认为,任务绩效是与工作产出直接相关的,并且能够直接对其工作结果进行评价的绩效指标,与个体能力、知识水平、技能水平以及工作内容紧密相关,可以通过工作完成的质量、数量、时效、成本、他人评价进行评估。Neal与Criffin的安全绩效模型将安全绩效的内容和前因因素进行了区分,包括两个主要维度,即安全遵守(Safety Compliance)和安全参与(Safety Participation)。安全遵守包括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以安全方式完成任务;安全参与包括同事间的互助、安全促进计划、对安全的积极性、对工作场所安全的改善等。
图2-5 Neal&Criffin安全绩效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