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公益旅行是什么,好玩吗
传统意义上的公益旅行就是到不同的地方,参与不同的公益项目,做志愿者或全职雇员,一段时间后离职,再去下一个地方。在辗转的过程中,通过 NGO 的补贴和其他的方式,确保自己的收入,将旅行维持下去。
每个 NGO 都可以作为一段公益旅行中的一站,接待「职业志愿者」。在具体的公益旅行安排中,需要事先和 NGO 取得联系,说明自己的情况和工作时间,谈好待遇就可以出发了。剩下的内容就和做志愿者类似,志愿工作不会二十四小时地连轴转,NGO 工作有时也会「出差」到一些地方,这些都会成为旅行的组成部分。当然,工作日多半还是要工作的,只是工作之余随便玩。
作为当地项目,NGO 可以帮志愿者们分担一部分旅行成本,提供他们需要的工作场所、学术资源等等。同样,志愿者们也为项目做出了很多贡献,切实帮上了忙,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想法。双方达成了双向互助的关系,这种「公益旅行」就是健康的。我也相信,这些志愿者们,去别的项目点也会很受欢迎。这样的旅行规划,游山玩水之余还做了志愿服务,是一种不错的旅行规划模式。
公益旅行可以纯粹用做志愿者串联起来,也可以是在一段长期旅行中夹杂一两段志愿服务,作为中转和点缀。可以说,这里边「公益」的比重要比「旅行」大不少,总的来说花费时间也较长。
除了传统模式,随着社会企业的逐渐发展,公益旅行的模式也不仅仅局限于做志愿者这一条路。老话说得好,「有钱的捧个钱场,有人的捧个人场」,NGO 的诉求也无非是这两方面,要么是资金扶助,要么是人力支援。在传统的公益旅行定义之中,「志愿服务」被排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也就是说,一定要成为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之后,才可以被称之为公益旅行,这是所谓的「人场」。不过在今天,只要是抱有「公益目的」或是实现了「公益价值」的旅行,都可以被称之为「公益旅行」。而且,「公益旅行」事实上是诸多 NGO 的商业运营尝试之中,一个创造收益的突破点,也就是「钱场」。
扎根贫困地区的 NGO,不少都享有环境优美宜人的优势。比如我们项目所在的云南省德宏州,就是一片尚未被旅游开发的净土。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保存完好的民族生活,都是吸引游客的地方。而 NGO 如果可以经营公益旅行项目,相比于传统的旅行社,其优势主要有两点:一是针对不同客户的「定制专属性」;二是旅费收入的「社会公益性」。在享受定制旅行的同时,事实上又给 NGO 做了捐赠,一举两得。
现在「公益需求」已经成为了一种公众消费品,向公益组织的捐赠,其实是在购买「公益心」,算是一种对社会的回馈。而这种新型「公益旅行」的模式,是靠自身的经营,将获得的利润投入自身的公益项目之中,是一种 NGO 与社会企业模式的结合探索。
在这里,「公益旅行」中的「旅行」被进一步强化出来,靠服务取胜,不再依赖「爱心」。既有「公益」,又有「旅行」,时间安排灵活,这是「公益旅行」自身进步的表现。只要是实现了「公益价值」的旅行,就都可以称之为公益旅行。只是传统的公益旅行,相比于普通旅行,多了一份责任与辛苦;而新型的公益旅行,则是与普通旅行体验类似,只是将旅费交给 NGO,支持了 NGO 的运营。
无论是哪一种「公益旅行」,相比于普通旅行,都会带来不同的体验。因为旅行者都在旅行之余,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是一举两得的选择。
在下次进行旅行计划的时候,您有没有兴趣尝试一下「公益旅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