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和政策倾斜,给次发达地区加快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 “国家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开发,支持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党的十五大、十六大也对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作出了具体部署。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和倾斜政策的实施,必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次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其次,国家产业政策、区域政策调整,为次发达地区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九五”期间,国家运用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加强对区域产业分工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宏观指导,重点支持次发达和不发达地区搞好交通、通讯、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形成符合专业化分工协作、有利于发挥各地资源和经济优势的产业带。这必定为次发达地区加快经济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第三,发达地区“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的加强将起到促进次发达地区迅速发展的作用。次发达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内陆地区和中部经济带,靠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是一个“二元经济”,受发达地区经济的深刻影响。根据缪尔达尔“循环累积因果论”、赫尔希曼的“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理论,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扩散效应”和“涓滴效应”将逐步加强,技术、劳动、资本将流向这一地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次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四,次发达地区已经基本具备了实现经济迅速增长的条件,可以通过培育后发优势实现超常规发展。和不发达地区相比,次发达地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基础设施、市场发育程度、人的思想观念以及人员素质等各个方面都更具有优势,为实现经济的迅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沿海地区的迅速发展为次发达地区的改革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也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和技术,因此,次发达地区形成后发展优势,实现迅速发展是完全可能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