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稽查人员通过开展归类数据分析工作,评估归类风险,确定风险目标,为确定重点商品和进行重点后续归类稽查提供依据。
进出口相同商品申报不同税率监控分析
指标分析
对进出口相同商品申报不同税率的情况进行监控分析,防止误报税号情况发生。
针对应税的报关单(关税+增值税+消费税+反倾销税+燃油税)>0)(监管方式1300﹑0844﹑0845除外),相同品名申报不同税号,进行跟踪管理。(进口针对应税的报关单(监管方式1300﹑0844﹑0845除外)是指征免规定非全免且关税﹑增值税﹑消费税﹑反倾销税﹑燃油税任何一项不为零的报关单。)
风险分析
分析税种变化的原因(如政策变化﹑申报错误﹑人为原因等),排除非正常原因的产生。
案例1
2009年8月,中国石化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向宁波海关申报一票进口冷凝器零件,关税税率4%。审单关员发现,这票申报为冷凝器零件的商品,申报总价为350.42万美元,比一般的零件价格高出很多,不太符合常理。
300多万美元,这更像整个冷凝器的价格,而不是零件。于是宁波海关找来企业工程师,详细了解生产流水线的功能和流程工艺。在了解过程中,海关发现,企业申报的这个零件,根据其功能其实也应该申报为冷凝器。于是,现场审单关员再次对商品单证及随附技术资料进行审核,将归类调整为冷凝器,关税税率10%。2009年11月24日,宁波海关对这一票进口冷凝器归类补税181.5万元。
商品价格体积比关系异常监控分析
指标分析
利用报关单对应舱单数据中的体积(报关单与舱单是一一对应)和报关单中的完税价格,计算价格体积比(完税价/体积)。
价格体积比(单位体积下完税价格)=完税/体积(舱单中的体积)
单位体积下完税价格最小值:是指品名相同﹑原产地相同的商品中最小的价格体积比
单位体积下完税价格最大值:是指品名相同﹑原产地相同的商品中最大的价格体积比
价格体积比差率=(单位体积下完税价格最大值-单位体积下完税价格最小值)/单位体积下完税价格最小值
风险分析
监控商品价格体积比变化,分析是否存在不实归类的情况。
商品重量体积比关系异常监控分析
指标分析
利用报关单对应舱单数据中体积(报关单与舱单是一一对应)和报关单毛重,计算重量体积比。
重量体积比(单位体积下的重量)=报关单毛重/体积(舱单中的体积)
重量体积比差率=(单位体积下重量最大值-单位体积下重量最小值)/单位体积下重量最小值
单位体积下重量最小值:是指品名相同的商品中最小的重量体积比
单位体积下重量最大值:是指品名相同的商品中最大的重量体积比
风险分析
监控商品重量体积比变化,分析是否存在不实归类的情况。
商品价格重量比关系异常监控分析
指标分析
对申报多记录条且申报第一法定数量为非重量单位(35),而申报计量单位为重量单位的报关单,计算价重比(完税价/重量)。
价格重量比=价格(完税价格)/申报计量单位为公斤的重量
价格重量比差率=(单位重量下价格最大值-单位重量下价格最小值)/单位重量下价格最小值
其中:
单位重量下价格最小值:是指品名相同﹑申报计量单位﹑第一法定计量单位相同的商品中最小的重量价格比
单位重量下价格最大值:是指品名相同﹑申报计量单位﹑第一法定计量单位相同的商品中最大的重量价格比
风险分析
监控商品价格重量比关系,分析是否存在不实归类的情况。
商品数量重量比关系异常监控分析
指标分析
对申报第一法定数量为非重量单位的报关单记录,计算出数重比(净重/第一法定数量)。
数重比(单位数量下的重量)=净重/第一法定数量
风险分析
监控企业商品数量重量比关系的变化,分析是否存在不实归类的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