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经济系统

社会经济系统

时间:2023-03-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经济整体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投入及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本身就反映和代表着高等教育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影响教育的内容。社会经济系统对高等教育质量的上述影响,在当前主要是通过市场引导机制实现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建立起教育质量的市场机制,用市场来调节学校服务面向和检验、约束、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经济系统_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调节机制研究

经济乃经世济民,其内涵十分丰富,如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经济制度;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国民经济各部分);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社会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以生产力水平为主要标志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因。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必备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速度。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经济,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任何教育都必须满足其所处的社会经济条件的要求,社会经济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人才培养规格、教育内容等方面。

办教育,特别是办高等教育是需要有一定的条件的,这主要包括了办教育所需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条件。经济状况决定了高等教育的投入多少,经济状况好,高等教育的投入就有保证;经济状况差,投入也会少。有学者选择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100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进行教育培养成本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这100所高校在校生157.8万人,全年经费支出(不含基本建设支出)289.6亿元,生均18352元。东部地区高校生均22406元,西部地区高校生均10262元,两者差距在1倍以上。”[9]差异存在的主要原因就是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可见,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办学的投入。在保证政府投入为主的前提下,今后,社会的投入比例将增加。社会经济整体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投入及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本身就反映和代表着高等教育质量。

社会经济状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要求。生产力发展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等变化,教育结构、人才培养质量规格随之改变,大中小学的比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比例、高校中的层次科类专业比例、人才质量规格等,都要与之相适应。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后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后,提出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电子)后,提出了普及高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高,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需要高等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影响教育的内容。14世纪以前,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学校教育中的自然科学课程主要只有算术、几何、天文等;到了14—16世纪,增加了地理、力学等内容;17世纪又增加了代数、三角、物理、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等。随着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原子物理、电子计算机、遗传工程、激光、海底开发、宇宙探索等开始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内容中。而且,原有课程尽管名称相同,但内容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场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高等教育内容的影响将直接反映到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上。

社会经济系统对高等教育质量的上述影响,在当前主要是通过市场引导机制实现的。经济利益在人们生存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谋取经济利益是人们最基本的动因,经济的机制和手段是实现社会控制最基本、最重要的机制和手段之一。这种手段就是运用市场经济的方法调整人们的行为,使人们的行为纳入业已明确的利益导向,用给予或剥夺其经济利益的方法,规范其行为,使其按照预期方向运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建立起教育质量的市场机制,用市场来调节学校服务面向和检验、约束、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场经济暗含和确立了质量标准,市场标准才是一种真正的“实践标准”,市场检验才是一种真正的“实践检验”。[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