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学怎样排行

大学怎样排行

时间:2023-03-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是排行榜单仅公布排名靠前的学校名次。大学排行榜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任何高校都无法完全置身事外。大学排行作为大学社会评价的形式之一,本身也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大学在排行榜中的位次值得关注,但大学排行榜本身并不能决定大学的竞争力或实力。
大学怎样排行_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调节机制研究

大学怎么排行,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很多,本课题组也曾组织专门力量进行过国际比较和国内比较研究。[13]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仅就指标体系的设置及权重分布来看,目前我国大学排行存在着如下几方面不足:一是重数量、规模等硬性定量指标,如设备、师资、重点学科及实验室等,轻质量、效率等柔性定性指标;二是重科学研究指标,如项目、论文、获奖等,轻教学指标,如师生比、班级学生数等;三是重教师指标,如教师学历、职称、高水平师资拥有量等,轻为学生服务的指标,如为学生服务的设施、学生保有率、就业率、毕业后获聘和平均薪水情况等。

问题的产生,既有排行本身的问题,也有排行之外的问题。从排行本身来看,在我国,大学排行发展时间不长,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如排行机构资质及人员素质的问题、指标设置问题等。从排行之外来看,大学排行受制于外在的一些条件,这些条件的缺乏会制约大学排行的健康发展,如分类研究的缺乏、数据获取的困难、社会环境及氛围对排行的接受有限等。

初生之物,其形必丑。作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社会评价肯定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大学排行作为社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对它的一味怀疑、指责甚至抨击于事无补,我们现在更应该做的是完善和改进。大学排行到底应该怎么排呢?笔者想用三句话来集中表达我们的观点:一是大学的分类研究是基础;二是指标体系的科学设置是关键;三是数据来源的全面准确是保障。

《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的大学排行是以卡内基分类为基础,而目前我国大学排行基本上未分类。尽管也有人进行过这方面的努力,如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中的四型十三类划分,武汉大学“中国高校综合竞争力评价”中重点大学与一般大学的划分,但都没有真正实施到位。目前国内关于大学分类的研究有许多,但因为“大学的分类研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14],真正权威性的分类成果还没有产生。在缺乏权威分类的情况下,大学怎样排行呢?一是引入过渡期的概念,即先只是试行,或先只进行学科、专业的单项排行,待成熟后再进行综合排行并全面推行。二是明确标示,即无论何种大学排行,都应该清楚说明排行设置的理念和原则是什么,是以哪方面为重点,怎么排的,数据怎么来的,目前还存在着哪些不足和缺陷等。目前国内的几大排行其实都各有侧重,如武汉大学的突出竞争力排行、上海交通大学的注重学术水平排行、武书连的强调社会贡献力排行等,都还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排行,如果硬要披上综合之名,就会适得其反。三是排行榜单仅公布排名靠前的学校名次。目前国内的大学排行方案,多按重点大学的情况来考虑和设置,依此对一般大学进行排序,其效果并不理想。但现行的大学排行榜却几乎所有大学的排位全部公布,不但不准确,也有违大学排行的正面激励原则,还容易招来非议,不如借鉴国外的一些成熟做法。《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大学排行榜仅公布出位居全国性大学、全国性文理学院前25%的院校,地区性大学和地区性文理学院按地理位置划分为北、南、中西、西四个地区,按地区也是仅列出位居前25%的院校,能够进入排行榜单就算是不错了。

指标体系之所以是关键,是因为它是排行的工具,具有尺度和标准的作用。指标体系的设置十分复杂,几句话难以说得清楚,但有一些基本原则却是大学排行都应遵循的:一是科学合理性,即指标体系应该能体现大学的本质特点,客观描述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具有目标导向功能。二是系统优化性,即排行指标体系应该完备而精干,以尽可能少的指标尽可能全面反映对象的本质特征,指标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整体结构及各个要素都能满足系统优化要求。三是通用可行性,通用指的是指标及权重要相对稳定以便于比较,如果随意更改,就会导致同一所大学出现排位起伏较大的不正常现象;可行是指标要易获取,便于操作,如果设置的指标无法获取,即使是既科学又合理,实际作用也不大。

数据来源的全面准确是排行的基本保障。目前我国大学排行备受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数据来源的不全、不准、不畅。美国著名的会计事务所布莱沃特浩斯在2003年3月的瑞士Dvaos会议上发表了数值化的“不透明指数”(不透明指数包括法律制度、经济政策、政府规则、会计及企业统计、腐败行为等5个方面),“在被统计的34个国家和地区中,透明度最高的是新加坡,其次是美国,中国被排在最后一位”。[15]这个统计的真实性值得怀疑,但目前我国基本数据建设的严重滞后却是不争的事实。大学排行是建立在若干数据基础上的,一些基础性工作亟待建立完善,如教育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信息管道的畅通、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等。这方面政府固然应该担当起主要责任,但作为大学排行机构,努力扩大数据收集管道,建立起严格的信息检查筛选制度等,也是必须着力加强的。

大学排行榜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任何高校都无法完全置身事外。然而,影响越大,争议也就越大。大学排行作为大学社会评价的形式之一,本身也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大学在排行榜中的位次值得关注,但大学排行榜本身并不能决定大学的竞争力或实力。“排行榜是一种第三方的大学评价,评价或排名本身不能创造价值。它只能揭示客观存在的事实,或者起到某种引导作用。因为评价所能做的是揭示价值关系,而不是制造价值关系。它可以引导人们去创造价值,但却不能单靠评价自身就把价值关系创造出来。”[16]对学校而言,最为关键的还是抓住机遇,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实力,排名位次的提升只是学校自身建设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反映。

【注释】

[1]朱国辉.建立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2:20.

[2]董秀华.对我国大学排行实践的回顾与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4):95.

[3]武书连,吕嘉,郭石林.2010中国大学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4):5-13.

[4]武书连.大学排行榜正确地反映了实际情况[EB/OL].http://www.china.com.cn/chinese/OP-c/277702.htm.

[5]2010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EB/OL].http://rank2010.netbig.com/daodu_2.html.

[6]2010中国大学排行榜评价指标体系[EB/OL].http://www.cuaa.net/cur/2010/zhibiao.shtml.

[7]邱均平,文庭孝等.评价学理论·方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82.

[8]胡莉芳.大学评价:一个公共领域——从大学排行榜说起[J].江苏高教,2009,(2):54-56.

[9]侯永琪.全球大学排名第四次会议决议将规划大学排名认证制度[J].评鉴双月刊,2009,(20):50.

[10]盛大林.大学排行榜:不能因“潜规则”而剥夺“表达权”[J].教育与职业,2009,(4):82.

[11]陈士俊,薛乃卓.试论大学排名及其评价主体的选择[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6):77.

[12]李亚东,金同康.建立和完善中国大学评价的宏观框架——兼谈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在中国大学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48.

[13]沈明明.中美大学排行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09;陈怀芳.国内四大民间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

[14]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3,(3):5.

[15]刘焕成.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M].香港: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73.

[16]胡莉芳.大学评价:一个公共领域——从大学排行榜说起[J].江苏高教,2009,(2):5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