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水土保持监测的沿革

水土保持监测的沿革

时间:2023-03-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55年,水利部对全国水力侵蚀面积进行了初步调查,这是中国第一次全国范围的水土流失调查,也是水土流失监测最早的全国性工作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998年开始,水利部在全国陆续建立了四级水土保持监测机构。全国水土保持监测队伍不断壮大,监测技术不断提高,监测方法不断革新,监测成果不断积累,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和地方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水土保持监测的沿革_湖南水土保持与生态安全

我国最早的水土流失观测始于20世纪30年代。我国政府当时在黄土高原上的甘肃省天水县、南方的重庆市北碚区和福建省河田等地,陆续建立了水土保持实验站。这些水土保持实验站成为中国最早的水土流失地面观测点。1950年以后,我国相继建立了一批水土保持科研站、所,以及用于研究土壤侵蚀规律的径流小区,开展了系统性的水土流失研究和水土保持监测。

我国在区域性水土流失调查方面也有较长的历史。早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土壤学者对江西进行了土壤侵蚀区划调查。1955年,水利部对全国水力侵蚀面积进行了初步调查,这是中国第一次全国范围的水土流失调查,也是水土流失监测最早的全国性工作项目。

20世纪80年代以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观测手段和设备有了一定的改善,新的观测试验站点陆续投入运行,地面观测在全国不同侵蚀类型区展开;同时,随着遥感技术的普及,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的研究开始出现。1985年前后,水利部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MSS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对水蚀、风蚀、冻融侵蚀开展了全国第一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998年开始,水利部在全国陆续建立了四级水土保持监测机构。从此,水土保持监测由法定的监测机构负责,并且列入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常规业务;同时,地球信息技术(简称为3S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水土保持监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国第一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用了五年的时间,而第二次调查因为采用了GIS(地理信息系统geo graphic imformation systems)等新技术,只用了一年的时间。第二次遥感调查从1999年开始,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TM影像和中国—巴西资源一号卫星(CBRS-1)影像为主要信息源,于2000年完成。

目前水利部已在黄河、长江中上游地区以及黑河、塔里木河流域等重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区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各地监测站点的建设也很顺利。全国水土保持监测队伍不断壮大,监测技术不断提高,监测方法不断革新,监测成果不断积累,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和地方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