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世界”_中国儒学导论
“仁”是中国哲学中克服“对象化”的特殊途径,因而是一种先进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认定人与世界的关系止于“文化”。但这一“文化”却只能且必然是“政治”,因为这是为“礼乐文明”的历史所决定了的。如《宪问》中载: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八佾》中载: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www.guayunfan.com)因此,全部儒学的“终极关怀”是自《论语》而提出的:“亲亲”“仁民”而“爱物”,从而使“世界”成为“人间”,进而实现“思”与“在”的真正同一。如《学而》中载: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信有余力,则以学文。
《雍也》中载: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文化”的“世界”_中国儒学导论
“仁”是中国哲学中克服“对象化”的特殊途径,因而是一种先进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认定人与世界的关系止于“文化”。但这一“文化”却只能且必然是“政治”,因为这是为“礼乐文明”的历史所决定了的。如《宪问》中载: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八佾》中载: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www.guayunfan.com)因此,全部儒学的“终极关怀”是自《论语》而提出的:“亲亲”“仁民”而“爱物”,从而使“世界”成为“人间”,进而实现“思”与“在”的真正同一。如《学而》中载: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信有余力,则以学文。
《雍也》中载: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