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寺:古老的藏传佛教寺院_暮鼓晨钟
禅定寺,藏语全称为“噶丹谢周当增达吉琅”,意为“兜率论修禅定兴隆洲”,亦称卓尼大寺,坐落在卓尼县城西北约半公里处的台地上,有六百余年历史,是甘南藏区最古老的藏传寺院。
“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这是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一开始的片段,小说里四川阿坝藏族最后一任麦琪土司的儿子是被鸟鸣从梦中惊醒的。
来到卓尼,如同走进一个甘南卓尼藏族土司的故事里。
卓尼土司制度渊源流长。远在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前,卓尼土司远祖噶尔益西达吉被吐蕃王赤热巴巾派到安多地区为朝廷征收赋税,因其卓越的领导才能,被当地藏汉群众尊为首领,定居下来,衍传多代。传至始祖些地时,陆续征服了迭部十八族,扩大了领地,并逐年游牧东迁,来到卓尼。其间恩威兼施,消弥祸乱,成为卓尼头人。(www.guayunfan.com)电影《红河谷》中,皑皑的雪山顶上,传来一个古老的声音:“雪山女神有三个儿子,老大叫黄河,老二叫长江,最小的弟弟,叫雅鲁藏布江……”
头人端坐着等管家呈上往来商旅通行的关文,头人的女儿颐指气使,笑声如鸟鸣般清亮。
这部电影中的场景给了我对头人生活最为直观的想象。
还是去卓尼亲自看看吧。经临洮、冶力关前往卓尼。我喜欢在路上的感觉,在陌生的地方,看山看水看人,便恍惚起来,静静坐着,看起来人也深沉了。我自小在藏区长大,这一刻,仿佛是逃回记忆里颠簸着。花一闪而过,树在远远的山上端端站着,再往前,是云杉林,一直绿到山背面去。快到卓尼时,山谷中连续十几公里的急下坡弯道,眼前豁然一亮,洮河水在群山之间冲刷堆积出一片肥沃的谷地,卓尼县城被群山环绕着,四周山林密布,县城的建筑错落有致地铺陈开来,一处世外桃源般的所在。
车停在山顶,当地的朋友指给我看禅定寺的方向。原来已经近在咫尺,一大片雄伟的寺院建筑。于是右拐上山,不足百米就来到了禅定寺的寺门口。
雅尔山、古雅山、玛钦山三面环绕禅定寺,如三层如意交叠。诸峰满目层峦叠嶂,苍松翠柏。禅定寺坐北向南,于云雾缭绕中安静地俯视脚下洮河水自西向东勿匆流去,令人不由得赞叹当初选定寺址者的独具慧眼,发现这块风水宝地。
这一分钟的河水与下一分钟的河水已经不同,因为时光流逝。这一分钟的人与下一分钟的人也已经不同,因为时光流逝。
站在禅定寺前驻足远望,耳旁传来一个古老的声音:“法王八思巴途经这里,不远处贡保才那石壁佛光四射,于是,一座寺院在林木茂盛处生长起来……”
且顺着时光一路远眺,金末元初,蒙古汗国占领西北后,忽必烈邀请西藏萨迦派法王八思巴到内地讲经传法,途经卓尼时,发现此地风景优美,遂命弟子格西喜绕益西留下来,择吉日奠基,在此建筑经堂,广收僧徒,宣扬佛法。
当日所选寺址内有两棵奇异的油松,其侧枝丛生,无明显主枝,姿态蜿蜒,虬枝盘旋,如飞龙在天。人们对此颇为惊异。当地藏族称油松为“焦乃”,“焦乃”“焦乃”,后来就叫成了卓尼,卓尼之名由此而来。
喜绕益西尊照八思巴大师之意,于1295年动工建造萨迦派卓尼寺,那一年,是藏历的木羊年。藏历是我国藏族同胞编制和使用的历法。藏历纪年法与农历的干支纪年法近似,但同时与五行和十二生肖配合。所以纪作水马年、木羊年等。听起来比汉族干巴巴的辛卯、癸巳纪年,显得亲切了很多。
藏族人有羊年转神山、神湖的习俗。传说如果羊年转山或转湖朝拜一圈,相当于平时转12圈。所以每到藏历羊年僧俗信徒不惜长途跋涉,转山转湖。
禅定寺高大的门楼前,赵朴初先生所书“禅定寺”三个大字,高悬于寺门。长长的阶梯,给人有从这里通往庄严肃穆的感觉。有红衣僧人出入,更加重了这份肃穆感。大门旁威武的石狮子,被人系上哈达。顺着台阶走进院内,却见几个小喇嘛在院里追逐嬉戏着,这座古老的寺院忽然显得生机勃勃起来。
当地的朋友向我如数家珍般向我讲解起禅定寺的故事来。
喜绕益西建寺院,塑佛像,并陈经典于佛殿中。卓尼寺院建成后,萨迦法王将一尊稀有蛇心檀木雕刻之释迦站像赠献该寺,作为奠基纪念,世代相传,至今珍藏寺内。
雕佛像所用蛇心檀木,也叫旃檀木,产于印度,万年成木,被认为是世之罕物。相传吐蕃松赞干布时,以此木制释迦牟尼佛像108尊,此佛像乃其中之一。
佛像线条细腻而饱含质感,每个细节都极其精致。这样的佛像让人不敢正视,仿佛是个秘密,就是佛。
步出佛堂,抬头望望,天蓝得令人窒息。我看到鹰,在山脉的一侧飞翔,飞翔的模样宛如吐蕃时代一样轻盈。
卓尼寺院建成后,得到卓尼头人的支持,得以大力发展。有一次,卓尼头人来到寺里,喜绕益西对他说,你来时遇到大河,这是吉兆,你的子孙后代及属民将像恒河一样源远流长。于是将卓尼寺交付给他掌管,总摄政教二权。
直到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至其先祖些地时,因镇守有功,被皇帝召入京城,授世袭指挥佥事兼武德将军,从此开始“兄为土司,弟为僧官”的卓尼土司世袭统治。延至1950年卓尼改为甘肃省直辖卓尼藏族自治区行政委员会止,历时五百三十余年,历经土司二十代,为甘肃藏族土司中延续时间最长的土司。
五代土司旺秀于明正德三年(1508年)赴京朝拜,帝赐姓杨,改名洪,自此为卓尼土司有姓。六代土司杨臻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承袭,在任时兴修卓尼城垣,筹画刻印佛教经典。后来封世袭指挥佥事,并赐印一颗。1710年,清康熙皇帝敕赐“禅定寺”匾额,卓尼寺院之名确定。
杨家土司管辖地区包括现卓尼、迭部以及舟曲、宕昌、临潭等县的部分地区,管辖人口曾多达10余万人,对甘肃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民族变迁产生过重大影响。
禅定寺在数代杨土司的苦心经营下,不断增修,内有佛殿层叠,外有城垣围护,一度曾成为甘青藏区三大佛教寺院之一,雄伟壮观。
禅定寺住持僧纲衔,是明、清中央政府敕封世袭的,位居禅定寺之首,但不是活佛。寺内有六位转世活佛:嘉当仓、伊犁仓、德哇仓、古雅仓、麻当仓、宋堪布仓。
我曾在拉卜楞寺的法会上有幸见到过德哇仓活佛。德哇仓活佛满面慈祥地走过来时,信众们肃穆跪拜,四周的空气都变得非比寻常起来。我连忙追问,周围的人告诉我,这位被红衣僧人们簇拥着离去的,就是德哇仓活佛。拉卜楞寺不远处广场中央一根巨型经旗杆高高耸立,如同古老的帆船桅杆,招唤着人们聚拢来。
朝佛者从旗杆下面经过时,总会仰头诵经祷告,转经之后,脚步轻轻地离去。天蓝如大海。
神祗悄悄走下天空,大地又多了些许分量。
禅定寺历时六百年,几经战火,至今幸存且闻名于世的是卓尼版的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是我国《大藏经》六大刻本之一,刻工精良,是存世最好的版本,因而享有盛名。
现存美国的卓尼版《大藏经》,是美国国际地理社会探险队队长乔治·洛克于1927年至1929年来到卓尼,从禅定寺购买并运往美国的。
约瑟夫·洛克,1884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20年至1949年,他来到中国考察,他在中国考察期间受聘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给杂志拍摄照片,写下了大量的游记。后来人们给他的头衔是探险家、植物学家、摄影家、人类学家等。洛克在甘南期间,主要是在卓尼和迭部考察。他笔下美如仙境的香格里拉,曾让多少人向往不已,据说就是在这里。
1925年4月23日,洛克从岷县到达甘南的卓尼,认识了世袭第19代土司杨积庆并成为朋友,他在卓尼停留了一年多的时间。
于是在上个世纪的1928年11月份《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洛克所写《生活在卓尼寺院》一文和文中所附的49幅照片里,对卓尼土司王杨积庆管辖的禅定寺、卓尼版《大藏经》以及卓尼的民俗风情和优美风光进行了全面描述,这为研究禅定寺及卓尼乃至安多藏区藏传佛教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文字影像资料,在西方世界引起了轰动。
洛克当年的努力,真实再现了当时鲜为人知的已有着五百多年土司制度下的一个独立王国,第一次让世界知道了这个神秘的土司王国。
洛克的这篇文章后来被人们翻译过来,称为《卓尼喇嘛寺院的生活》。
我找到了一组图片,有洛克和杨积庆土司的合影。洛克打了领带,穿着西装领的长风衣,而杨积庆土司身着藏袍,头戴皮帽,手握长佩刀,目光锐利地望着画片外,一望就是个有决断的。还有一张,这次是洛克身着藏袍,骑着马在土司府照的像。
洛克拍的卓尼县城是张彩色照片,青山环绕中,一条洮河划开那绿浩荡流去,风景依然,好像和现在没有多大的差距,只是多了一座桥而已。
一开始洛克被被喇嘛们视为异类,如此陆续来过甘南的那些洋传教士一样,他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这是一个藏传佛教的圣地。只等着土司的一句话,他们就会用雨点般的石头将洛克赶出卓尼。
可是杨积庆土司采取了一种开明的态度,视这位外来世界的人为座上客,并热情地接待了他。于是喇嘛们只好听任这个异类在卓尼穿梭,甚至踏入他们的圣地——禅定寺。
禅定寺有两座大经堂和数座宏伟的佛殿。洛克被安排住在该寺策墨林大师的拉章里。那是个藏式四合院,住所周围有长长的游廊,院子里盛开着牡丹和其他各种各样的花朵。
作为一个植物学家,洛克首先将像机对准植物,他发现这是一种珍贵的野生紫斑牡丹,于是他将种子采摘下来寄回美国。以后的几十年,这些耐寒的紫斑牡丹开始在欧美各国培育并绽开高原的笑脸,它们被称为“洛克类型牡丹”。
将像机对准植物的同时,洛克越来越对这片神奇土地上生活的形形色色的人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拍下的松树照片中,有当地居民站在树下。于是,在植物旁边,我们看到一张张黝黑而质朴的面孔,他们穿着藏服,足蹬长靴,背着猎枪,甚至还摆出各种姿势。
洛克幸运地拍摄到了禅定寺六月六跳神法会,这次机会是杨积庆土司慷慨给与的,尽管喇嘛们始终冷淡地对待这个白皮肤的人。他将这次拍摄经历写成文章,使我们能够在今天领略到禅定寺曾经有过的盛况。
洛克还有一张照片拍摄是禅定寺没有被烧毁前存放《甘珠尔》《丹珠尔》的藏经阁。僧人站在高大的架前,他的身后,一排的书架,码放得整整齐齐的经书,浩如烟海。
禅定寺有珍贵而悠久的雕版印刷技术。很早以前,禅定寺就已建立了专门的印经管理机构,具有较为庞大的专业印经人员,从征订、印刷、复核、包装,都有着严密的分工,流水作业且职责分明。
第十一任土司杨汝松时,他和夫人满香,召请最优秀的经版画写人员50人,校对10人,经版刻制人员300人,“免缴赋税,免支差徭”。禅定寺堪布亲自以理塘版、北京版、拉萨版进行了三次细致校阅,勘正和补遗之后,于康熙六十年,即藏历牛年六有初四开工,至雍正九年藏历猪年四月十一日全部完工。历时10年1个月,耗银17325两,刊刻成举世闻名的卓尼版大藏经《甘珠尔》。这之后,又刻制了《丹珠尔》,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较《甘珠尔》更增大了很多。
时至今日,以著名的《甘珠尔》、《丹珠尔》大藏经为代表的卓尼版经典佛学作品成为国际藏学研究中的珍贵资料,不仅国内著名图书馆中多有收藏,而且也被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日本东洋文库等国际图书馆珍藏。禅定寺因此名冠藏区,成为卓尼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因数遭兵祸,禅定寺屡遭焚烧破坏,僧众渐次减少。经卷连同大量珍贵印版均被焚毁一空,留给后人的只有无尽的遗憾。一起消失的,还有那满园的紫斑牡丹。
寺内《丹珠尔》经文刻本,便成了稀世珍品。
禅定寺幸存的文物有:驼骨雕头饰。这不是一般的饰物,班禅大师视察卓尼时提到过它:“纳若巴的骨饰至今全世界共有两件,一件在寺内,另一件在尼泊尔国家。”拉萨红教法师吾建丹增钦加作法时佩戴过它。
这件宝物我并没能亲眼见到。同行的姐姐戴着一块在卓尼县城买的藏银包裹的月光石,据说佩戴月光石可以防止梦游。她胸前的石头一晃一晃,晶莹剔透,闪着淡淡的蓝色,好像装了满满的月光。
释迦牟尼佛十二弘化像,据说是龙树亲手取龙王住地之泥所塑,乃宗教文化之稀世珍宝,由第四十五任甘丹赛赤、七世达赖上师觉乃·嘉央楚臣达吉赠给禅定寺珍藏。还有多罗树叶上刻画的释迦佛像,传说也是龙树菩萨亲手所绘。
十万佛像佑护大地。云里,狮子、麒麟、大象、飞龙,神的坐骑纷至沓来。
寺院外修得规规整整的围墙,像是宗教仪规一般。
宗喀巴佛牙舍利像,又称“杰林普玛”,意为能飞翔之宗喀巴像。原为嘉木样楚臣达吉所藏,他曾就任甘丹赛赤,同时担任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经师,期间仓央嘉措将此布达拉官的宗喀巴林普玛像赐给了他,他又将像转赐给了禅定寺。
泥塑阎魔护法像,阎魔护法水牛头人身,一面三目两臂双腿。在他脚下,一头青色水牛,昂首怒号,足下是一个裸体的人。朋友为我解释说,水牛踩着人,代表众生难逃生死轮回之折磨。而阎魔尊脚踏水牛,是降伏生死之意。五世达赖擅长著书、绘画、塑造佛像,现今禅定寺的宗喀巴阎魔护法像传说为五世达赖亲手所塑。
禅定寺还供奉有空行母桑哇盖西之顶骨、迦赛佛手腕骨一截。迦赛佛手腕骨骨面天然显现出梵文经文“唵啊吽”字样。还有诸世达赖、班禅及诸大活佛的顶骨及衣帽、鞋子等。
还有一尊洛桑达吉主奉之释迦佛像,高约一米,佛像内装有燃灯佛及释迦佛舍利子。
佛前供奉的净水碗里加入来自印度的藏红花,大地的阴霾一扫而空。有朝佛者为灯盏添加酥油,能目睹祈福的米粒散落是有福的,佛前散落的芸芸众生,被昏黄的酥油灯照亮。时间是穿天珠项链的那根细绳,若隐若现。
诸多宝物,不能一一尽数。禅定寺是个传奇,曾经的土司杨家也是个传奇。
离开卓尼后,从迭部县往洛大乡途中,朋友指着一个路口说,从这里进去,就是杨家粮仓。他们曾为长征中的红军开仓放粮。
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甘南迭部俄界,境遇艰难,军阀鲁大昌围追堵截,并令杨积庆土司的藏兵协助伐“匪”。杨土司假意受命,暗地秘密放粮,并下令把破坏的达拉沟栈道、尼傲峡木桥修好,让红军通过。
后被鲁大昌知晓,策动杨积庆土司手下兵变。1937年8月25日,杨积庆土司手下团长姬从周、方秉义叛变,深夜攻入土司衙门,将杨土司一家七口杀害。史称震惊西北的“博峪事变。”
远在美国的洛克获悉这些情况后,痛心不已,几经周折,他给禅定寺寄回一些在落户美国生根开花的紫斑牡丹的种子。紫斑牡丹重新盛开在卓尼大地上。
1937年9月15日,杨积庆次子杨复兴沿袭继任卓尼第20代土司。13年后,岷县专署撤消后,卓尼成立甘肃省直辖藏族自治区,杨复兴担任主任,开始建立地方基层人民政权机构。从此,政教合一,长达532年的世袭土司制度宣告彻底废除。
蓝天草地,纯白花瓣上星星点点着紫斑的牡丹风姿绰约,经幡在远处飞舞着,地碗儿俯下身子,耳朵贴着草地生长。这是一块历史厚重的土地,这块土地上的故事,怎么讲也讲不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