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大捷,俘虏意军_关于丘吉尔的事迹
1940年6月,当大英帝国在法西斯的眼中似乎即将崩溃,而法国则几乎一蹶不振的时候,意大利在非洲大肆扩张。
法国战败投降后,英国正承受着德国纳粹军事机器的巨大压力,法西斯意大利以为自己获得了控制地中海、重建古罗马庞大帝国的“5000年难逢的机会”,于是在非洲大肆扩张。不过事实证明,墨索里尼低估了英国军队,他很快就遭遇了惨败。
在1940年7~8月,意大利已经将利比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连成一片广阔的新领土,在这片土地上驻有40万人以上的意大利军队和民兵师。而英国当时在北非的兵力只有一个装甲师和两个半步兵师,总兵力不超过5万人,防守着近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拥有的飞机也比意大利的少。在这种多寡不均、兵力对比悬殊的态势下,墨索里尼妄图乘人之危,一举占领埃及,歼灭英军在非洲的主力部队,将昔日的英国属地并入自己的版图。
1940年9月,意大利法西斯头子曾不间断地向东面的埃及调派部队。甚至在战前就沿海岸修筑了一条宽阔的公路,从的黎波里的主要基地起,通过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到埃及的边境。好几个月以来,沿着这条公路的军运十分频繁。在班加西、德尔纳、托卜鲁克、巴迪亚和苏卢姆逐渐建起了军火库,军火装得满满的。这条公路长达1000多英里,沿路没有兵站,在靠近埃及边境的一端,意大利不动声色地慢慢集结和部署了一支拥有大量现代化装备的七八万人的军队。到了秋季,野战军和地方部队计划增到30万人。(www.guayunfan.com)争夺埃及和北非的一场规模巨大的角逐就要开始了。就在意大利军队入侵希腊的同时,墨索里尼又贸然发动了对非洲的进攻。他妄图乘英国之危,一举攻下埃及,歼灭丘吉尔在非洲的主力。然而,如意算盘并未得逞。在非洲担任意大利统帅的格拉齐亚尼元帅,是一个诡计多端的法西斯老将。他虽然赢得了征服阿比西尼亚的桂冠,受到“领袖”的嘉奖,但这次却令他疑虑满腹。
格拉齐亚尼的迟疑,给英国军队带来了生机。很快英国中东司令部总司令韦维尔将军带来了英军的援兵——不满员的第5英印师约1万人开抵战场。
战役开始之前,英国中东总司令韦维尔将军亲自检查了战备,并对将士作了简短有力的动员。他说:“我们虽然在人数上抵不过敌人,但我们经过高度的训练,装备好,习惯沙漠作战,有着‘伟大的光荣传统’,而且富于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是我们攻无不克的保证。”但是,在一个重大行动开始之前,真是度日如年。全体将士兴高采烈,决心打赢这场战争,以振士气,也好给墨索里尼一个教训。
在1939年12月,英国在非洲对意大利作战的策略是撤出索马里。后来英国中东总司令韦维尔打电报给陆军部说,不战而退将有损英国的威望。1940年8月,在意大利军队入侵索马里以后,英国军队在戈德温·奥斯丁将军的指挥下,对意军进行了阻击之后很快撤退。意大利为此举国欢庆,墨索里尼对进攻埃及也有了更大信心。他命令格拉齐亚尼元帅发动入侵埃及的战役。此前从意军的主要基地的黎波里沿着海岸线向东直至埃及边境,已修好一条宽阔的公路。
意大利军队与英国军队在非洲开战后,双方在6~8月的三个月中,进行过一些规模较小的战斗,英军在战斗中取得了越来越大的战果。意大利公布的伤亡人数几乎达3500人,其中约700人成为英军的俘虏;而英国的损失仅有150余人。可以说战争一开始英军就处于上风。
12月份开始了大规模战斗。在经过有意识的示弱并撤退之后,英军出其不意地突然发动了强大的进攻。12月6日,约2.5万名身体瘦削、面目黧黑并受过沙漠中的锻炼的全部机械化装备的英国陆军部队,被通知进行夜间长途奔袭的演习。他们全副武装地在黑夜中挺进了40多英里,清晨时又被命令整天一动不动地蜷伏在荒凉的沙漠之中。晚上他们继续行进;到第三天也就是8日那天,他们才被告知,这并非演习而是“真要打仗”。
9日拂晓,西迪巴腊尼之战拉开了序幕。英国军队向意大利军队发动了进攻,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英印联军仅用了1个多小时,就攻克了尼贝瓦城。下午又占领了图马尔兵营,俘虏了大部分守军。西面的公路被英军第7装甲师切断,使西迪巴腊尼成了孤岛。10日天刚亮,早已准备停当的驻防马特鲁港的英军部队,就在军舰的强大火力掩护下,向意军阵地正面发起猛攻。战斗进行了一整天。到10时为止,科尔斯特里姆警卫队指挥部就报告说,俘虏已多得无法清点,下午,西迪巴腊尼即被英国部队占领了。11日,英国第16摩托化步兵旅和澳大利亚第6师继续乘胜追击意大利溃军。
12日,丘吉尔在下院报告说,布克和西迪巴腊尼周围的全部海滨地区都已控制在英联邦部队手中。已将7000名俘虏送到了马特鲁港。“我们还不知道有多少意大利人被包围,但是,如果说,至少有三师意军的精锐,其中包括许许多多(黑衫党)组织,不是被歼灭,就是被俘虏,却是不足为奇的。现在正一鼓作气地继续向西追击。空军正在轰炸,海军正对准敌人退却的主要公路轰击,并且已接获报告,另外又有大量的俘获。”仅仅在三四个月以前,丘吉尔对埃及的防卫还感到很担心,而此刻,他的忧虑却已一扫而空了。
12月12日,在西迪巴腊尼英国军队胜局已定,韦维尔将军“主动地采取了一项明智而大胆的决策”,把通常情况下本应留作总预备队的刚从战场上替换下来的第4英印师,立刻调往厄立特里亚,与第5英印师一起参加由普拉特将军指挥的埃塞俄比亚战役。在经过700多英里的长途跋涉之后,他们很快又投入了战斗。这一行动对克伦之战的胜利和埃塞俄比亚的解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月16日,丘吉尔明确指示韦维尔:“现在,你们的首要任务是粉碎意大利陆军,并尽最大的努力把他们逐出非洲海岸。”在作了一些具体要求之后他又指出:“拿破仑的名言‘击溃主力,其余便迎刃而解’,应该记取。我必须重申我在上封电报里提出的主张:进行两栖作战,并在敌后登陆,以便切断敌军部队并使我军能由海上运送物资和军队。”
意军在西迪巴腊尼失利的消息,让墨索里尼很是恼火,重建古罗马帝国的美梦好像也一下子破碎了。故作镇静的“领袖”希望事态能得到制止,局势尚可挽回。
就在意大利法西斯头子下令“与阵地共存亡”不久,英军就把巴迪亚作为他们下一个攻击的目标了。在这个城市的周围,格拉齐亚尼布置了4个意大利师。防御工事是由连续不断的反坦克壕和铁丝网障碍物构成的,每隔一段就有一座混凝土的碉堡,后面还有第二道防御工事。袭击这样强大的坚固阵地需要准备。英第7装甲师负有阻止意军向北方和西北方向逃跑的任务。为攻击意军阵地,英军可以调用的军队有第6澳大利亚师、英军第16步兵旅、皇家坦克团第7营、一个机枪营、一个野炮团和一个中程炮团。攻击从1月3日清晨开始。一营澳大利亚部队在强大又密集炮火的掩护下,在西边的外围阵地攻占了一个据点。在他们的后面,士兵冲进了反坦克壕。
战事进展十分神速。4日下午,英国“马蒂尔达”坦克,在步兵的支援下攻入巴迪亚;5日,意大利守军并没有按照他们“领袖”的命令“与阵地共存亡”,而是全部投降了。在这场战斗中,英军共俘敌4.5万人,缴获大炮462门。
翌日,1941年1月6日,轮到了进攻托卜鲁克。英第7装甲师切断了它的交通;7日,领先的澳大利亚旅已进抵其东部防线的前面。这里的外围阵地长达27英里,与巴迪亚的阵地相似,只是在许多地点反坦克壕的深度不够,起不到作用。驻防的军队包括一个完整的步兵师,一个军司令部,以及从前面阵地撤下来的大量残余部队。直到1月20日才得以发动攻击,另外一个澳大利亚旅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冲入南面的外围阵地。该师的其他两个旅进入临时建立的桥头阵地,向左右两翼扩大。傍晚,防区的1/3已被英军占领,翌日凌晨一切抵抗都停止了。盟军俘敌近3万人,缴获大炮236门。
英联邦沙漠兵团于6个星期内在韦维尔将军的指挥下,在缺水缺粮的地带前进了200余英里,攻占了两座经常驻有海、空军部队的设防巩固的港口,俘虏意军11.3万名,缴获大炮700余门。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一年多以来,英军获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至此,妄图侵略并征服埃及的墨索里尼的庞大陆军已经溃不成军了,只是由于交通和供应上的莫大困难,才延迟了英军向西长驱推进。
英军的巨大胜利与海军和空军的有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海军除了以猛烈的炮火轰击敌军阵地外,还给陆军运送了大批军供物资。空军虽然在数量上少于敌人,但英国飞行员的勇敢精神,反而使他们占尽上风,取得了制空权。战斗结束后发现,意军被击毁和放弃的飞机就达几百架。尽管英军在北非战场上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是却没有继续向西追击,这是由于英军人数较少,而且后勤供应也有困难。
墨索里尼曾想在非洲一举歼灭英军,但他高估了自己,不到半年时间,驻守北非的数万名英军凭借几次漂亮的战役,俘虏意军达30多万人,包括100余名将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