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苏轼与米芾

苏轼与米芾

时间:2023-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苏轼兄弟及其门人弟子,与王诜、米芾、李公麟等书画大家经常相聚,诗酒留连_这一时期,与苏轼往来酬唱、交往最密的除了以“四学士”、“六君子”为中心的晚辈学弟,还有王诜、李公麟、米芾等书画朋友。不料公主仍然受不了这样的打击,竟至抑郁成疾,病重之际,神宗忙将王诜官复原职,但为时已晚。元祐时期李公麟为苏轼画了一张写真,至今仍然流传于世。苏轼兄弟及其门人弟子,与这几位书画名家经常相聚,诗酒留连。

苏轼兄弟及其门人弟子,与王诜、米芾、李公麟等书画大家经常相聚,诗酒留连_

这一时期,与苏轼往来酬唱、交往最密的除了以“四学士”、“六君子”为中心的晚辈学弟,还有王诜、李公麟、米芾等书画朋友。

王诜出身豪门,是开国元勋王全斌的后代,他工于绘画,也好吟诗,曾是苏轼最为亲密的朋友,在乌台诗案中,和王巩一样,遭到严重处罚,因为他的夫人是英宗的女儿、神宗的妹妹蜀国长公主,才得免于远谪蛮荒。不料公主仍然受不了这样的打击,竟至抑郁成疾,病重之际,神宗忙将王诜官复原职,但为时已晚。公主死后,王诜失去靠山,不久即被外放均州,哲宗即位之后,才许迁回京城。元祐元年正月,苏轼与他在宫殿门前不期而遇,两位好友同经患难,不相闻问,已经七年,执手唏嘘,无限感慨,从此重续旧日友情。王诜对于苏轼的书画爱之成癖,作为至交,自然是近水楼台,随时求取,所获甚丰。但他仍不满足,每当从别人那儿看到苏轼的手笔,总想设法据为己有,甚至不惜重金求购,他曾将苏轼黄州时赠与米芾的枯木竹石图“借去”不还,令米芾终身耿耿于怀。苏轼在黄州时曾醉后作《黄泥坂词》,原稿不知藏到哪里去了。一天夜里,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围炉夜话,偶尔提起,他们三人便在书房里翻箱倒柜,居然给找了出来。因为是醉中所作,字迹极为潦草,难以辨认,苏轼仔细回忆,总算补缀成文,张耒将全诗手录一本给老师留下,趁机将原本求去。第二天,王诜听说了,即派人去张耒家中要求借阅,有了米芾的前车之鉴,张耒自然死活不肯。王诜没办法,只得写了一封“抗议信”给苏轼,苏轼接信大笑不止,忙用佳墨良纸将这篇《黄泥坂词》重书一遍,送给王诜,并在正文后面附了一则题跋,记下这个小故事:

余在黄州,大醉中作此词,小儿辈藏去稿,醒后不复见也。前夜与黄鲁直、张文潜、晁无咎夜坐。三客翻倒几案,搜索箧笥,偶得之,字半不能读,以意寻究,乃得其全。文潜喜甚,手录一本遗余,持元(原)本去。明日得王晋卿书,云:“吾日夕购子书不厌,近又以三缣博两纸。子有近书,当稍以遗我,毋多费我绢也。”乃用澄心堂纸、李承晏墨书此遗之。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书黄泥坂词后》(www.guayunfan.com)专程去黄州拜访过苏轼的米芾,如今也在京城做太学博士,他依旧气宇轩昂,傲骨天成,不仅书法沉着飞扬,自出新意,而且长于“泼墨”,所画山水树木,信笔挥洒,不求工细,但求神似,人称“米家山水”。这位年轻的天才艺术家行为古怪,极好标新,常常穿着奇装异服,尤其喜欢戴高筒帽,出门时,轿顶太矮,帽子太高,他也绝不肯摘下来,却叫人将轿顶拆了,他就坐在没顶的轿子里招摇过市。米芾的书房取名为“宝晋斋”,其中收藏了大量两晋、六朝、隋唐、五代的名画古帖,据说其中不少是通过以假乱真的方式所得。因他酷嗜书画,常常向人借阅,回家之后,便用心临摹,并将崭新的画纸弄得恰似年深月久的样子,连一条折痕也不疏忽,然后将真假两本一齐送还原主,任他挑选,而原主又往往真假难辨,就这样巧取豪夺,收藏日丰。

另一位大名鼎鼎的画家李公麟,则是苏轼这次回朝新交的朋友。李公麟生长于丹青翰墨之家,见多识广,博学能文,精于画马,兼长佛像与人物画。他曾为王安石画像,后来藏于金陵定林庵,人们进院见画,无不为之惊叹,只觉得一股淋漓的生气逼面而来。元祐时期李公麟为苏轼画了一张写真,至今仍然流传于世。画中苏轼,乌帽道服,轻松地斜坐在石头上,左手拿一根藤杖,横置膝前,眉目细长,神情疏朗,右颊几粒黑痣清晰可数,黄庭坚说:“极似子瞻醉时意态。”

苏轼兄弟及其门人弟子,与这几位书画名家经常相聚,诗酒留连。有时他们结伴出游,在郊外的青原、城中的古刹,度过一个个愉快的假日,更多的时候则在彼此的家中喝酒、谈笑、吟诗、作画。王诜的西园,是他们去得最多的地方。园中小桥流水,林石清美,确实是文人雅集的最佳场所。他们常常一边喝着酒,一边就开始赋诗,几位画家则忙着画画:山水、松石和骏马。不言而喻,谁的诗先成,谁就能得到这即兴的佳构。照例,每幅画上都会由几位书法大家轮流题字,或者是一首诗,或者是几句精警的跋语。一天,有位朋友摘取杜甫的四句诗:

松根胡僧憩寂寞,庞眉皓首无住处。

偏袒右肩露双脚,叶里松子僧前落。

请李公麟画一幅《憩寂图》。适逢苏轼兄弟等在座,于是两位画家便携手合作,苏轼画他最拿手的山石,李公麟画苍松与松下的僧人,其余的人在一旁围观,欣赏这精彩的时刻。画成之后,苏辙题道:

东坡自作苍苍石,留取长松待伯时(公麟字)。

只有两人嫌未足,兼收前世杜陵诗。

苏轼继而和道:

东坡虽是湖州派,竹石风流各一时。

前世画师今姓李,不妨题作辋川诗。

诗中将李公麟比作唐代诗画名家王维,称许他画笔之中蕴含着无穷诗意。苏轼掷笔回头,见黄庭坚侍立身后,忙说:

“此一卷公案,不可不令鲁直下一语。”

于是,黄庭坚又在画后题道:

或言:子瞻不当目伯时为前身画师,流俗人不领,便是诗病。伯时一丘一壑,不减古人,谁当作此痴计。子瞻此语是真相知。鲁直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